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聚焦 > 内容

夏季达沃斯论坛再奏“双创”强音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9-25 15:04:55
2015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英国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伯尔曼关于发展新动能的问题时再次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我们在致力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光回溯到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正是在那次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仅仅刚过去一年,动作不可谓不快,成效不可谓不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其中仅2014年就出台13份文件为创业创新助力。“双创”使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电商带动大量农民致富,“创客”在全国大量涌现……这些都在不断印证一个事实,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逐渐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引擎。

一、推动“双创”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战略抉择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后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在历经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后,国际国内竞争格局、供需结构和要素条件等都发生深刻变化,及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现从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可以避免陷入经济增速无序下滑、产业结构无法升级的困境。

从国际看,产业与技术变革更加频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转瞬即逝。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云计算等领域极有可能取得新突破,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全球创新竞争将日趋白热化。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积极谋求重塑制造业和保持创新的前沿地位,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与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外流趋势明显,我国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双创”有助于形成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为应对全球创新竞争奠定基础。

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和动力机制看,必须着眼提质增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打造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升级版。当前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处于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要克服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在新常态中实现“新”增长,需要积极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不仅有利于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增长。“双创”有助于发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的积极作用,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二、推动“双创”直指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三大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创业创新氛围不佳、科技经济结合不紧、理念理解狭隘等弊端,不利于发挥创业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直指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三大弊端,为我国创新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受制于创业创新氛围不佳,我国普遍存在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个人创业热情不高的情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激发亿万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创业创新热情,形成“集众智搞创新”的双创生态,通过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拓展创业新空间,汇聚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长期困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症结。在实验室里创新、坐在图书馆里写论文,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让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在创业中蕴含更多的创新元素,在创新中使用更多的创业方式,使创业更具新颖性与独特性,使创新更贴近市场、贴近需求,真正实现科技服务经济、经济促进创新的良性互动。

过去将创新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的狭隘认识也使我们忽视了对其它形式创新的利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让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大量涌现,让创新既来自实验室,又来自创客空间等大众化平台,让人人共享创新带来的福利提升,真正推动全面开放包容性创新。

三、推动“双创”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全面对外开放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保持定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要坚持改革推动,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水平上新台阶、开辟就业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要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为了落实政府的各项承诺,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就积极实施结构性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破除不利创新创业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障碍。同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其结果是“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一大批新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互联网+”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加大力度深化全面对外开放。毋庸讳言,过去过分强调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并不成功,外资的进入给我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尽管外资技术溢出的边际效应正在加速衰减,其在技术转移方面的策略性行为也更加突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与他们展开高层次的创新合作。我们必须深化全面对外开放,认识到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只有积极主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才有可能在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最终实现在国际生产网络分工的位势上移。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一视同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更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创新驱动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朝夕之功,“双创”也并非当下缓解经济发展下行的“速效药”,要客观认识新旧动力接续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同时应坚信创新驱动发展将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在2015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可以说是缓中趋稳,一方面稳中向好,但另一方面稳中也有难。事实上,稳中有难反映了经济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需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旧动力是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是较高资源消耗水平的粗放型增长,而新动力是企业创新,是资源节约利用的集约式增长。投资与出口属于经济增长的需求侧,具有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而创新则属于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具有周期长、自发性的特点。因此,新旧动力的接续本身存在操作性差异与见效节奏的变换。若要朝夕片刻之间就实现新旧动力接续,既不符合经济学基本理论,更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规律。

从当前趋势来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成熟,在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领跑。“十二五”以来,我国的研发支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保持较快增速。2013年我国研发强度(即R&D投入在GDP占比)首次超过2%(达到2.08%),比欧盟的2.02%还多0.06个百分点。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研发强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升,这些变化有力提高了劳动力整体素质,为改善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中国在微支付、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在线投资产品、廉价智能手机、高铁、水力发电和DNA排序等创新产业已经取得领先地位。这些现实条件与领跑领域将不断充实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有力保证。(宏观经济研究院 刘泉红、张铭慎)

上一篇:讲述双创好故事 触摸发展新脉动
下一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结束表态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