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报告也用数据再次强调了一个重要事实: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时代要求,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日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被作为重点工作目标确定下来。
这一重要内容的阐述,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的重要引领作用,也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了目标。
盘点当下,科技贡献率不足是短板
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30%,发展到现在的57.5%,基本实现了翻番。但是横向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60%以上乃至80%的贡献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在近几年的产业扶贫中,我们也许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和体会到农业科技进步略显不足的事实。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农业化应用、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几个重要方面。这些不足之处,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着力点。”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作为内蒙古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发单位之一,生物技术研究院将优质草莓种苗等技术成果首先投入到当地企业和合作社,逐步将草莓产业培育成为呼和浩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洋分析称,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大踏步向着集约化、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作为个体的农民,受文化素质等条件所限,很难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升级,让科研机构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特别是企业,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这些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根据《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就是要培育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源自核心技术。”随洋说。
解决痛点,企业核心技术是关键
内蒙古荷马糖业是自治区创新型农业生产企业和扶贫先进企业的代表。4年来,企业从创立到成长为龙头企业,速度快,步伐稳。
该公司总经理麻志明介绍说:“企业主要依靠的是通过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农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在于此。”
首先,企业大胆投入,通过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40万亩甜菜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其次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依托科技成果转化,迅速实现了生产线上的节能、节水、节电。与国家同类糖厂相比,百吨糖加工节省燃煤2吨、节水40%、节电2000千瓦时,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刚刚出台的《意见》中指出,要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这些内容与我们企业近几年的发展之路是高度一致的。《意见》的出台,印证了我们的实践完全正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将提升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子一直走下去。”麻志明说。
“农业高新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这是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企业作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越明显,这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见》的出台找准了痛点、指明了出路,旨在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升科技贡献率,从而全面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企业将会是决定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体现,千方百计突破农业关键技术,是企业的担当,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