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用车 行业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
1、高科技产品及高技术关键件仍需进口
我国专用汽车在产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例如消防车中一些50m以上登高消防车的上装部分;混凝土泵车上装部分的一些关键件;混凝土搅拌车中部分关键件;防弹运钞车,我国的产品主要为 A、B级、C级产品极少(防弹等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整体上国外专用车所配动力要高于国产车型,驾驶室的舒适性也普遍比国产车型好。
2、国内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由于专用车生产批量大多数较小(挂车、自卸车、厢式货车等除外),开发新产品投入又较大,企业在技术上投入不足,在资金上缺乏,大多为仿造国外车型,个别车型为引进国外产品的关键技术、关键件。同时,国内一些大的汽车生产厂在产品技术和资金投入上,也存在重基型车、轿车、客车而轻专用车的现象。今后专用车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车型之一,国内企业必须加以重视,加大研发及资金投入的力度。
3、专用载货车产品结构不太合理
据国内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专用载货车产量占载货类车总产量的50%以上,而我国仅占20%多;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国外专用车品种已达6000多种,我国目前仅不到2000个品种。
4、目前国内专用底盘(特地为专用车设计的)较为缺乏
国内目前部分起重汽车为专用底盘外(如泰安、徐工产品),大多数专用车使用载货车底盘改装。这样使一些车型的载质量小,车辆适应性、经济性欠佳,平顺性差。例如,目前我国清障车全部用二类载货底盘改装、二类底盘轴荷分布按货车设计,与清障车托举作业时要求的轴荷分布不同。采用一般二类载货车底盘改装的清障车往往会出现:清障车的托举机构还有潜力,并且清障的总质量也小于其最大总质量,但后轴已超载了。因为普通二类载货底盘的轴荷分布对清障车是不适用的。
5、受相关 行业 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专用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太高,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现在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制约了高水平专用车的开发生产。例如:国外的消防车水泵体积小、压力高、流量大。国内部分消防车水阀、三通阀、泡沫比例混合器调节阀易锈死,而国外采用镀铬球阀,不易生锈,可靠性好于国内。
6、国内专用车技术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专用车企业规模与基型车、乘用车企业相比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研发资金相对较少,大多企业重视基型车及乘用车的开发而轻视了专用车研发。由于大多数品种市场容量小,开发投入回收期长,也是制约了企业的开发投入。
7、国内专用车生产存在散、乱、差问题
目前,国内专用车生产厂达400多家,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厂。机械化程度低,手工作坊式的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产量小,难于实现经济规模,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较差。个别车型相对受到 行业 的保护。如消防车在公安系统;医疗卫生车在卫生系统;油田车在石油系统等。一些民企,外系统企业进入这些领域还有一定阻力,不利于市场充分竞争,也不利于产品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和价格降低。
二、应对策略
1、鼓励新产品开发、特别鼓励基型车生产厂开发专用车;
2、鼓励兼并、重组、对产品质量差、生产量极少、无发展前景企业逐步淘汰(不再发布其产品公告);
3、对于新技术、新产品在税收上予以优惠;
4、打破地区、部门间封锁,鼓励市场竞争,允许民企及其它所有制企业进入专用车各个生产领域;
5、国家科研部门对专用车、专用车上高技术含量的关键件联合攻关;
6、加强有关专用车标准制定,加强专用车产品认证,提高专用车整体水平;
7、鼓励专用车出口,努力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
第二节 行业 发展预测 分析
一、产品需求特点发展预测
多品种、小批量,这既是专用汽车 行业 的特点,也是专用汽车市场的特点,这个特点是由市场决定的,国外也如此。从品种上讲,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专用汽车品种就有6000多种;从批量上讲,目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也是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用户要一两台车,企业就生产一两台。正是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才形成了专用车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特点。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专用汽车已达228个种类、1553个品种。由于各 行业 的特点不同,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如自卸车、厢式运输车、牵引半挂车等需求量大,可超过l万辆,其中自卸车高达10万辆左右,大多数的需求量仅为数百辆至数千辆不等,有的甚至只有几辆或几十辆。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为专用车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企业应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市场热点,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品系列化开发,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专用车需求更加多元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车应运而生,产品将向重型化、专业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运输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的一些主要运输工具是以重型集装箱半挂车、罐式运输车以及各种专用半挂车为主,重型专用车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占其总量的80%左右。我国专用汽车受公路条件和专用车底盘生产的限制,一直以中型专用车为主,重型专用车生产量的比例明显偏低。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各 行业 对专用汽车尤其是重型专用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重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消防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市政用车、油田专用车等重型专用车将更加赢得用户的青睐。
