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响卫星电视项目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卫星电视的发展还需要许多“合作”。节目制作及提供商、节目集成及播出机构之间需要合作,设备与软件的制造商以及网络建造和运营商之间需要合作,广电、电信、互联网也需要合作……,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条顺畅,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卫星电视项目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分为几个方面,产业从单纯整机生产向上游高附加值延伸,从产品制造商,向内容服务商,运营服务商和生产服务商等领域渗透。在渗透当中联合,在联合当中渗透,包括欢网和制造业、运营业互相联合的结果,至少他们目前的发展还是健康的。产业集群从创业驱动性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第二节 卫星电视项目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卫星电视项目产业市场风险预测
直播星“户户通”工程将全面铺开。目前划出直播星服务范围的区域包括24个省,4997个乡镇,计57132个行政村,共涉及约1400万户。其中,有18个省地方网络公司已获得广电总局的授权。
直播星业务能否普及,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直播星产业链获得的补贴高低,而这正是目前争议最多的问题。另外,广电运营商在直播星业务中也无利可图:直播星和前端是中央财政投资,而作为运营主体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却只能免费提供服务,而且广电运营商还是这个环节中最穷的一方。
二、卫星电视项目 产业政策 风险预测
事实上,卫星 行业 目前也面临着政策和产业链瓶颈,目前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等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因此未来接收政策的开放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直播卫星产业盘子的大小。
作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直播星业务在中国很长时间一直没有“通行证”,但这种局面很有可能被“内需外压”的共同作用力打破。
有线电视收入是县市级广电部门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广告增速趋缓、新媒体、户外媒体分流的环境下,有线网络对于广告资源有限的地方广电而言,更显珍贵。而可以预见的是,直播星不仅会分割未来有线网络在农村的市场拓展,还会蚕食有线现有的在城市用户份额。所以,地方广电生存的基础如果面临直播星业务的直接挑战,有线与直播星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一触即发。
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我国无线、有线、卫星各自的定位: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为城乡群众提供基本服务的主要手段;有线电视是向城乡居民提供广播电视综合服务的主要途径;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目前为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手段,鼓励这些区域的用户使用直播卫星。对城市、近郊的个体用户卫星接收行为,既不严令禁止,也不提倡、鼓励,通过模糊的“默认”来使市场渐渐孕育成熟,直至出台对卫星电视个体接收的新管理办法,对已有的市场进行“追认”,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管理。
在面对发展瓶颈时,需要决策部门统筹考虑,逐步放开相关政策,平衡各方利益平衡,促进市场化改革,使我国直播卫星业务在竞争中壮大自身。
三、卫星电视项目产业经营风险预测
认真 分析 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 分析 研究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建立可依靠的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纸浆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 行业 垄断。注重自身技术力量的储备,加大对于国内外纸浆最新动态的调研力度,掌握 行业 进展,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同时加强对于下游应用领域的 研究 ,引领发展方向,把研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避免无谓的竞争与浪费,推动我国纸浆 行业 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企业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与国外卫星电视运营商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内目前把空间段和地面段分开运营,空间段由鑫诺和卫通共同运营,但地面段的直播卫星经营主体至今仍不明确,导致产业链不能无缝对接,而这正是卫星产业的最大风险所在。
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需要运营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如果再次出现直播星前期的某些失误,经济损失则将同样是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扩大。因此需要公司在运营、技术等方面制订清晰、可持续性的直播星发展思路。
四、卫星电视项目产业技术风险预测
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
卫星电视广播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普通的通信卫星将模拟或数字电视信号转发到本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或集体接收站进入千家万户;二是采用模拟技术,使用大功率电视直播卫星直接向家庭广播电视信号,由于这种电视信号未经数字压缩处理,每个转发器只能直播一路电视节目信号,每颗卫星一般只能直播几路电视节目;三是采用Ku频段数字视频压缩卫星电视直播。每个卫星转发器可向装有约为0.5~0.8m左右的小口径卫星接收天线的家庭直播5~8路电视节目,一颗卫星可以直播100多路电视信号。这种业务亦称卫星数字电视直播。
五、卫星电视项目产业竞争风险预测
直播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存在不可回避的竞争关系,两者的市场交集明显。长期以来,以一地一网模式发展的有线电视一直没有竞争对手,虽然国家目前把直播星作为有线的延伸和补充,但有线已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按照目前的态势看,广电部门有意借直播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为有线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如果说这是因为有线电视正处于数字化的关键阶段,还可以理解,但若意欲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最终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业内部。
六、卫星电视项目产业其他风险预测
1、直播卫星的管理运营
直播卫星的管理、运营通常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两部分。空间段相对简单,主要负责卫星发射及运行测控;地面段负责的内容比较庞杂,包括接收终端、节目内容、用户体系、各类服务等等。空间段和地面段的运营关系构成了直播卫星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合一运营,即卫星的正常运营、用户管理、售后服务各环节都是运营商独立运作,以美国为代表;分段运营,以欧洲为代表,欧洲各国有关卫星的法规不甚相同,因此一般都是各国卫星公司租用国际卫星组织的转发器,然后自行运营地面段。
2、成本耗资大
在现有的状态下,根据测算,利用有线电视的方式,人口覆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需要投资30亿元。而且,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所付出的代价必然还要急剧增大。然而,发射一颗中等容量、大功率的直播卫星只需要16亿元,一套卫星接收系统,包括接收天线、卫星接收机、21寸彩电、自备发电机在内,批售价约在5000元内。
18个具有商用价值的转发器空转,每天成本上百万元(中星9号设计寿命15年、造价高达1亿欧元)造成巨大的国有资产浪费,开展村村通服务之后千万级的地下用户大量涌现。这是直播卫星开通3年来存在的两大问题。
3、产业链的发展程度
产业链构建是否顺畅。按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户户通”公益化运营拥有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如何协调与保证各环节正当利益,实现共赢发展,对国家管理层也提出了挑战。产业链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前进发展中不断理顺,预计明年上半年,“户户通”公益化运营的产业链条将基本理顺成型。产业链通畅后产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