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果蔬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普遍实行无公害栽培,果农们都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在果实成熟前不断进行测试,以保证果实鲜食质量和果实贮运及货架寿命。
发达国家的采后处理和贮运设备不但制造技术先进,而且设施配套,产业化经营,贮藏加工产业与农产品生产(农场)有着紧密有机的联系,实现产、贮、加、销一条龙。农产品从收获开始就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下,采收开始就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下,采收、清洗、分级、包装、预冷、贮藏与冷链流通和超市的空调货架销售等各环节和设施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配套的产业化体系。从而保证了果蔬的新鲜度。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1、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绝大部分的农产品自足率不到50%,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足率才接近100%。今天,日本每年消费1700万顿蔬菜,人均每年消费100kg以上(包括加工跟冷冻蔬菜)。
在日本农产品市场中,健康饮食意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趋势,保鲜蔬菜市场也不例外。富含为维他命的蔬菜销售额一直在增长,例如西兰花,番茄以及其他绿色叶菜类。另外一方面,这些蔬菜消费量越大,则其他传统蔬菜的销售额就一直在下降,例如大白菜,日本萝卜(Daikon)。
此外,有机蔬菜也正在步入这个市场。大多数日本超市已经开始设立特别销售区,专卖有机保鲜蔬菜。绝大多数的有机蔬菜都是日本本国产的。对本地产的产品的信任一个原因是因为进口的蔬菜通常是到了日本后都已经被烟熏过,所以就不能被认为是有机蔬菜。有机蔬菜售价一般高过传统蔬菜的20-30%。
2、新加坡
新加坡从中国进口的蔬菜每年增加10%。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蔬菜还不及马来西亚 ,但是,从进口金额上来看,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已经同马来西亚不相上下。2002年,新加坡从中国进口蔬菜就已经达到了5547万美元,超过马来西亚,中国已成为狮城最大的蔬菜进口国。
由于中国蔬菜出口新加坡主要依赖海运,部分从北京和云南等地进口的蔬菜还需要空运,成本较高。因此,在新加坡 ,中国蔬菜的价格普遍比马来西亚蔬菜要高。不过,中国蔬菜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包装和分类。
中国蔬菜一般采用标准包装,进口后不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就能直接送到市场上销售,批发商可以省下20%-30% 的处理费。而马来西亚的蔬菜还是采用传统包装,很多都用大菜筐来装,一堆蔬菜压在一起。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需要进行 分拣和再包装,处理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损耗。
中国来的蔬菜包装整齐,重量上都很标准,卖相也不错;马来西亚的菜虽然便宜,但是有损耗,遇到下雨天,损耗更大。因此,中国蔬菜越来越受进口商的青睐。
第三节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由于劳动力短缺,欧盟发达国家的蔬菜产业不断弱化,自给率持续下降。如法国蔬菜(包括瓜类)的收获面积在1963年达到652062公顷的峰值后就开始减少,到2001年只有429900公顷,减少了179609公顷。期间虽然每公顷的产量提高了4845千克,总产量还是降低了,从1961年到2001年,法国蔬菜(包括瓜类)的总产量减少了308082公吨。国内蔬菜自给率不断下降是发达国家蔬菜产业不断弱化的结果,德国是蔬菜自给率最低的工业化国家,每年需要进口蔬菜近500万吨,到2003年自给率只有43%;荷兰虽然是园艺之国,也是蔬菜自给率最高的国家,但国内生产的蔬菜品种有限,对国外蔬菜的依赖很大,其蔬菜进口一直呈增加态势。速冻蔬菜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速冻食品近年来整体来讲是备受德国消费者欢迎的。德国速冻蔬菜畅销的主要原因:德国目前单身家庭数量增多,他们不愿在厨房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洗菜、切菜。 “家庭号”包装的速冻蔬菜开袋即可下锅,为年轻一代的家庭省却了很多的家务劳动;另外,速冻蔬菜清洁卫生,营养不未被破坏,但价格却比新鲜蔬菜便宜,尤其在青黄不接的蔬菜淡季,它的价格优势更是明显。
2005年欧盟从区域外(包括中国)进口蔬菜达到41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62.4%,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4.1%。从欧盟以外市场进口蔬菜表现出了持续增加态势。随着物流和蔬菜储运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欧盟成员国居民对高品质、多样化蔬菜需求的增加,欧盟市场对区域外蔬菜的进口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中国很多蔬菜品种在欧盟蔬菜市场已经占有较高份额,如干蔬菜或什锦蔬菜、干蘑菇及块菌、大蒜、绿豆等在欧盟市场较受欢迎。而2000年-2005年间欧盟进口增幅前十位的蔬菜品种中,许多都是中国具有优势的蔬菜,如西红柿、辣椒、洋葱和青葱等,增加以上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空间很大。
