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 市场发展 现状
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医院、社区医疗单位及体育运动检测等多种医疗途径,提供了良好的帮助与支持。拥有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对于实时综合检测患者的心脏信息, 分析 患者心功能,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这就是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的市场潜力所在,而且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推进,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作为基础医疗器械中的重要部分,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有望较上一年增长25%。面对如此市场,无论是出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品牌,还是后起之秀的本土厂商,都已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发与推出新产品的趋势明显加快。
如今,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正向着多通道、新型记录方式、数字智能型、网络共享型等方向发展,新型产品也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快描记时效性,将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更新的产品和技术让便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市场越来越大,使得除了终端产品制造商之外,上游方案提供商也积极争抢该市场 份额,提供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解决方案,与国际和本土终端制造厂商一起,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创新,力图分得更大份额的市场蛋糕。
第二节 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供需 分析
一、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供给总量 分析
1、国内产量
随着国内医疗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 行业 企业加大了对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从近几年国内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产量数据来看,国内企业产量不断增加,产量增长速度较快。
2005-2009年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产量统计表
单位:台
年份 | 产量 | 同比增长 |
年 | 353 | - |
2004年 | 398 | 12.75% |
2005年 | 451 | 13.32% |
2006年 | 506 | 12.20% |
2007年 | 608 | 20.16% |
2008年 | 706 | 16.12% |
2009年 | 860 | 21.81% |
2、进口量
目前国外没有相似产品进口,国外进口产品以心电监测仪为主,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品牌,拥有进口量的大多数份额,年进口量为五千台左右。
二、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1、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从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来看,在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国外产品的供给占比逐渐降低,国内产品供给占比增加。目前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基本是以国内产品为主。
2、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国内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供给主要分布西安地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佳利公司是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主要生产企业,佳利公司依靠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有产品性能和质量,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佳利公司所研制、开发的医疗仪器都已经陆续投入市场,生产也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红外光热治疗仪每年以数百台的产量投向市场。四床位临护仪、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已经拥有很大的用户群。
三、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需求总量 分析
心血管疾病历来是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自然也是医药产业投资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与人民对于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心脏诊断和监护设备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对于心脏信息综合检测的产品仪器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2003-2009年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需求情况统计表
单位:台
年份 | 需求量 | 增幅 |
年 | 1160 | - |
2004年 | 1380 | 18.97% |
2005年 | 1610 | 16.67% |
2006年 | 1900 | 18.01% |
2007年 | 2200 | 15.79% |
2008年 | 2680 | 21.82% |
2009年 | 3220 | 20.15% |
四、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2009年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需求区域结构分布图
五、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出口海外市场状况
目前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还没有出口国外地区,但我国本土厂商其产品在外壳设计和工艺、主要硬件结构和功能指标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一般临床需要,部分产品和指标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我国本土厂商应该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的资本含量。
六、中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项目市场供需平衡 分析
从市场供需平衡来看,国内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产量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2005-2009年我国心脏信息综合检测仪市场供需平衡情况
单位:台
七、重点区域 市场发展 状况
1、上海:
上海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科研、生产、经营、教育的主要基地,具有产业历史长、生产品种齐、产品质量优、 行业 基础好等特点。经过多年的整合和发展,目前已进一步形成了技术和产品门类相对齐全、生产和流通企业数量众多、国有和多种所有制聚合、并以市内外强大的科研、医疗、教育以及专业协作配套为依托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
目前,上海市共有各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60余户、经营企业近4000户。2005年实现 行业 销售235亿元,其中工业销售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20%,出口率在25%以上。在上海,全年销售在一亿元以上的生产企业有20多户,大多成为上海有经济规模、有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的 行业 领衔企业。其中,港台及外资企业占了一半,国有企业占30%左右,民营企业和部分“海归”企业在技术、经营、管理等多方面逐步成为 行业 亮点。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还在于当地人才优势和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 基础。潘明荣说,上海市拥有的七十多位两院院士中,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类的专业院士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全市十多个高校、几十个 研究 所都有与企业协同开发医疗器械的传统和经验,形成了一批学科和项目带头人;近年来又引入了不少带回先进技术的“海归”专业人士,其专业起点和创业积极性较高;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则充分发挥国内特有的专业院校优势,为上海以及全国医疗器械 行业 输送了大量的业务和技术骨干;该市众多的仪器仪表、IT产业及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等企业,都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上游产业链和技术支撑体系。
2、广东省:
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影响,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依然延续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省医疗器械工业产值2008年首次突破250亿元,位居全国榜首;医疗器械出口在连续多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4%的增速,出口额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是医疗器械产业大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和总体规模约占全国1/6。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已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区形成多个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效应和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显现。以深圳市为例,以两大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主力的医疗器械产业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超过其制药工业产值。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特别是欧美市场订单明显减少的状况,广东省各级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医疗器械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加快产品创新,开辟新的国际市场,从而使全省医疗器械出口保持持续增长。2008年,广东省医疗器械出口额达27.52亿美元,占全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近1/4。今年上半年,该省医疗器械出口额达到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虽然对欧洲、北美的出口额略有下降,但对南非的出口额大大增加,一些企业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其中,已在全球拥有6个研发中心和830多项专利技术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江苏省:
江苏是医疗器械产业大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8家,各类产品注册证8000余张。全省医疗器械品种众多,门类齐全,医疗器械产业区域较为集中。苏南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宁经济发达地区。苏中主要在扬州。苏北主要在连云港。目前该省医疗器械产业已走上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的发展轨道。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电器、美国BD公司、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德国西门子等纷纷在江苏境内兴办独资、合资企业。国内如江苏阳光、云南白药、南京大学等有影响的强势企业和高等院校,也纷纷涉足医疗器械产业。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