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5年7月15日)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你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是7.0%,这个数字比不少机构预测的要高。请问,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怎么样评价上半年经济的走势?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国内外的环境还是比较复杂,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预期低,目前仍然是缓慢复苏、分化明显,并且地缘政治的冲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的幅度比较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对于国内来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有所加大,而且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所以,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整个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非常不容易。
上半年GDP增长是7%,我看了一下机构的预计,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应可以概括为八大方面的亮点:
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第二,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出现逐月回暖的走势。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从消费的层面来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增速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数据了,上半年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所以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
第三,结构继续优化。刚才我已经发布了这方面的数据,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继续加快,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
第四,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从投入角度来看,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一季度下降5.6%,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
第五,民生继续改善。其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居民的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六,改革红利在继续释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效增强,我们有一个数据,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另外,还有民间投资的数据,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这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
第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从新产业角度来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也是不断的涌现,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所以,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经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八,今年农业也是一个亮点,农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增产3.3%,粮食继续丰收是对维护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八个方面是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引领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继续推进,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毕竟我们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卯足干劲,真抓实干,要狠抓政策的落实,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企稳的好形势、好态势。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请问GDP平减指数的问题,请问这个指数本季度是多少?这个指数是如何来计算的?另外,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指数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夸大了中国GDP这样一个数额,对于这种评论,您作何回应?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之前,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局里相关核算机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刚才,你谈到的有一些文章说GDP平减指数有些偏低,高估了GDP增长的数据。实际上这里存在着对核算方法上的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些解释。
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的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就是说GDP分成三大部分,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分成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来对这三部分进行扣减,其中进出口基本上是采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来进行扣减。所以,这些价格指数对平减指数的影响,对核算方法的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我们国家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比如在计算工业总产出的时候,可以用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来扣,工业中间投入品的时候可以用购进产品的价格指数来扣。进口的商品有的被作为中间投入品,有的被作为消费品,所以在扣除的时候,都实际上隐含在诸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产品价格指数之中已经进行了扣除。所以,我们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种价格扣除的逻辑来套用、判断生产法扣除的逻辑。为什么这样讲?其中有一篇文章观点,认为我们低估平减指数是因为我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扣到位。进口商品的价格今年以来是大幅度下滑的,文章以为我们没有扣除到位。实际上我们用生产法核算的时候已经扣了,分别通过用来反映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的工业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一系列价格指数进行相关的扣除。所以,作者对平减指数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中国核算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误用了支出法的一个逻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已经考虑了这个因素,就不存在平减指数低估的问题,进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当然,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资料,价格的扣除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最佳的办法就是每一项里都有相应的价格来进行扣除,但是我们的GDP核算中间,由于部分的价格指数缺项的问题,可能用其他方面的价格指数来替代,存在继续完善的地方。总之,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大家非常关注的北京要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这件事对整体经济有何影响?第二个问题,互联网+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请问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会对我们的国民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盛来运:
国家作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它是根据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阶段,以及地区发展的各自的优势作出的科学安排。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对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这个规划,能够进一步的拓展我国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经济回稳的基础,将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工业化、城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持续的。