欧盟国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波兰和捷克是中国蔬菜的主要进口国,2005年,中国出口欧盟蔬菜的91.8%销往以上国家。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均在20%以上。卢森堡是欧盟国家中唯一没有从中国进口蔬菜的国家。
第四节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美国果蔬生产以区域化布局为基础,每一种类或品种果蔬安排在最适宜地区集中栽种,为生产优质的果蔬商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佛罗里达州是以种植加工果汁用的柑橘、芒果、荔枝、草莓等鲜食水果为主,主要的蔬菜种植基地有加州、佛罗里达州等地。美国蔬菜农场专业化生产水平相当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按品种划分的专门化蔬菜农场;二是根据气候变化和市场的要求,适当增加和变换品种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农场;三是生产蔬菜并进行初加工后把产品投放市场或销售一条龙的联合蔬菜公司,这类公司为数有限,但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相当高。
美国从1963年开始,在长期的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药残留监控和检测体系,由3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环保局负责农药登记和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制定;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监督实施农药残留限量,并负责对进口和国内市场上的农副产品、加工农药残留检测;农业部负责农产品农药残留程度检测,并负责组织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调查,列出不同时期残留检测重点。新西兰的园艺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非常健全,以对果品采前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为前提,以先进的采后处理和完善的贮运系统为食品店。园艺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建立并提交完整的产品生产技术档案,有关的公司在收购、贮藏和经营园艺产品时,都要抽样封存检验技术档案,并按种植园和产品年批次编码存档,一但产品出了问题可直接找到种植园和生产者。依靠先进的智能化的分级包装设备进行采后的商品化处理,确保商品质量。
依靠产业协会实现服务社会化是发达国家园艺产业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美国果业服务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农业推广体系,由4个层次组成,联邦、州、县的农业推广部门和大学,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贮藏加工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在生产上进行系统推广。(2)以公司为核心组成的股份制果品包装加工企业。果品包装后统一向市场运销,果农根据自己送来的果品质量和数量以及经营状况按股分红。(3)由农场主参加和缴纳会费的各种果蔬的 行业 协会,有些 行业 协会还组织引导农场主发展生产和销售,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新奇士橙协会成员几乎占了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两州的60%~70%的果农。协会用电脑统计每周果树成熟情况,确保产量在各个时期均匀分布,而且协会的全球代表每天都将订单传到总部,总部再分发到60多家包装厂,由包装厂将订单按周向果农收购,从总部分订单到装集装柜仅需3天。协会驻在每个包装厂的质检员一般有15人,每箱水果都有个人标记,一旦出问题,立即能查清责任。
美国果蔬形成了一套健全管理和运作体制,其特点:(1)政府重视。批发市场一般由当地果蔬协会在当地政府统一
规划
下组织建立。(2)产供销街接紧密。批发市场把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批发市场内批发商的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根据批发商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批发市场组织销售。(3)批发业务规模化。美国果蔬批发商为数不多,但经营规模很大。(4)普遍使用冷藏技术。在美国,无论是果蔬生产者、加工者、批发商、零售商还是配送中心,都建有配套的冷藏库。一般每个批发商的展位前方设有果蔬的样品展示厅,后面就是果蔬冷藏库,运输车上也备有冷藏设备。果蔬的整个流通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果蔬的质量和新鲜度。
上一篇:纤维板市场投资环境(PEST)及风险分析
下一篇:长链二元酸市场投资前景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