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下调的底线应该且可以稳定在7%附近 张立群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速的“换档”。2011-2014年,经济增长率由9.5%持续下调到7.4%;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调到7%。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目前经济增长开始显现筑底企稳态势。由于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调的原因认识不尽相同,对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水平认识不尽相同,因此对经济增速下调底线的认识也不同。 一、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高于7% 潜在经济增长率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可以支持的最高经济增长率。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本)和技术等三个方面,也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潜力。分析潜在经济增长率,主要需分析这些要素的最大支持能力。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可以量化分析,但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变化则不易量化。一般用较长时期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同期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本)等要素增长率之后的差值,即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增长率来表现技术、制度等要素的贡献。这其中的缺陷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不仅受要素供给状况的影响,而且受需求状态的影响。以实际经济增长率代表产出增长率,进而度量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贡献的变化,往往会与需求因素的影响相混淆。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增速下降,进而引起的经济增速下降,就有可能被计算为技术、制度等因素贡献率的下降。 从以上分析看,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应以人力资源、资金等可测度因素的变化为主,辅之以对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等方面变化的定性判断。 1、人力资源供给条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2002年到201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出现减少,但幅度很小(145.6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持续保持在10亿人以上。与此同时,就业人员总规模持续扩大,非农产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工规模持续扩大;但其总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比较差距明显。这表明中国人力资源供给条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参见表1、图1)。总体仍处于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状态。 表1:2002-2014年人口与就业数据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2002-2014年人口与就业数据图示
2、资金供给条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2002-2014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的较高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参见表2、图2)。目前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32万亿(个人存款余额53万亿),支持经济发展的储蓄和资金供给仍然比较充足。 表2:2002-2014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2:2002-2014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的变化
3、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条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2002-2014年,在世界技术进步的大潮中,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支持技术进步的环境总体趋向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趋向改善;资源环境约束虽然趋向增强,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资源与环境约束并未明显加强。综合分析,人力资源与资金以外的要素条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2002-201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2%(按可比价格计算),如果以这一中长期的产出水平为依据,则中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考虑到持续高增长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加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至少也在7%以上。 二、决定经济增速“换档”的主因是需求条件变化 潜在经济增长率实现的水平,至为关键的是需求条件。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降低了中国外需(出口)的增速;国内房地产、汽车市场的调整,降低了内需(投资、消费)的增速(参见表3,表4)。在两方面需求增速都明显降低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档”不可避免。 表3:2002-2014年外贸出口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4:2002-2014年住房、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注:2014年销量数据是作者根据增长率推算) 应该注意到,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结构深刻调整中总体趋稳;我国对外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稳出口的政策不断完善,今年以来出口增长降中趋稳态势逐渐明显。国内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正在化解原有大城市主导、低水平扩张城镇化带来的矛盾。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有效拓展着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使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状态开始改变,原有城镇化模式带来的房地产和汽车发展空间狭窄的矛盾开始趋向缓解。面向未来,中国城镇化潜力巨大。2014年中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54.77%(2012年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35.33%)(参见表5),与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比较(城镇化率一般在80%左右),差距还很大。未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必然会持续提高,城镇人口会持续增加,与人口增加特别是户籍人口增加相联系的城镇住房需求将持续增加。随着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城市体系空间扩大,汽车进入家庭的活动也将持续推进。因此住房和汽车市场仍然有巨大发展空间。还要注意到,到目前为止的住行改善和城镇建设,总体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矛盾,而对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要完成从有到好的任务,其中蕴含的发展空间更为巨大。综合分析,当前住房、汽车市场调整是与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相联系的阶段性调整,调整后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广阔。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已经明显回暖,房地产企业发展环境趋向改善;与新型城镇化相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群内各个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城市地下管网补课,各类公共设施等)任务巨大,一带一路开启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带来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任务也明显增加,这些都会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综合看,支持投资增长趋稳的因素明显增多了。另一方面,近年来确保民生稳定的政策取得明显效果,经济增速“换档”并未使人民生活水平“换档”,在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稳定等因素支持下,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成为内需增长的稳定器。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内需条件总体趋稳,为经济增速回调触底奠定了重要基础。 表5:2002-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
三、中国需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7%附近 随着经济增速降低,近年来企业困难不断加大,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银行资产坏账率提高,今年以来,局部就业形势也出现压力。这些情况表明,必要的经济增速是支持经济增长可持续、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确保就业和民生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需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7%附近。 基于需要和可能,今年以来政府适度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尽管未来国内外经济环境还有诸多风险和挑战,但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条件的分析,也基于对中国政府多年积累的宏观调控经验和能力的认识,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调的底部已经开始显露。展望全年,在客观条件支持和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背景下,预计中国经济运行将企稳向好,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略高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