下一步我们正跟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怎么从统计上进一步加强监测,反映京津冀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我们和北京统计局做了一个初步安排,准备专门编一本京津冀统计手册,现在已经有了初稿,有了这些数据以后,下一步能更系统、更全面的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我们国家经济的一系列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影响。有了互联网,几乎每个人都被“一网打尽”,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大家从生活方式的角度体验更深,每个人现在离开了手机,觉得好像不知道怎么工作、怎么跟外界沟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互联网和互联网+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大家可以观察到的,比如新业态,互联网的网购,现在发展的非常快,而且互联网+现在正在向其他各个行业,不管是第三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都是在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革生产流程、变革生产方式,通过这种结合创造更好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一些产品。国家根据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出台了互联网+的规划,包括行动计划,还有一些相关政策的安排。我相信,互联网+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且使中国经济真正的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所以我们对互联网+充满了期待。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盛司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增速跟一季度是一样的,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成功,后续走势如何?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走势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从支持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说起。
首先,从中国基本面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仍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刚才谈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会跟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动力。另外,我们国家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了深层问题以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另外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面。
第二,从经济运行的轨迹角度来看,观察这几年的数据,我们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经济增速在向这个阶段的潜在生产率收敛,这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这个周期的调整时间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而且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
第三,为什么说下半年有可能比上半年还好一些,主要是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从投资角度来说,上半年投资计划的项目,有些二季度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效应也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
第四,改革创新相关的红利会得以继续释放。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刚才我也谈到了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增强,相关的数据就不再重复了。这就是改革的红利在继续得以释放。
第五,从先行指标来看,预期比较稳定。反映制造业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6月份是50.2%。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53.8%,今年以来一季度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另外,从一些相关领域的先行指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中的新开工面积,这些相关指标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在逐月走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连续转正,1-6月份增长1.6%,比1-5月份提升了1.1个百分点,势头很好。
综合以上情况,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香港电台记者:
近期内地股市波动,出现那么大的波幅,会不会影响下半年或者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会不会影响到保7目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波动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很高兴,这些措施正在发生积极的作用,这段时间,股票市场已经是出现连续反弹的好势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谢谢。具体问题还可以提问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刚才发布的数据,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长18万人,而同时外出的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8%,这些数据应该说都是非常喜人的变化。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来也有媒体报道,农民工高龄化趋势非常明显,请问原因是什么?另外,这样来看,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增长持续前行的态势还能不能保持得住,对经济又有哪些影响?第二,您刚才提到房地产在回暖,但是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相比一季度也是在回落,其实前几个季度也是在回落的,这个该如何评价?在行业之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农民工问题,我想说,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现在农民工规模比较大,总量达到了2.7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总量超过1/5,确实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我们现在的监测,农民工的发展变化尤其从总量到结构、到收入,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其中一个特点,现在农民工的外出总量增速有所回落,跟以往相比增长速度由原来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刚才发布的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增长了0.1%,这也是近期的一个低点。按照通俗的话来说,现在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第二,从结构来说,农民工高龄化趋势确实是有所加快。201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4年平均年龄是38.3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这个现象也应值得高度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我想,从原因角度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跟我们大的发展背景有关。因为过去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化现在每年平均提高将近1个百分点,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首先转移的肯定是年轻的劳动力,再就是中年劳动力,最后转移的肯定是年纪大一些的农民劳动力。这肯定是对农民工群体年龄的提升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跟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目前,农民工中间有1/4以上的是1962—1972年出生的。这个时间正好是生育高峰期,1965年出生的农民工基本都是50岁以后了,随着年龄的推移,这部分人是更快的会进50岁以后的高龄农民工。70年代以后的这部分人出生率下降,所以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这也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实际是相关联的,所以对这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农民工的总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会影响劳动力成本。这也提示我们,除了加快对农民工本身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以外,更重要一点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原来以靠人口数量的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由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关于房地产的情况。我刚才简单谈了一下,尽管从季度增速观察,房地产的投资增速还是在下滑,但是从月度变化的角度观察,应该说房地产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有两大特点:一是房地产在政策的支持下回暖的势头非常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增长了3.9%,由负转正,一季度还是下降9.2%,上半年已经转正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上半年增长4.6%,但是从月度的变化情况来看,二季度是逐月提升的。所以,这个势头是非常好的。第二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化的趋势更趋明显。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投资也好、价格也好、销售也好,情况比较好的还是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比较旺盛,所以房地产表现更积极一些。但是,多数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尤其是一些四线城市,由于原来的房地产存量比较大,消化起来需要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大家关注,住宅待售面积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度减少,5月末住宅待售面积减少了121万平方米,6月又减少了191万平方米,这也会对这些城市的房地产的回稳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当然房地产后续走势仍需观察。18日我们将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相关数据,大家可以进一步观察不同城市的走势。
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看起来是企稳的,尤其是从第二季度来看,我所关注的是中国债务高企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面临的债务风险,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债务?谢谢。
