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生产稳步发展。西瓜甜瓜是带动农民快速增收的高效园艺作物和满足居民夏季消费需求的主要时令水果,其产业重要性日益提高。2012年全国西瓜播种面积达到180万公顷,是1997年的1.7倍,1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3.6%;西瓜总产量达到7070万吨,是1997年的2.2倍,1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2%。2012年全国甜瓜播种面积达到41万公顷,是1997年的2.6倍,1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6.5%;甜瓜总产量达到1330万吨,是1997年的3.2倍,1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2%。总体上看,西瓜甜瓜产量增速明显快于播种面积增速,说明近15年来西瓜甜瓜单产得到了显著提高。
2.布局逐步优化。西瓜甜瓜生产逐步走向区域化与规模化生产的格局,从全国区域布局来看,西瓜生产布局主要以华东、中南两大地区为主。2012年华东6省1市的西瓜播种面积62万公顷,产量2510万吨,分别占全国西瓜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4.4%、35.5%;华中6省的西瓜播种面积63万公顷,产量2500万吨,分别占全国西瓜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4.8%、35.3%,二者合计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比重的七成左右。甜瓜生产布局已发展成华东、华中、西北产区三足鼎立的格局。2012年华东6省1市的甜瓜播种面积11万公顷,产量370万吨,分别占全国甜瓜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6.9%、28.1%;华中6省的甜瓜播种面积10万公顷,产量290万吨,分别占全国甜瓜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4.1%、22.2%;西北地区的甜瓜播种面积9万公顷,产量300万吨,分别占全国甜瓜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0.3%、22.9%。
3.品种与栽培方式不断优化。小果型优质西瓜品种、优质厚皮甜瓜品种、优质薄皮甜瓜品种的生产面积不断扩大,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西瓜甜瓜高品质简约化栽培技术得到一定的示范和应用。无籽西瓜适应性和商品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小型西瓜设施密植吊栽方式成为城郊生产发展方向,中拱棚长季节高品质栽培方式在各地广泛推广,薄皮甜瓜由北向南全面推进,轻(少)整枝栽培形式有所发展。西瓜甜瓜育苗集约化生产快速增长,主产区已经出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专业育苗工厂和育苗专业户,生产社会化服务形式的雏形开始显现,集约化、规模化西瓜甜瓜生产形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4.带动与惠农效益持续增强。西瓜甜瓜具有栽培周期较短、栽培管理较简单、劳动强度较轻、可与其他作物套作、复种指数较高、市场消费需求量较大等优点,成为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12年我国西瓜甜瓜总产值已达到2770多亿元。
5.质量和品牌意识显著提高。各主产区对西瓜甜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提高,开展了以提升产地和品牌形象以及注册原产地标志的活动,西瓜甜瓜已成为多个主产区打造优势农产品的名片,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商标注册、西瓜与甜瓜节等。部分地区涌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西瓜和甜瓜精品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产品整齐一致而且全部是包装上市,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信誉度。许多农户也通过组织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来注册申请西瓜和甜瓜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主要问题
1.种子市场管理混乱,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西瓜甜瓜育种企业小而散,品种管理未能有效跟进,各省(区、市)之间的品种审定相互不协调。良种生产基地管理混乱,盗育、套购品种的现象猖獗,同种异名现象严重,种子质量良莠不齐,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西瓜甜瓜种子多、乱、杂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部分地区品种更新滞后且种植方式单一,导致产销失衡。西瓜甜瓜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部分地区的品种已种植多年,更新滞后,销售优势逐渐散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部分主产区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方式和技术相近,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造成成熟期集中上市,引发短时间内产品相对过剩,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失。
3.生产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规模化程度不够,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商品瓜的质量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西瓜甜瓜标准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不大,生产采标率低,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不够科学,容易引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产业链下游环节能力薄弱,产后附加值不高。我国西瓜甜瓜产业链后端价值开发不足,加工、分级、包装、储藏、保鲜手段落后,上市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产后附加值不高,西瓜甜瓜贮藏库的条件和能力严重不足。在西瓜甜瓜生产中,由于采摘不当、贮藏不善等原因,使得采后损耗达25%以上,直接影响西瓜甜瓜上市的品质和价值。
5.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有待提高。我国西瓜甜瓜种植以家庭生产为主,种植规模小,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瓜农商品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瓜农缺乏准确有效的信息来源,在安排生产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
(三)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总体来看,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机遇和条件:扶持政策更加有力,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科技支撑继续强化,利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基础设施装备逐步加强,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利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但应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推进,西瓜甜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1.水土资源约束更加明显。一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增地减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西瓜甜瓜种植与粮食作物、棉油糖作物、其他园艺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单位面积国土水资源拥有量都较低,西瓜甜瓜主产区将出现用水矛盾。在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性需求日趋增大的背景下,单靠扩大面积增产将难以为继。
