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馒头行业产品原材料市场状况(资金申请)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4 13:47:27

第一节 原材料生产情况

一、原材料生产规模

2015年1-12月全国小麦粉产量为14461.58万吨。其中,河南小麦粉产量为5325.43万吨,占全国小麦粉产量的36.8%,成为全国小麦粉产量最高的地区。

另外,2015年小麦粉产量前十的省市分别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北、陕西、广东、四川和新疆。各省市产量依次是5325.43万吨、2375.01万吨、1690.41万吨、1344.87万吨1004.40万吨、676.52万吨、607.68万吨、280.39万吨、177.16万吨和157.42万吨。其中,前三省份小麦粉的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64.9%。

图表 10  2011-2016年4月我国小麦粉产量 分析

二、原材料生产区域结构

国内面粉 行业 自市场化以来,由于民营、外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进入,以及国有面粉加工企业的改制,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完善起来,现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体系。

近年来国内面粉加工 行业 产能严重过剩,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断建厂扩大产能,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尚未被淘汰出市场,国内面粉加工 行业 产能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放缓。

国内面粉加工 行业 面临 行业 内产品结构仍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 行业 利润率低的状况。目前国内面粉消费仍主要为挂面、馒头和饺子等,这一层面的面粉主要是价格竞争,食品专用面粉的产量不到面粉总量的20%。

国内小麦产量的90%左右加工成面粉,然后加工成各类食品;焙烤工业制品包括面包、饼干、糕点等面粉用量约占6.8%;方便面面粉用量约占4.5%;挂面面粉用量约占4.0%;速冻食品面粉用量约占4.0%;餐饮业面粉用量约占1.2%;而馒头、包子、水饺等主食食品面粉用量约占70%。

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

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这给面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思路,也将继续推动国内面粉加工 行业 向集约化、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发展。面粉加工企业应洞悉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从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到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坚持产品安全质量第一,把“适口、营养、健康和方便”作为发展方向,重视关键技术装备的基础 研究 和自主创新,主动与下游客户差异化需求对接,由以往的生产型向销售型、服务型、研发型转变,走“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路线,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质量管理。中小型面粉加工业应立足于开发适合于地方特色或风味的面食制品专用粉,以面粉品质特色化为亮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规模化优势,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集成种植、仓储、物流、加工、深加工为一体,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及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 规划 引领食品 行业 未来发展,一方面,工业化、信息化将推进食品 行业 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意味着食品 行业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比例将大幅提升。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指出,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国内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发生很大改变,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追求成为消费的首要考虑因素,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公众关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近5年的食品安全法首次被修改完善,修改后堪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在延续食品卫生法行之有效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吸收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保证食品安全为主线,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在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进行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食品安全工作构筑了新的框架平台。

三、原材料生产规模预测

图表 11  2016-2020年我国小麦粉产量预测

第二节 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

一、产品原材料历年价格

一、我国小麦粉加工 行业 基本情况

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生产成本高启以及原粮内外价差倒挂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加工企业普遍感到生计维艰。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粮食生产、流通及消费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小麦加工产业链经营主体趋于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特色化,市场供应端亟待在产业整合中破陈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小麦连年丰产,加工产能快速扩张。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多年,国内小麦产量连年丰产的同时,小麦价格亦同步持续上涨。近10年,小麦面粉加工业经历了由快速发展至产能严重过剩的境地,从2006至2015年,国内制粉产能从9400多万吨增至2.2亿吨,翻了1.3倍。

(二)企业利润不断摊薄,亏损率上升。小麦粉加工本属微利 行业 ,主产品面粉的加工利润率不足1%。而面粉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产品,价格不完全受市场调控,从2006年到2015年,面粉出厂价格从2000~2300元/吨增至2500~3000元/吨,增幅仅在30%左右,远低于原料价格的涨幅,再加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企业仅靠面粉加工难以获利。2014年以前,大部分企业还能靠出售价格较高的副产品(麦麸)来弥补亏损。2014下半年之后,小麦麸皮价格一度跌破1.0元/公斤,仅为历史高位的50%,理论上企业加工利润已处于负值区间,每加工1吨小麦亏损在70-100元。

(三)价格倒挂日益严重,小麦持续净进口。国内小麦价格保持稳定上行态势,但国外小麦主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连年丰收,国际粮食价格近年来持续走低,因而国内外小麦价格倒挂现象日益加剧。2015年上旬,美国硬红冬麦到岸完税价仅1.0元/斤,比国内优质麦产区批发价平均低0.5元。近年来,我国小麦贸易呈持续净进口格局,年进口量在250~300万吨,出口量仅在20万吨左右。且进口小麦主要以烘焙用优质强筋麦和弱筋麦为主。