盛来运: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债务问题及其影响,这些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加大债务清理以及对地方的债务平台的管控,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二,中国总的债务规模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仍在安全线以内,仍是安全可控的。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地方债务清理的数据。从总量数据来说,目前,包括中央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在60%的安全线以内。从这些情况来看,应该是安全可控的,中国政府赤字率也比较低,今年的人大通过的赤字规模是1.62万亿,占GDP比重2.3%,仍然远低于3%的安全线。所以,总的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是安全可控的。
第三,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而且资产的收益率也比较高,另外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不一样,手上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以用来做抵押和信用担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债务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守住这个底线。谢谢。
路透社记者:
在一季度发布的时候,我们对去年的季度环比GDP作了修订,今天发布的数据又进行了修订,请问这对于GDP同比增长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这个调整的话,能不能达到7%的增长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中国GDP的核算数据的修正问题,我们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做的,跟其他多数国家一样。GDP从发布初步核算数据到最终核实数据,要经过一段时期若干个环节不断的进行修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核算GDP的时候需要很多数据,有些数据能够当时拿到,有些数据很有可能晚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尤其是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数据,因为企业有时候在做财务决算的时候,它的时间就比我们统计的报告期晚很多。所以,要根据所能够掌握到的数据,不断地对GDP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是国际惯例,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做的。
中国的GDP修订有三次,第一次是初步核算数,就像今天发布的上半年GDP增速,这是一个初步的数据。因为,现在只能是根据相关产业、相关专业能够拿到的一些指标来初步核算。第二次,一般再过半年左右,我们有一个初步核实数,这个时候相关的财务数据、部门数据,我们掌握得更全面了,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弥补对前期核算中资料的不足,对前期核算结果进行一次核实。第三次,一般都会在第二年的年中,要有一个最终的核实数。因为,相关的数据我们都拿到了。这些修订的程序和结果,国家统计局都要发公告。由于整个核算程序是很严格的,而且方法也是很规范的,所以,这样一种变动不会对整体的格局、总体的趋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社记者:
今天发布会多次提到一个核算的问题,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向各个省份、地方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国家统一核算改革的意见征求稿以及生产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实施方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相关进展,预计什么时候可能会实施各个省的GDP核算由国家局来进行?谢谢。
盛来运: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推进GDP统一核算。从进展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对GDP统一核算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方案,但是现在还在进一步征求地方以及部门的意见,下一步还要进行相关的试点,还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为,GDP的统一核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同时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料的收集、还有统计生产和流程的变化,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统计管理体制,所以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国家统计局党组方向明确,坚决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要求,积极、科学准备方案,加快推进这一进程,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
(2015年7月15日)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你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是7.0%,这个数字比不少机构预测的要高。请问,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怎么样评价上半年经济的走势?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国内外的环境还是比较复杂,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预期低,目前仍然是缓慢复苏、分化明显,并且地缘政治的冲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的幅度比较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对于国内来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有所加大,而且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所以,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整个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非常不容易。
上半年GDP增长是7%,我看了一下机构的预计,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应可以概括为八大方面的亮点:
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第二,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出现逐月回暖的走势。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从消费的层面来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增速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数据了,上半年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所以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
第三,结构继续优化。刚才我已经发布了这方面的数据,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继续加快,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
第四,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从投入角度来看,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一季度下降5.6%,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
第五,民生继续改善。其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居民的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六,改革红利在继续释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效增强,我们有一个数据,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另外,还有民间投资的数据,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这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
第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从新产业角度来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也是不断的涌现,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所以,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经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八,今年农业也是一个亮点,农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增产3.3%,粮食继续丰收是对维护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八个方面是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引领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继续推进,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毕竟我们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卯足干劲,真抓实干,要狠抓政策的落实,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企稳的好形势、好态势。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请问GDP平减指数的问题,请问这个指数本季度是多少?这个指数是如何来计算的?另外,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指数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夸大了中国GDP这样一个数额,对于这种评论,您作何回应?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之前,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局里相关核算机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刚才,你谈到的有一些文章说GDP平减指数有些偏低,高估了GDP增长的数据。实际上这里存在着对核算方法上的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些解释。