二、产品市场格局 发展 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又有多个整车类企业在国内建立了多个专用车基地。其中,中国重汽建立了三大专用车基地:一是5月31日,将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变成自己出口东盟市场的桥头堡;二是7月底组建了包头宏昌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三是10月底签约了湖北华威专用车项目。陕西重汽2008年新组建了四大专用车基地:一是4月7日陕汽环通的重卡改装项目在长沙县干杉乡奠基;二是7月28日,在河北沧州南皮县,组建了陕汽集团南风专用车有限公司;三是9月16日,新组建了陕西汽车集团云顶汽车有限公司;四是12月30日,在宝鸡高新区建设各类专用车3万辆规模的基地开工。东风公司在2008年组建了资阳、雅安等基地,还挂牌成立了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北汽福田在2008年新组建两大专用车基地:一是7月11日,投资20亿元项目与浙江金华市签约;二是11月13日,投资成立青海福田洁神专用车有限公司。
至此,整车类企业自2005年开始的大规模的专用专用车市场布局将告一段落,合计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达到72.19万辆。其中,中国重汽在2004年到2008年5年间,先后在河北、山东、福建、重庆、成都、内蒙、广西、湖北等地,建立专用专用车基地多达14个,合计建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18.58万辆。陕西重汽对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加速是从2005年开始的,先后建立了宝鸡华山、中集陕汽(西安)、天津、延安、长沙环通、沧州陕汽南风、浙江瑞安和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等8个专用专用车基地,即将形成年产专用专用车18.8万辆。北汽福田则是从2006年开始的。先后在湖北枣阳、新疆广汇、青海和浙江金华等地建立了4个专用专用车基地,预计将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6.76万辆。北方奔驰自2004年收购重庆铁马重汽之后,先后建立了泉州远东北方奔驰专汽基地、山东蓬莱基地、重庆九龙园区C区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能8.1万辆。一汽解放专用专用车基地建设开始加速也是从2005年开始的,先后建立了内蒙古亿阳、瑞安云顶、梁山东岳、梁山通亚、福建新华旭、重庆大江、中集华骏、阜新永生、河北捷华等9大专用专用车基地,最终将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9.95万辆。东风公司是国内最早在专用专用车领域有所建树的,据不完全统计,2006该公司在专用车领域中的合作企业达到25家,遍布在成都、青海、深圳、上海和湖北省等地,其中湖北省境内最多,达到20家,形成专用专用车年产能至少在10万辆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进军专用车领域的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中国优秀的改装企业基本上被采用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囊括在他的旗下。截止2008年年底,该公司先后在北美及中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东北等区域建立专用专用车基地16个,年产能达到17.4万辆。2008年,中集先后与一汽解放和安徽江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专用专用车市场。该公司还拥有较宽的公告资源,如仅自卸车公告就有解放、东风、欧曼、陕汽、重汽、红岩、北奔、江淮格尔发等国内知名品牌底盘的自卸车公告,其中,其翼下的15家国内车辆企业拥有国Ⅲ公告达到1174个(截止公告179批)。
从市场份额上看,由于我国生产专用车的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集中度较分散,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了市场主体,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
三、 行业 发展趋势 分析
专用车市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定位问题,即要在“专”上下功夫。当前,国内一些专用车厂定位在汽车 行业 ,和汽车 行业 是同盟军关系,造成了专用车市场的混乱。而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搞好专用车的定位问题,专用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着专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是根据用户的特种要求,生产包括起重车辆、带云梯的专用车、集装箱运输车等,生产一些新结构、价格比较高、用途比较特别的车辆,品种多、批量少。同时,在今后专用车 行业 改组中,每一个专用车厂都得 研究 产品的专门用途,而不要拘泥于发展现在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少的车型,而是根据专用车市场的特点,发展产量小,品种多的车型。这是我国专用车 行业 发展的趋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果寡糖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下一篇:装载机驱动桥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