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英文通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小尺寸液晶显示屏是指尺寸小于21寸的液晶显示屏。
作为近几年才突然新兴起的新产品,液晶显示器已经全面取代笨重的CRT显示器成为主流的显示设备。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尽管是单色显示,它仍被推广到了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产技术,LCD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
(一)小尺寸液晶显示屏特点
1、机身薄,节省空间
与比较笨重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间。
2、省电,不产生高温
它属于低耗电产品,可以做到完全不发热(主要耗电和发热部分存在于背光灯管或LED),而CRT显示器,因显像技术不可避免产生高温。
3、低辐射,益健康
液晶显示器的辐射远低于CRT显示器(仅仅是低,并不是完全没有辐射,电子产品多多少少都有辐射),这对于整天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4、画面柔和不伤眼
不同于CRT技术,液晶显示器画面不会闪烁,可以减少显示器对眼睛的伤害,眼睛不容易疲劳。
液晶显示器绿色环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CRT来说,简直是太小了(17''功率大概在65-12W之间);对于逐渐引起国人重视的噪音污染也与它无缘,因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不会产生噪音(对于那种喜欢一边使用电脑,一边有节奏的敲打显示器的用户发出的噪音,这里不予以考虑);液晶显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发热量比较低,长时间使用不会有烤热的感觉,这一点也是以前的显示器无可比拟的,以前的显示器可是宝贵,尤其是夏天,家里的空调、电扇都得为它服务给它降温。使用液晶显示器无形中为大气降了温,也为阻止日益升温的大气作贡献。同时减少辐射,降低环境污染。当然了,环保也不会少了辐射这个指数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液晶显示器就完全没有辐射,但是相对于辐射大户CRT,以及日常家电的辐射来说,液晶显示器辐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二)应用领域
液晶显示屏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到目前为止,已涉及手机、电视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显示器等多个领域。
而且在各种显示领域中,都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些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便携式移动产品,桌面显示器,电视机特殊工业、航空、医疗和公共显示领域等。各应用领域对TFT-LCD显示屏产品要求不同,技术发展也不同。
1、便携式移动产品
便携式移动产品包括手机、PDA和笔记奉电脑等,它们有共同的要求:产品需要做到轻、薄和省电,以利于移动。笔记本电脑对TFT-LCD显示屏产品需求的增长是协助TFT-LCD显示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尺寸和性能要求不断变化,由于主要功能是进行文本处理,且使用者多数情况下希望保持私密性,对响应速度和视角要求比较低。
PDA对产品性能要求与笔记本电脑类似,手机产品的发展则有另外一种态势,手机产品多为TN-LCD和STN-LCD,与TFT-LCD产品相比,TN/STN型产品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差距,但其在省电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随着TFT-LCD产品的性能提升和手机在收发电子邮件、上网和拍照等功能的增加,TFT-LCD在手机产品上的应用不断增加。特别是反射式产品较透射式产品的耗电有很大的降低,是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的发展方向。
2、桌面显示器
桌面显示器作为电脑的显示屏以前一直被阴极射线管产品占据市场,随着TFT-LCD产品技术的发展,CRT产品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其价格不断下降,但仍挡不住TFT-LCD显示屏产品的渗透速度,从2004年以来CRT产品在桌面显示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很快降到50%以下,这过程为TFT-LCD显示屏发展注入动力,使得TFT-l.CD显示屏产品生产线不断扩大。从产品性能来说,,桌面显示器还是以文本处理为主.少数特殊应用情况下需要图像处理功能,因此主流产品对于响应速度、视角和色度要求不高,而且出于操作者离屏幕距离很近,对于TFT-LCD技术来说,实现上比较容易。桌面显示器的尺寸有15、17、19、20in几种主要规格,其中17in需求量最大,但各厂商正在不断寻求可以体现差异化的产品。
3、电视机
作为个更大的民用的市场,电现机产品应用是CRT和LCD竞争的另个领域,电视机主要作为家庭应用的产品,对移动性要求并不太高,而且TFT-LCD产品占被质疑其视角和响应速度问题,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TFT-LCD能胥替代CRT持怀疑态度,随着TFT-LCD技术发展,以及伴随着大尺寸TFT-LCD生产线的投产,成本的下降,使得在市场上应用50多年的CRT产品感受到了压力,TFT-LCD产品正在不断地替代CRT产品。
4、特殊 行业 、航空、医疗用途
特殊业用途主要指工厂监控装置所用的显示器,它要求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包括高温、低温、高湿、震动、电磁干扰等特殊条件下的显示。航空应用的显示装置主要关心抗震动、冲击性能,有时也要求抗高、低气压能力。对于上述用途的TFT-LCD.在器件设计上与一般产品有很大差别,首先温度特性要求必须学虑液晶材料的温度特性,同时可以利用加热和散热措施实现,抗冲击震动性能必须对所有选样的零组件及其连接进行考察,并进行器件整体设计,才能满足要求。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小尺寸液晶显示屏 行业 涉及光学、微电子、化学、物理、机电、材料等各学科,上下游所需技术种类极广。上游包括导电玻璃、偏光片、液晶、彩色滤光片、背光源、液晶驱动集成电路(IC)、印刷电路板(PCB)、触摸屏等;中游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主要为电子应用产品,如通讯终端产品、数码产品、家电产品、仪器仪表等产品。液晶显示产业分工精细,产业链相互依存,如下图所示:
图表 1:液晶显示屏产业链分
中小尺寸液晶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如手机、MP3、数码电子等消费电子产品,产品类型、品种规格繁多,个性化较强,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高度分工、相互依存的格局。上游主要是为液晶显示器制造提供材料的制造商,导电玻璃核心技术为镀膜技术、偏光片的技术是高分子合成与分离技术、驱动器的核心技术是高精度集成电路技术等,产品技术及工艺技术差别巨大;中游的液晶显示器核心技术是高精密导电图形技术、定向技术、成盒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下游应用产品千差万别,主要涉及各种产品技术。各自技术关联性不强,技术壁垒都比较高,所需的关键设备投资巨大,要求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益,因而产业纵向整合存在较高壁垒。
上游主要是液晶显示关键材料的制造,包括导电玻璃、偏光片、背光源、驱动芯片等,专业化分工精细,相互协作,液晶显示企业一般与上游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跟进相关部件的技术进步与价格波动信息,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及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下游为手机、数码产品、家电等消费电子类产品,品种规格多样,款式易变,市场经过充分竞争,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厂家一般有品牌有规模。下游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时尚性特征,对产品品质、供应能力、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要求供应商能深刻理解需求并跟进市场变化;供应商需经过严格筛选,选定后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轻易更换。下游产业的上述特点深刻影响着中小尺寸小尺寸液晶显示屏 行业 ,包括:定制式生产模式、专业团队的直接销售模式、应用型技术 研究 模式。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2014年,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消费电子市场保持小幅增长,手机在智能机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加快普及等因素带动下延续增长态势。我国手机企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带动 行业 产销继续提升,外贸稳步增长,国内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为电子信息 行业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同比增长6.8%。从产量增速走势来看,除年初受节日因素影响增幅较小外,3月后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入下半年,增速逐月下降。
(二)外贸出口保持增长
2014年,我国手机出口量和出口额呈同步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我国手机出口13.1亿部,同比增长10.5%;出口额115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高于电子信息产品整体出口增速20个百分点。从出口额增势来看,一季度手机出口增长较为缓慢,二季度后增速有所回升,四季度增速进一步提高,稳定在15%以上。
(三)效益规模稳步提升
2014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41.4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396.5亿元,同比增长14.7%;税金178.5亿元。 行业 平均利润率为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从走势来看,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收入增势平稳,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四) 行业 投资高位运行
2014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速来看,呈V型走势,二季度增长较为缓慢。从投资领域来看,投资重点集中在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环节。
二、运行特点
(一)产量增速明显放缓,4G手机出货量持续扩大,智能手机占比进一步提升
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国内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全年生产手机16.3亿部,同比增长6.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手机产量增速放缓显示出我国手机市场正在趋于饱和状态,预示着多年来手机 行业 的规模快速扩张道路已接近尾声,转型升级、开辟海外市场空间及新兴融合需求空间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同时,国内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有所下降,但4G手机爆发式增长势不可挡。全年手机出货量为4.52亿部,同比下降22%。但同时4G手机出货量在持续扩大。从9月份开始,4G出货量超过50%。 全年4G手机出货量为1.71亿部,占比为37.8%。
