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县一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谁来种、怎么种;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怎么增收;乡村谁来治理、怎么治理,聚焦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登区细分领域,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普适性”道路。
乡村振兴,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在当前,农村青壮年向城镇转移,留守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比较常见。有土地资源产出效益却不高,高村镇墩后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今年,文登在高村镇试点建设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墩后村提供了半托管服务模式。
高村镇墩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连均璞说,村集体自主经营,高田公司负责耕种,化肥由公司提供,他们村流转200多亩地,通过种植花生、小麦,村集体一年收入增加三四万元钱。
让土地真正“转”起来,镇级统筹推进的平台式项目更像一个蓄能池,在高村镇试点成功后,文登规划建设了12处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将农村零散、闲置、撂荒地块集中起来,开展规模化耕种,同时还引进专业农机公司,提供土地托管、农机服务、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服务,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还实现了面积和价格“溢出效应”,帮助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高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金生说,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招商、还有土地自主经营,高村镇21个村全部实现了增收三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激活了土地,还要振兴产业,农民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黄树庆种植西洋参已经10多年了,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今年烘干后的西洋参多达100多吨,正在打包发往广州等地,在自己满满收获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农村劳动力。
黄树庆告诉记者,他们一共征用了附近三个村的土地,带动三个村一百五六十人就业。加工厂在加工旺盛期间每天能用二三十个工人,每天的工资都在100元左右。
从8颗种子到近5.5万亩的规模、年出圃面积达1.5万亩、占全国总产量的六成多,“中国西洋参之都”的称号文登实至名归。为了实现西洋参百亿产业的目标,文登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西洋参交易中心,提供电子商务、孵化培训、检测化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配套服务,拉开“西洋参小镇”发展框架。
区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谷召俊介绍,他们紧紧围绕着西洋参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做文章,引进更多西洋参深加工企业来园区建厂,对西洋参进行初加工,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西洋参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目前,他们园区已经引进了齐国参业、继振参业、汉广中药材等一批正在建设的项目。
产业振兴,不能一刀切,要逐村逐镇研究施策,文登鼓励扶持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培植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打造跨贸小镇、西洋参小镇、渔港印象小镇、樱桃谷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壮大镇域经济。
经济提振,乡村振兴,村民就怕干部“藏猫腻”,为了规避村级事务管理的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公开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文登以群众最关心的“三资”管理作为切入点,探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用科技扫除监督盲区,用阳光规范权力运行。
大水泊镇党委副书记卫红红说,今年以来,在阳光采购方面,他们通过公开招标,实现了大宗物品采购以及工程招投标50余起,涉及金额90余万元,为村级节省资金12万元;在阳光交易方面,通过扩大交易的公开范围,农村资产资源的取值额为60万元,为村级增加10万元的资金。真正通过平台做到了让干部清白,还百姓一个明白。
党建统领、问题导向、镇村统筹、群众主体、产业为王,文登在乡村振兴普适性探索,不仅赢得了百姓认可,更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创性创新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文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