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粕饲料一般是植物种子经过物理或者化学办法取出其中油脂的剩余部分,是发酵饲料的一部分,富含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抗营养因子及单宁类物质的浓度相对上升,影响使用。通过益生菌的发酵处理,可以将原料中抗营养因子或单宁类物质减少,变成富含小肽的高档饲料蛋白质。起到改善原料品质的作用,由于小肽营养机理 研究 的深入、益生菌发酵粕类在饲料中应用的优良效果以及全球鱼粉产量减少价格走高等原因,益生菌发酵粕类目前成为饲料 行业 中的热点。发酵粕类中小肽含量的高低和抗营养因子的消除程度与发酵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及发酵工艺息息相关,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多种益生菌搭配使用,促进酶解,分解抗原和抗营养因子,经过多种益生菌分阶段发酵酶解,使蛋白质得到充分降解,产品富含多种活性小肽、益生菌、生物活性酶等。
发酵饲料属于固体发酵范畴,起源较早,早期的泔水养猪就是一种借助自然菌株对部分原料进行处理的发酵饲料,发酵饲料具有成本低、适口性好、预防部分肠道疾病等功效,得到较多养殖户的认可,新中国的发酵饲料经过3个发展时期,第一发展时期是80年代的糖化饲料,将含淀粉较多的饲料,通过转化糖酶的作用,将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分,可促进动物消化吸收,由于过都炒作,超过其使用价值而衰退;第二个发展时期是90年代的“酵母粉”,以前苏联的“石油酵母”为主,以廉价的蛋白原料为卖点,由于技术线路问题及“蛋白精”的出现而销声匿迹;第三现阶段的发酵饲料技术,与以前相比有了更好的菌种选育过程,工艺上采用了固体浅层发酵和固体厚层通风发酵以及液体深层发酵。现阶段的发酵企业由于投资力度及产品设计方向不一,其产品质量相差很大。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
饼粕生物发酵饲料功能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了原料中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产生更多的单糖、游离氨基酸、多肽等更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成分,提高动物消化吸收率。
(2)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机酸、益生元、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促进了动物生长。
(3)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发酵生产的发酵饲料,被动物食用之后可以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4)饼粕饲料发酵后,脂肪分解产生具有芳香味物质,提高饲料适口性,进食量。
(5)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可以有效减低,避免进食后的负面效应。
发酵粕类在我国许多地方已大批量生产,常见的有发酵豆粕、发酵棉粕、发酵菜粕等,一般做烘干处理,作为常规原料在饲料中添加,由于成本较高常用于幼畜禽饲料,常以蛋白含量作为标示单位,在高档饲料中作为优质饲料蛋白的植物蛋白源。
豆粕为大豆榨油的副产物,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分布合理,是动物日粮中常用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豆饼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4.2%,是制备畜禽精饲料的基本原料,且富含多种氨基酸,尤其是其他植物性饲料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高达2.68%。菜籽粕营养价值如表,粗蛋白质含量为38.6%,与豆粕相比低12.7%,且消化率较低。粗纤维含量为11.8%,赖氨酸含量为1.3%,精氨酸为1.83%,两者之比优于棉籽饼粕。菜籽饼粕中磷含量较其他饼粕类饲料高,为1.0%左右,但有效磷含量不高。
棉籽饼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43.5%,与豆粕相当。粗纤维含量随脱壳程度的不同而异,一般在10%~14%。棉籽粕中赖氨酸含量较低,为1.97%,只有豆粕的66.8%;而精氨酸含量高达4.65%,是菜籽饼粕的2.5倍,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之比远远超过了100∶120的理想比值。棉籽饼粕富含泛酸、硫胺素和VE等,磷含量1%左右。
表格 1:豆粕、菜粕和棉粕的主要营养成分(%)
总之,豆、菜、棉粕因为其粗蛋白质含量高,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是动物饲料较理想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由于其粗纤维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不如动物源性蛋白质饲料理想,且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生理和生产性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微生物发酵是改善粕类蛋白质饲料质量,挖掘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深层次利用潜能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图表 1:中国发酵粕饲料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生物饲料是指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的新兴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的总称。
目前我国发酵饲料市场总需求量估测在400万吨以上,但国内年产销量不到100万吨,缺口较大。相比欧美一些国家发酵饲料30%以上的普及率,我国普及率还很低。在我国14家A股上市饲料企业中,有7家具有生物饲料制备的技术储备;在生物饲料
研究
方面,当前企业研发条件和水平大幅提高,并呈现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研发的势头。
鉴于政府环境监督力度加大何全员素质的提高,无论
研究
院所还是企业,集成技术研发越来越多,不仅链接了上下游,也涉及整个产业链和生态。
生物饲料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
研究
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在畜禽与水产等领域均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我国畜牧饲料业发展到今天,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对于饲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多地关注食品的品质、安全,关注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健康、持续,这就是生物饲料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
当前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紧时期,畜产品总量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畜牧业进入生产减速、结构优化、质量升级和产业整合的新常态、新阶段,“转型”、“提质”、“增效”、“环保”成为发展的关键词。
饲料工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需要立足全产业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以及应对一系列的挑战。
一是应对环保压力。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很多地区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畜禽粪物资源利用是重要的任务,治理畜禽粪污减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光要减少氮磷等元素的排放,同时也要保障矿物质元素等微量成分排放达标。农业面源治理的大局决定了饲料产品要把环保作为一个基本要求。
二是适应消费升级。从基本小康达到全面小康过渡是城乡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的一个机遇期,人民对动物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安全,饲料不仅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也是决定畜产品品质和特色的重要因素,更好地满足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首先要从饲料这个源头抓起,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大力开发各种差异化、功能化、特色化的饲料产品。
三是应对成本压力。饲料占养殖业成本的70%以上,当前我国动物产品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出近一倍,饲料成本持续攀升是主要原因。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主要动物产品的生产饲料转化率还有10%左右的差距,要破解养殖业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和价格遭遇天花板的双重压力,提升动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饲料转化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应对这些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饲料
行业
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应对上述各种挑战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例如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肌酸酶、氨基酸在饲料
行业
应用后大幅度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同时又减少了氮磷排放;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改善了动物肠道健康,有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发酵豆粕的品质大幅改善,有助于减少对鱼粉等稀缺蛋白资源的依赖。总体来看,生物饲料、生物技术在饲料
行业
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是大宗饲料
行业
发展的新动力所在。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生物饲料、生物技术要在饲料
行业
进一步发挥作用,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
研究
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地跟进。国家正在制定饲料
行业
“十三五”
规划
,生物技术在饲料
行业
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和重点方向。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