示范区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5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方式显著转变,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额累计达到5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4%,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就业容量明显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累计吸收富裕劳动力3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民生显著改善。
远期目标:到2020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额、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台阶,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示范区建设任务
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产业转移承接发展新模式和区域合作新途径,在产业优化、创新转移、开放合作、循环经济、民生改善等方面开拓创新、积累经验,努力建设成为双向开放、互利共赢、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典型示范,带动和辐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示范区建设要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在承接中调整、在优化中发展,着力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着力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促进产业富民,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示范区建设要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聚的原则,依托现有园区,科学合理布局承接产业项目。要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结合起来,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禁止高耗能、高污染生产能力转入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示范区包括范围
示范区范围包括兰州市、白银市所辖行政区域,即兰州市下辖的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区和皋兰、榆中、永登3县,白银市下辖的白银、平川2区和靖远、景泰、会宁3县,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1万人。
示范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原地区、西南地区通往西北边疆和中亚、西亚的战略通道。区内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兰渝等干线铁路和京藏、连霍、青兰、兰海等高速公路交汇,西气东输及原油、成品油管道贯穿,兰州中川机场客货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是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的任务包括产业优化示范、创新转型示范、开放合作示范、循环经济示范、民生改善示范。
重点发展5大产业
《实施方案》将产业承接方向和重点分为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轻纺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五个方面。
装备制造业:重点承接汽车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中包括立足西北内陆市场和中亚、西亚市场,利用现有的汽车装备生产条件,承接发展轿车、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逐步形成汽车产业集群。
能源原材料产业:分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新型建材及能源产业四个方面。其中示范区将发挥有色冶金工业原材料优势,重点承接发展铜铝深加工、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钢材深加工、稀土深加工等产业,推动有色冶金、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在能源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本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承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和技术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高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四个部分。
轻纺工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产业、家用电器产业。
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业、金融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四个方面。其中物流业将发挥兰州铁路货运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中川机场和境内高等级公路的连接贯通优势,引进第三方物流、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等企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农产品等专业物流业态,推送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金融业将承接发展证券、期货、信托、汽车金融、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典当等多元金融业态,吸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示范区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后台服务机构及场外交易中心,做大做强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商贸服务业将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进入示范区,承接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市场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区域性服装、家电。粮油副食,建材家具省商业中心,实现市场建设空间集中,规模集群和集约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发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资源、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培育重点文化创意产业,承接发展国内外艺术设计、文化演艺、动漫网游、现代传媒、数字创意、会展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集群。
构建“一代三片区”
根据安排,将构建“一代三片区”产业承接发展布局,形成以兰州新区、兰州主城区、白银工业集中区三个片区为支撑的沿黄河产业聚集带。
兰州新区:兰州新区在空间上分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区和核心发展区,其核心发展区主要集聚产业和人口,重点布局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完善行政、商住、教育、文化和其他服务功能。按照当地产业布局以及承接转移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的思路,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承接发展石油化工、汽车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产业,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
兰州主城区:发挥兰州区域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优势,依托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技术人才优势,加快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承接发展都市居民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现代产业,一般加工业逐步向兰州新区转移调整。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总部经济。仓储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兰州高新区重点承接发展高端研发、总部经济。科技型企业孵化,现代商务会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金融保险等产业,形成城区和两个开发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白银工业集中区:依托白银区高新技术产业、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平川中区经济开发区等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承接发展有色冶金、新材料、化工、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构建和延伸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高载能、陶瓷建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设示范区领导小组
在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方面,首先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兰州至白银、兰州至中川、白银至景泰公路,形成连通“兰州—兰州新区—白银”的主干网;合理布局示范区内的交通线路、换乘枢纽及客运站点,形成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在人才方面,加快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培养产业稀缺人才,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大规模引进科技、商务、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环境。此外,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运作协调、考核严格的组织机构,设立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导小组,对本方案的实施,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定期召开会议,统筹研究解决产业转移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科学编制《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突出“一带三片区”的承接框架,着力加强产业承接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硬环境建设;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改善人居条件,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