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正正的农田,直通田间地头的机耕道、弯曲的水泥灌渠、笔直的杨树排成行……走在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高标准农田间,记者无不感受到一派现代农业的新景象。
“以前,这一带农田庄稼收成主要‘靠天吃饭’,累死累活一亩地收300公斤算是很好了,现在,经过改造的农田提高了收成不说,还很方便机械耕作。”浪卡子县果林村农民白玛说,自从政府在这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以来,村里100多户农民的土地彻底变了样,粮食增产让每个村民增收了1000多元,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果林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西藏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缩影。西藏现有耕地53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不足40%,有350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为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仅2012年西藏就建设了11.43万亩高标准农田。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全区300多万人口中,农牧民占80%以上,同时西藏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农牧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牧业收入。为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西藏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将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变成稳高产田。
同时,西藏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模式还先后扶持了达孜县藏缘酒业、隆子县种草养牛、白朗县糌粑加工、尼洋河生猪养殖、那曲牦牛肉加工等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2012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人民币,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解到,“十二五”期间西藏规划投资20余亿元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力争在2015年底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