2.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更加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对西瓜甜瓜生产造成的影响明显。冬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和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影响西瓜甜瓜生产,导致“空心瓜”、“脱水瓜”等事件发生,病虫害危害严重,对西瓜甜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3.产业比较效益下降趋势更加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上涨态势,农业人工费用不断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从今后趋势看,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西瓜甜瓜生产正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
4.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更加紧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生产一线的瓜农趋于老龄化,生产技术水平仅凭多年生产经验积累,科技成果转化较慢。西瓜甜瓜生产劳动生产率不高,产业比较效益有下滑,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主产区存在许多瓜农转产现象,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
5.质量安全事件等外部因素冲击更加剧烈。西瓜甜瓜种子质量事件、生瓜上市、膨大剂的不当使用、西瓜“爆裂”事件等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对国内西瓜甜瓜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完善优势产区基地布局,重点加强西瓜甜瓜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加工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西瓜甜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产销衔接顺畅的现代西瓜甜瓜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瓜甜瓜产业对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促进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从近期、中期和长期对产业发展目标提出系统规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对产业发展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协调优势产区与城市销区、产品供给与需求、消费者福利与生产者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2.坚持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引导流通与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打造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西瓜甜瓜产业发展新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集成推广西瓜甜瓜轻简栽培、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贮运保鲜等一批关键技术,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在要素配置方式、组织服务机制、农业保护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从拓展功能和延长产业链着手,把生产、流通、加工紧密结合,提升西瓜甜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促进西瓜甜瓜产业的区域合作和优化布局。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动产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于潜在需求,在品种选择上突出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季节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动态化。
5.坚持生产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贯彻“生态保经济,经济促生态”的理念,不断提升产业的生态功能,实现西瓜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市场供给稳定。全国西瓜甜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20万公顷左右,单产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采后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2.产业结构合理。围绕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加早中熟品种、优质小型西瓜、薄皮甜瓜和哈密瓜品种,逐步建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西瓜甜瓜生产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西瓜甜瓜生产示范区/标准园。
3.产品品质提升。到2020年,西瓜甜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西瓜甜瓜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基本实现全覆盖。西瓜甜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85%,产品品牌化率提高到60%。
4.支撑能力增强。到2020年,西瓜甜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农民组织保障有力、服务覆盖全程、产销对接顺畅、增收持续稳定”的综合服务体系,产业综合支撑能力增强。
5.惠农效益提高。西瓜甜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对农户增收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到2020年农民种植西瓜甜瓜年收入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
三、重点任务
(一)生产发展重点
1.加快新品种创制。强化西瓜甜瓜种业基础性研究,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种质资源创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等公益性研究。开展抗性基因资源的鉴定和利用研究,重视西瓜甜瓜抗病机制与主要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加强抗病育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种业企业开展西瓜甜瓜品种选育技术水平,培育一批优质、多抗、抗逆、多类型、商品性高的西瓜甜瓜优良品种,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强化供种保障能力建设,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加强优势育种研发基地与良种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用地保护。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建立国家西瓜甜瓜品种标准样品库与核酸指纹库,为品种保护与维权,以及新《种子法》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奠定基础。
2.开展集约化育苗。在西瓜甜瓜优势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加强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推动西瓜甜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主要建设育苗日光温室(北方)、钢架大棚(南方),防寒保温、配套遮阳降温、通风换气、水肥一体、育苗床架、基质装盘、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重点研发和推广适合西瓜甜瓜砧木品种培育以及健康种苗生产技术,将育苗相关的种子处理、嫁接育苗、育苗环境控制、病虫害控制等生产工艺进行集成组装,制定育苗技术标准,实现西瓜甜瓜种苗的集约化安全生产,为西瓜甜瓜生产提供优质健康种苗。
3.推广简约化栽培。加强简约化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对耕作、播种、育苗、覆盖、除草、整蔓、灌溉、施肥、授粉、采收等西瓜甜瓜生产的主要环节进行轻简化组装与集成,重点推广应用8种栽培模式①的高品质简约化栽培技术,使西瓜甜瓜生产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益提高10%以上。加强高品质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重点依托综合试验站,在简约化栽培技术普及程度较高的西瓜甜瓜主产区,以集成的简约化栽培技术为科技支撑,建立一批西瓜甜瓜简约化栽培示范区,联合主产区的推广部门、生产部门推广应用。