二、加工专用面粉发展情况较好<

(一)工业消费小麦增长较快。近年来,受我国人口城镇化、老龄化趋势,以及食品社会化供应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一般口粮面粉的消费需求增速持续减缓,但加工用小麦粉消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数据,2015年国内小麦总消费量11966万吨,其中工业消费137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1.5%;预测2020年小麦总消费量12630万吨,其中工业消费1713万吨,占13.5%,提升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食品工业消费小麦年均增长4.5%,比小麦总消费量增速高3.4个百分点。

(二)加工专用粉占面粉比例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大宗面粉消费仍集中在挂面、馒头、包子及饺子等传统食品上,主要使用普通粉。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专用粉的需求量和产量也在持续增加,从“十二五”初期占面粉总产量的不足7%已增至目前的20%左右,其中,烘焙 行业 使用的面包、饼干、糕点等加工专用粉产量约占6.8%,方便面、挂面及速冻食品加工专用粉分别约占4.5%、4.0%、4.0%。

(三)专用粉生产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在价格上,普通面粉与专用粉明显拉开差距。普通粉价格一般在1.5-1.8元/斤,国产面包专用粉价格多在3.5元/斤左右,进口小包装面包粉价格可达到6.0元/斤。相对于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普通面粉生产企业,国内以专用面粉加工为主的制粉企业目前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平均利润率在7%以上,这也正是诸多普通制粉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方向。

二、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预测

一、小麦粉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小麦粉加工业存在着产能快速扩张与整体效益不佳、生存艰难并存的局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小麦普通制粉加工产能严重过剩。据估算,目前我国小麦粉加工产能利用率不足45%,远低于70%的国际公认合理产能尺度。而且,国内小麦粉加工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从企业结构上看,生产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从产品结构上看,普通面粉较多,专用型、功能性产品偏少。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是造成我国小麦制粉工业整体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产专用粉的优质小麦原料欠缺。目前我国从小麦育种生产上仍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受传统小农种植模式的影响,小麦的品种多、品质杂,混收、混储现象严重,同时受政策市影响,优质麦生产的比较效益难以体现。加工企业真正需要的优质小麦原料缺乏,品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国产小麦中筋、中强筋居多,而生产高附加值面包、饼干等专用粉的强筋麦、弱筋麦还必须依靠一部分进口小麦。

(三)企业科技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在小麦粉加工业微利、负利局面下,企业无力、也无心开展产品、技术革新与设备改造升级,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一定资金和设备投入的专用粉、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创新性研发工作在很多企业无法开展, 行业 科技进步缓慢,亟待国家及地方政策引导及相关支持。

二、有关建议

(一)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根据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小麦粉加工业应加快“去产能”步伐。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新上马项目实施严格把关,防止新的产能过剩出现。(二)完善补贴机制。在国内日益突出的高产量、高库存、高价位“三高”压力及国内外粮食价差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要尽快开展小麦价格补贴政策 研究 。在确保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去产能、去库存”思维指导下,从促进 行业 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尽可能从前端补贴中转移出一部分适当补贴到加工环节,缓解企业的“两板挤压效应”。

(三)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注重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生产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到小麦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上,在小麦育种、生产的第一产业阶段,鼓励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生产、供给以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在以加工业为主的二产发展中,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对传统粮食加工技术装备的改造,专用面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提升,逐渐引导企业发展重心转向“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

三、价格走势对企业影响

未来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市场需求推动以及政策引导下,国内麦面产业链各环节仍将继续整合,产业链主体将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链整合中破陈出新,经营主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粉加工企业应洞悉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从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到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

2016年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格局低迷、内外价差倒挂等因素制约,国内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生存艰难。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小麦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麦面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趋于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链整合中破陈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交织累积,集中表现为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等三个方面的矛盾。

根据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经验,没有一个高效的市场价格信号系统,“看不见的手”就不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实行小麦政策性收购以来,国内粮食价格机制则是政府通过指令性手段,强制市场需求曲线右移,把偏低的市场粮价拉至保护价位,人为放大了市场需求,弱化了价格所固有的引导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自动调节功能,导致粮食供给结构性过剩,品种单一、价格矛盾更加突出。

近年来,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后,托市价基本上成了收购最高价。加工企业、贸易商等市场主体入市收购谨慎,“政策市”特征明显,市场机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国内小麦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莠去津产品国内市场格局特点分析
下一篇:自动售票系统技术工艺发展趋势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