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在“稳增长”中雀跃
——从民间投资比重提高看宏观调控继续显效
在今年“稳增长”、“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李克强总理那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足以令社会投资者兴奋不已。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累计投资增速持续放缓,5月当月投资增速小幅回升,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提高。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202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4%,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当前,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仍需发挥关键作用,而在新常态下,民间投资无疑是关键的关键。
利好政策向民间资本抛橄榄枝
“五一”过后,在股市中大有斩获的安先生辞掉了职业经理人这一“金饭碗”,响应总理号召开始创业。“我打算把资金投到生态环保行业,因为前不久国务院通过了一个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的管理办法,为我们民间投资开了绿灯。”他兴奋地说。
安先生所说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用制度创新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给民间投资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不但扩大了民间投资领域,还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从特许经营的具体领域来看,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从其价格或收费机制来看,政府将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可给予投资者必要的财政补贴,并简化规划选址、用地、项目核准等手续;从项目资金运行来看,政府将允许对特许经营项目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还可以给予投资者差异化信贷支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这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乃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数据表明,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77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到1%。在用好预算内投资的同时,还要撬动民间投资,创新投资和融资的体制机制,解决“谁来投”的问题。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首批向社会发布推介1043个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元;财政部正在积极推进PPP示范项目建设,确定了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其中22个项目是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
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安徽、湖南、四川、河南等地陆续公布了拟实施PPP项目名单,涵盖城市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河流综合治理、航道港口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医疗养老设施、供暖供气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工信部已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了基础电信领域,拉动民间投资,扩大信息消费,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业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宽带的性价比,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人们还欣喜地看到,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缓解纳税人缺乏足够资金纳税的困难,国家已将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举措使民间资本愈发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投资靠政府财政“一肩挑”已力不从心。于是,雨后春笋般相继出台的各项投资利好政策,都向民间资本抛去了橄榄枝。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本已经非常雄厚,这些资本在经济新常态和产业升级转型中,也需要寻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可谓一拍即合。
民间资本活跃带动经济“稳增长”
如今,民间投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轻工制造业等已占有了较大份额。种种迹象表明,民间投资对诸如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能源交通、水电煤气、港口航空、金融、银行等行业的热情也在逐渐升温。
陕西省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95.8%的企业对政策认同和知晓程度比较高,同时政策响应程度高。有69.7%的企业对改革出台的新政策充满信心,表示会增加投资;有29.1%的企业持观望态度,表示会维持现状。同时,企业认为民间投资环境评价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的达到了92.3%,愿意继续扩大投资的占到调查企业的81.2%。
去年底,国家公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在这一显得有些冗长文件名称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政府正急切地向民间资本示好,欢迎他们投资农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油气管网等领域,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国家最终确定了7个“重大工程包”,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与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相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相对上升,且有国家政策的定向扶持,导致民间资本越来越热衷参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有机构利用国家统计局民间投资数据,分析得到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总基建投资增速和公共部门的投资增速。
来自上周在宁波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国外投资者信心指数为126.07,而制造业投资者信心指数为126.17。环比看,外商投资信心出现回升,政府效率改进明显。外资企业收入预期整体乐观,但高增长预期放缓,而看中中国市场潜力成为未来外资投资主因。报告还显示,信息和消费等产业正成为投资新趋势,比如,外商的投资意愿分别为信息产业17%、消费产业16%、低端制造业11%,高端制造业10%;此外,金融产业、健康产业、环保产业也分别占7%、6%和2%。
与此同时,民间资本的活跃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月度劳动力调查结果表明,5月份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比上月有所下降。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极大地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活力,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从而带动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