4.加强病虫害防治。构建西瓜甜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非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为西瓜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明确我国西瓜甜瓜主要产区的常发性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针对常发性病虫害,推广实施适合各个主产区特点的高效、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监控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与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立种子健康生产技术规程,推进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防控体系中的应用。
5.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的原则,改造升级现有西瓜甜瓜主产区,淘汰部分效益低下产区,在有较好发展趋势的地区适当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制种基地和生产基地,加强种子加工处理条件建设。露地西瓜甜瓜重点产区要加强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设施西瓜甜瓜重点产区要加强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或大棚等设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推进现有优质西瓜甜瓜生产基地改造升级,促进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
(二)加工流通发展重点
1.加强保鲜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改善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优势产区西瓜甜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推动主产区保鲜物流设施条件改善。推广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保鲜物流,建立跨地区长途调运的保鲜物流体系,促进反季节销售。积极推动由优势产区到大中城市的西瓜甜瓜保鲜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西瓜甜瓜南瓜北运保鲜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主销区西瓜甜瓜保鲜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瓜果配送中心。
2.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大中城市与优势产区的产销对接与协作,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和订单生产,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西瓜甜瓜流通成本。积极发展多种生产性经营主体和服务性经营主体,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零售客户建立直接购销关系,开展对团体、超市的配送服务。鼓励瓜农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西瓜甜瓜生产,形成产、加、销一体的利益共同体,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效解决生产与销售脱节的问题。此外,要进一步引进和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促进西瓜甜瓜销售。
3.加快采后处理与加工处理。筛选示范推广耐贮运西瓜甜瓜新品种,集成推广高品质西瓜甜瓜成熟度检测技术、西瓜甜瓜预冷与冷链流通保鲜技术及设备、鲜切加工技术、西瓜甜瓜汁饮料加工技术。筛选推广高番茄红素、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及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技术,重点解决西瓜甜瓜采后处理与加工环节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大力推动果蔬储运加工企业建立西瓜甜瓜加工产品生产线,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制定技术规程,加快推动采后处理技术与标准的应用推广,实现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化发展。
(三)综合服务发展重点
1.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教学、推广联合协作。整合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优势资源,建立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与主产区协作的桥梁,实现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任务来自于产业需求,又应用到产业发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打造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人员队伍精干、经费保障稳定、工作条件良好、基础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省、市、县西瓜甜瓜专家、乡村技术指导员、示范大户、瓜农层层开展培训工作,推广普及西瓜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切实提升新成果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
2.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并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作用,形成标准统一、职能明确、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和支撑有力的西瓜甜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质量追溯体系,依托国家及地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探索建立覆盖西瓜甜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配套的产销衔接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带动产地准出,实现优质优价。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将质量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参与主体,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3.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西瓜甜瓜生产信息监测发布体系。在全国西瓜甜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建立西瓜甜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对全国主产区西瓜甜瓜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指导农民生产。与生产信息平台相结合,完善覆盖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西瓜甜瓜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西瓜甜瓜价格、供求等信息。建立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整合西瓜甜瓜生产和市场信息,尽快建立覆盖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的西瓜甜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对下年度产业供求及价格波动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西瓜甜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
四、区域布局
本规划确定西瓜甜瓜五大优势区:华南西瓜甜瓜优势区、黄淮海西瓜甜瓜设施栽培优势区、长江流域西瓜甜瓜优势区、西北西瓜甜瓜优势区以及东北西瓜甜瓜优势区,并重点建设西瓜甜瓜产业重点县(市、区),提高全国西瓜甜瓜均衡供应能力。
(一)华南西瓜甜瓜优势区
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西南热区(云南西双版纳和四川攀枝花)。2011年该区域西瓜甜瓜播种面积20万公顷,产量52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9.0%和6.3%。
——主攻方向。以生产反季节冬春西瓜为主,同时发展抗逆性好的优质甜瓜品种,主攻国内高档果品市场。优化品种结构,减少病虫害危害。进一步提高设施化水平,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变化。提高产业化程度,塑造地方特色品牌。