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9亿部,同比下降8.2%,市场占有率为86%,比去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二)跨界合作趋势进一步增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日趋紧密,如腾讯、百度、阿里、360和乐视等纷纷与手机企业联手合作,以达到创新营销和巩固渠道的目的。如腾讯与互联网手机品牌大Q开展基于QQ空间营销的合作;百度提出Baidu Inside计划,将在智能硬件生态链上输出技术能力;阿里借助魅族的MX4,推出搭载基于阿里YunOS底层的Flyme系统手机;360向酷派投资4亿美元,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欲借助手机弥补其在移动平台的弱势。可以说,目前的手机 行业 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制造 行业 ,而是集开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型 行业 。
(三)国内企业纷纷创建子品牌
2014年我国手机企业创立了大批新的子品牌,知名手机厂商创立的子品牌接近两位数。这显示出三个方面的趋势,一个是传统厂商向电商化发展,另一个原有小众品牌增加产品线的厚度,再一个就是从代工转向品牌之路。总体而言,2014年的手机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但也预示着2015年 行业 将会有一轮新的洗牌过程,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谨慎应对国产品牌份额提升
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前十位中有6家是中国品牌。由此可见,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手机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4G时代,国内品牌手机已经对国际大品牌手机造成了很大冲击,如酷派挤掉三星成为4G市场份额第一名,华为中兴联想以及oppo发力4G,将对苹果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冲击。国内品牌通过走出去战略,内外结合,将有可能彻底改变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而三星、苹果、LG、HTC等国际传统品牌仍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国产品牌在份额提升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培育,稳扎稳打,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超越国外品牌。
(二)测试与售后环节重视力度不够
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手机功能趋于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质量问题进一步凸显。手机频频出现死机、黑屏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厂商对于产品测试环节不够重视。研发能力较弱的厂商,测试人员测试能力偏弱或责任心不够,可能会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压缩研发周期。从售后服务环节来看,许多手机维修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维修资质,管理水平、服务理念、维修质量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表现出了极端的不信任。形成了消费者不满,“三包”不管,问题难解决的尴尬局面。生产企业重生产,轻测试,缺服务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国产品牌手机的健康发展。
(三) 行业 效益水平有待提高
2014年,手机 行业 平均利润率为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近两年随着国产手机企业的崛起,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产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外资品牌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细节,在原材料成本控制上不打折扣,赢得了品牌效应,利润空间大。不少国产厂商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品质控制环节不严,缺乏品牌效应,看重微薄的盈利而损失巨大的利润空间是国产手机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四、发展趋势
(一)全球智能机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全球电信运营商陆续投入LTE商用网络业务,引领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穿戴式装置等智能终端的市场蓬勃发展。据 研究 机构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将达14.67亿部,年增14.79%,其中新兴市场为主要成长动力。随着智能手机快速低价化,2015年成长最快速的地区为印度、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2015年高阶手机市场成长空间将持续缩小,6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占整体智能手机18%,而300美元以下智能机出货量占比将达到37%,智能型手机朝低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国内市场4G网络带动效应突出
2014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净增达到1.81亿户,总数达到5.83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占比由上年末的32.7%提升至45.3%。4G用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2月净增突破2100万户,再创新高。呈现2G用户直接向4G用户迁移趋势。预计在2015年,仍有大量的2G和3G用户向4G转移,将拉动国内手机市场需求增长。
综合上述因素,2015年,我国手机 行业 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积极因素带动下,规模仍将保持一定幅度增长,但受手机 行业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因素影响,产销增速将较为平稳。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