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的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就是说GDP分成三大部分,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分成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来对这三部分进行扣减,其中进出口基本上是采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来进行扣减。所以,这些价格指数对平减指数的影响,对核算方法的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我们国家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比如在计算工业总产出的时候,可以用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来扣,工业中间投入品的时候可以用购进产品的价格指数来扣。进口的商品有的被作为中间投入品,有的被作为消费品,所以在扣除的时候,都实际上隐含在诸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产品价格指数之中已经进行了扣除。所以,我们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种价格扣除的逻辑来套用、判断生产法扣除的逻辑。为什么这样讲?其中有一篇文章观点,认为我们低估平减指数是因为我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扣到位。进口商品的价格今年以来是大幅度下滑的,文章以为我们没有扣除到位。实际上我们用生产法核算的时候已经扣了,分别通过用来反映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的工业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一系列价格指数进行相关的扣除。所以,作者对平减指数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中国核算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误用了支出法的一个逻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已经考虑了这个因素,就不存在平减指数低估的问题,进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当然,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资料,价格的扣除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最佳的办法就是每一项里都有相应的价格来进行扣除,但是我们的GDP核算中间,由于部分的价格指数缺项的问题,可能用其他方面的价格指数来替代,存在继续完善的地方。总之,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大家非常关注的北京要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这件事对整体经济有何影响?第二个问题,互联网+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请问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会对我们的国民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盛来运:
国家作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它是根据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阶段,以及地区发展的各自的优势作出的科学安排。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对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这个规划,能够进一步的拓展我国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经济回稳的基础,将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工业化、城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持续的。
下一步我们正跟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怎么从统计上进一步加强监测,反映京津冀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我们和北京统计局做了一个初步安排,准备专门编一本京津冀统计手册,现在已经有了初稿,有了这些数据以后,下一步能更系统、更全面的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我们国家经济的一系列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影响。有了互联网,几乎每个人都被“一网打尽”,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大家从生活方式的角度体验更深,每个人现在离开了手机,觉得好像不知道怎么工作、怎么跟外界沟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互联网和互联网+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大家可以观察到的,比如新业态,互联网的网购,现在发展的非常快,而且互联网+现在正在向其他各个行业,不管是第三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都是在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革生产流程、变革生产方式,通过这种结合创造更好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一些产品。国家根据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出台了互联网+的规划,包括行动计划,还有一些相关政策的安排。我相信,互联网+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且使中国经济真正的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所以我们对互联网+充满了期待。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盛司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增速跟一季度是一样的,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成功,后续走势如何?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走势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从支持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说起。
首先,从中国基本面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仍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刚才谈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会跟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动力。另外,我们国家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了深层问题以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另外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面。
第二,从经济运行的轨迹角度来看,观察这几年的数据,我们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经济增速在向这个阶段的潜在生产率收敛,这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这个周期的调整时间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而且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
第三,为什么说下半年有可能比上半年还好一些,主要是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从投资角度来说,上半年投资计划的项目,有些二季度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效应也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
第四,改革创新相关的红利会得以继续释放。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刚才我也谈到了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增强,相关的数据就不再重复了。这就是改革的红利在继续得以释放。
第五,从先行指标来看,预期比较稳定。反映制造业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6月份是50.2%。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53.8%,今年以来一季度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另外,从一些相关领域的先行指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中的新开工面积,这些相关指标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在逐月走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连续转正,1-6月份增长1.6%,比1-5月份提升了1.1个百分点,势头很好。
综合以上情况,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香港电台记者:
近期内地股市波动,出现那么大的波幅,会不会影响下半年或者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会不会影响到保7目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波动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很高兴,这些措施正在发生积极的作用,这段时间,股票市场已经是出现连续反弹的好势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谢谢。具体问题还可以提问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刚才发布的数据,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长18万人,而同时外出的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8%,这些数据应该说都是非常喜人的变化。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来也有媒体报道,农民工高龄化趋势非常明显,请问原因是什么?另外,这样来看,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增长持续前行的态势还能不能保持得住,对经济又有哪些影响?第二,您刚才提到房地产在回暖,但是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相比一季度也是在回落,其实前几个季度也是在回落的,这个该如何评价?在行业之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农民工问题,我想说,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现在农民工规模比较大,总量达到了2.7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总量超过1/5,确实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我们现在的监测,农民工的发展变化尤其从总量到结构、到收入,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其中一个特点,现在农民工的外出总量增速有所回落,跟以往相比增长速度由原来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刚才发布的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增长了0.1%,这也是近期的一个低点。按照通俗的话来说,现在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第二,从结构来说,农民工高龄化趋势确实是有所加快。201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4年平均年龄是38.3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这个现象也应值得高度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我想,从原因角度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跟我们大的发展背景有关。因为过去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化现在每年平均提高将近1个百分点,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首先转移的肯定是年轻的劳动力,再就是中年劳动力,最后转移的肯定是年纪大一些的农民劳动力。这肯定是对农民工群体年龄的提升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跟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目前,农民工中间有1/4以上的是1962—1972年出生的。这个时间正好是生育高峰期,1965年出生的农民工基本都是50岁以后了,随着年龄的推移,这部分人是更快的会进50岁以后的高龄农民工。70年代以后的这部分人出生率下降,所以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这也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实际是相关联的,所以对这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农民工的总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会影响劳动力成本。这也提示我们,除了加快对农民工本身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以外,更重要一点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原来以靠人口数量的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由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关于房地产的情况。我刚才简单谈了一下,尽管从季度增速观察,房地产的投资增速还是在下滑,但是从月度变化的角度观察,应该说房地产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有两大特点:一是房地产在政策的支持下回暖的势头非常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增长了3.9%,由负转正,一季度还是下降9.2%,上半年已经转正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上半年增长4.6%,但是从月度的变化情况来看,二季度是逐月提升的。所以,这个势头是非常好的。第二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化的趋势更趋明显。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投资也好、价格也好、销售也好,情况比较好的还是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比较旺盛,所以房地产表现更积极一些。但是,多数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尤其是一些四线城市,由于原来的房地产存量比较大,消化起来需要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大家关注,住宅待售面积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度减少,5月末住宅待售面积减少了121万平方米,6月又减少了191万平方米,这也会对这些城市的房地产的回稳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当然房地产后续走势仍需观察。18日我们将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相关数据,大家可以进一步观察不同城市的走势。
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看起来是企稳的,尤其是从第二季度来看,我所关注的是中国债务高企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面临的债务风险,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债务?谢谢。
盛来运: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债务问题及其影响,这些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加大债务清理以及对地方的债务平台的管控,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二,中国总的债务规模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仍在安全线以内,仍是安全可控的。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地方债务清理的数据。从总量数据来说,目前,包括中央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在60%的安全线以内。从这些情况来看,应该是安全可控的,中国政府赤字率也比较低,今年的人大通过的赤字规模是1.62万亿,占GDP比重2.3%,仍然远低于3%的安全线。所以,总的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是安全可控的。
第三,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而且资产的收益率也比较高,另外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不一样,手上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以用来做抵押和信用担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债务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守住这个底线。谢谢。
路透社记者:
在一季度发布的时候,我们对去年的季度环比GDP作了修订,今天发布的数据又进行了修订,请问这对于GDP同比增长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这个调整的话,能不能达到7%的增长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中国GDP的核算数据的修正问题,我们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做的,跟其他多数国家一样。GDP从发布初步核算数据到最终核实数据,要经过一段时期若干个环节不断的进行修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核算GDP的时候需要很多数据,有些数据能够当时拿到,有些数据很有可能晚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尤其是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数据,因为企业有时候在做财务决算的时候,它的时间就比我们统计的报告期晚很多。所以,要根据所能够掌握到的数据,不断地对GDP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是国际惯例,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做的。
中国的GDP修订有三次,第一次是初步核算数,就像今天发布的上半年GDP增速,这是一个初步的数据。因为,现在只能是根据相关产业、相关专业能够拿到的一些指标来初步核算。第二次,一般再过半年左右,我们有一个初步核实数,这个时候相关的财务数据、部门数据,我们掌握得更全面了,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弥补对前期核算中资料的不足,对前期核算结果进行一次核实。第三次,一般都会在第二年的年中,要有一个最终的核实数。因为,相关的数据我们都拿到了。这些修订的程序和结果,国家统计局都要发公告。由于整个核算程序是很严格的,而且方法也是很规范的,所以,这样一种变动不会对整体的格局、总体的趋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社记者:
今天发布会多次提到一个核算的问题,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向各个省份、地方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国家统一核算改革的意见征求稿以及生产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实施方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相关进展,预计什么时候可能会实施各个省的GDP核算由国家局来进行?谢谢。
盛来运: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推进GDP统一核算。从进展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对GDP统一核算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方案,但是现在还在进一步征求地方以及部门的意见,下一步还要进行相关的试点,还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为,GDP的统一核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同时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料的收集、还有统计生产和流程的变化,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统计管理体制,所以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国家统计局党组方向明确,坚决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要求,积极、科学准备方案,加快推进这一进程,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