——发展目标。2020年西瓜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公顷,优质果率达到80%。
(二)黄淮海西瓜甜瓜设施栽培优势区
涉及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东3省(市)的全部,以及河北、河南两省的大部。2011年该区域西瓜甜瓜播种面积70万公顷,产量340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1.9%和42.1%。
——主攻方向。适当控制面积,掌握稳中有降原则,逐步减少中晚熟露地栽培面积,并将部分改成小拱棚半覆盖早熟栽培,使其产品提前上市,以减轻集中上市造成的压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种植比较效益。
——发展目标。2020年西瓜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公顷,优质果率达到85%。
(三)长江流域西瓜甜瓜优势区
包括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和上海12个省(区、市)。2011年该区域西瓜甜瓜播种面积67万公顷,产量200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0.4%和25.1%。
——主攻方向。积极发展反季节栽培、设施长季节栽培和异地种瓜等生产方式,延长西瓜甜瓜上市时间,实现周年供应。重点面向大中型城市,开发多样品种,满足多元化需求。全面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
——发展目标。2020年西瓜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公顷,优质果率达到85%。
(四)西北西瓜甜瓜优势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西北压砂西瓜甜瓜种植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西北干旱地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减灾的新兴绿色产业。2011年该区域西瓜甜瓜播种面积35万公顷,产量110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5.3%和13.6%。
——主攻方向。改良更新中、老砂地,减轻连作障碍,建设标准化砂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施肥,并进一步筛选培育适合在干旱带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大压砂西瓜甜瓜产品的宣传和影响,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强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发展目标。2020年西瓜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公顷,优质果率达到90%。
(五)东北西瓜甜瓜优势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2011年该区域西瓜甜瓜播种面积17万公顷,产量67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3.4%和12.9%。
——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特色薄皮甜瓜、西瓜等优质中晚熟品种,加快节水灌溉、抗寒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发展设施生产,延长产品货架期。适当增加生产面积,进一步提高西瓜甜瓜单产与质量,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知名品牌。
——发展目标。2020年西瓜甜瓜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公顷,优质果率达到85%。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扶持政策
强化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投入与扶持。一是重点对西瓜甜瓜优势区种子种苗、生产管理、物流冷链等销售环节给予政策性补贴。二是在成立协会、合作社等营销合作组织中给予指导和资金扶持。三是加强市场信息及销售服务,及时提供产销信息。政府或行业主导建立西瓜甜瓜生产、流通和销售要素的动态监测机制,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可靠的公益性生产、市场权威信息指导。四是建立西瓜甜瓜优势产区生产性保险机制,增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保护农户从事西瓜甜瓜生产的利益。
(二)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西瓜甜瓜产业公益性研究与推广体系建设投入,重点加强国家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西瓜甜瓜改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五大优势区主产县西瓜甜瓜基地基础设施、产品安全监管及技术推广系统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构建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发展西瓜甜瓜规模化生产,及产销一体化与流通体系建设,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规划所需资金坚持“三结合、三为主”的原则,即政府和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主体投入为主;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地方为主;现有投资渠道与新设专项相结合,以现有渠道为主。
(三)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西瓜甜瓜生产自然风险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在大中城市郊区和西瓜甜瓜优势区的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全覆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和规范西瓜甜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西瓜甜瓜行业协会组织的引导。提高西瓜甜瓜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强西瓜甜瓜物流网建设。创新农业人才素质提升机制,以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引进吸收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新型农民培养与农业劳动者技术认证制度,加大“职业农民”培养力度。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建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制度,全面推进“村级全科农技员”制度建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有关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投入,改善西瓜甜瓜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支持西瓜甜瓜优势区集约化育苗设施建设、设施栽培基地建设、病虫害测报网络建设、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等。发展规模化生产企业,进一步调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强西瓜甜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通过建立和完善西瓜甜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五)健全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我国西瓜甜瓜市场质量监管制度,推进西瓜甜瓜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确保西瓜甜瓜安全生产。应尽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8号文件,建立西瓜甜瓜种业研发与种子生产的规范体系。尽快制定并启动全国西瓜甜瓜品种登记注册制度,统筹并规范全国开展西瓜审定的11个省(市、区)的品种审定方法与全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方法,并与全国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注册制度相适应。在全国建立西瓜甜瓜品种标准种子库与核酸指纹库,启动西瓜甜瓜栽培品种的真实性分子检测与监管,规范种子公司的经营行为,以保障瓜农根本利益不受侵害。注重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质量,科学安全施肥用药,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产品质量追溯与认证、安全卫生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