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特别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又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农业农村领域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前,粮食生产已站稳了一个新台阶,但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的风险依然存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稳字当头”,着力稳面积、稳政策、稳产量,确保2019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18年水平。各省(区、市)粮食产量也要稳定在2018年水平。
二、切实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18年水平。突出抓好口粮生产,确保水稻和小麦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提高口粮供给质量。稳定玉米生产,巩固玉米调整成果,优化“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力争比上年增加500万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三、加快“两区”划定和建设。2019年完成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确保“两区”地块数据100%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到村到户,形成全国“两区”布局“一张图”。加强“两区”建设,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两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提升“两区”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建立“两区”监测监管体系,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信息系统,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两区”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
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2019年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任务。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明确今后4年每年的建设目标与保障措施,优先在“两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资金整合,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加快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管理新机制。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强化农田建设全程监管,加快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监管评价,监管评价结果与任务资金安排挂钩。
五、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继续推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成熟的产粮大县开展整建制推进试点。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鼓励各地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挂钩,引导农民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针对土壤障碍因素,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使用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耕地基础地力。加快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布设耕地质量调查样点15万个,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
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325个县,整建制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加大绿色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加快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高效、优质宜机的新品种。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推动双季稻区机械化移栽、籽粒玉米直收等发展,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组织发布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经营规模、装备技术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区域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七、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针对今年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的情况,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灾害发生趋势,特别是关注厄尔尼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重点防范北方冬麦区春旱和低温冻害,防范东北地区春旱和伏旱,防范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和西南地区春旱。预计今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防控技术方案;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对迁飞性、流行性病虫重发区,搞好地区间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实现“虫口夺粮”。
八、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和农资监管。组织开展粮食市场供需、成本收益、购销价格等信息监测预警,加强形势预判,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和粮食销售,获得更好种粮收益。指导地方搞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作用,履行职责,敢于亮剑,会同市场、公安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行为。
九、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反映农民和市场主体的诉求与建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质优价。落实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落实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扶持和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代耕代种、代育代插、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形式,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