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投资行为 分析
一、进入壁垒 分析
1、碳足迹标准成新制约因素。
近年来,低碳经济潮流席卷,各国纷纷出台有关低碳法规或计划。德、英、法、美、日、韩、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目前都制定了碳标签制度,即要求企业提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石材产品以后如未贴“碳标签”,就可能难以进入上述国家市场。碳足迹标准或将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新贸易壁垒。
2、 行业 环保压力严峻。
近期,“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规划 即将出台,其中对污染物减排量和改善环境质量等作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目前石材业仍处于初级生产阶段,许多石材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在石材的开采和利用方面浪费严重,在加工上仍处于粗放型水平,存在生产废水跑、冒和溢流现象等严重问题。部分石材企业采用污染严重的染板工艺,无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沿岸企业未建设规范的挡墙、挡板,随意堆放的石材边角料对流域水环境造成影响。随着环保十二五 规划 的出台, 行业 发展面临更严峻挑战。
二、投资前景 分析
1、外围市场低迷, 行业 前景不明朗。
2011年以来,欧美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直接冲击了我石材出口贸易。欧盟作为福建省石材出口的主要市场,危机发生以来,经济持续疲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份经济景气指数从9月份的95降至94.8,这是该指数连续第8个月出现下降。美国方面,9月份新房销售量为31.3万套,比8月份经修正后的数量增长5.7,但比2010年9月份的交易量仍低0.9。经济学家认为,健康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应在70万套左右,房地产市场复苏仍需时日。
2、国内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大理石有美丽的颜色、花纹,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易于加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理石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越来越大,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近10几年来,大理石装饰板材大批量地进入建筑装饰装修业,不仅用于豪华的公共建筑物,也进入了家庭的装饰。大理石还大量用于制造精美的用具,如家具、灯具、烟具及艺术雕刻等。有些大理石还可以作耐碱材料。在大理石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边角余料也常用于人造石、水磨石、石米、石粉的生产,可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 行业 的填料。
我国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行业 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在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均位于世界首位的石材工业大国。产量、出口量持续增长,产品、工艺、设备技术含量极大地提高,大中型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企业不断涌现, 行业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其地位不可动摇,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三、新项目推荐地域
2011年中国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生产省市排名
排名 | 省市 | 份额 |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22.9% |
2 | 福建省 | 15.9% |
3 | 湖北省 | 10.8% |
4 | 河北省 | 10.4% |
5 | 山东省 | 8.6% |
6 | 广东省 | 5.9% |
7 | 河南省 | 4.9% |
8 | 四川省 | 4.8% |
合计 | 84.3% |
目前中国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广西、福建、湖北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原料资源丰富,并且使用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角度考虑,推荐新项目建在福建、山东等地,这些地区不仅经济发达,并且具有不错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的发展。
第二节 投资发展建议(CMRN)
战略定位决定了企业的扩张路径和资源配置方式,也由此确定了相应的经营机制与商业模式。同样,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企业的战略转型本质上并不提倡跨 行业 的多元化扩张,甚至也不主张在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延伸,而是深入把握各产业链的关键成功因素,在战略定位的前提下完成商业模式的’煅造’和移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商业模式不同,对石材企业来讲,战略定位或转型的指导思想也必然各异:
1、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加工企业投资矿山并非势在必行,后向延伸到装饰设计、建筑施工领域也非上策,而完善系统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品牌优势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如果一定进军矿山,以下基本操作原则不可忽视:一方面矿山品种要与自身市场竞争优势相匹配,另一方面绝对不能以加工业的回报速度来衡量矿山开采业。
2、对于定位为矿山开采暨荒料提供商的企业,配套加工资源的投入只能是象征性的,不能搞开采与加工并举。
3、如果要进军矿山开采领域,荒料贸易企业相比于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加工企业而言无疑更有优势,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采取’包矿"方式。
4、致力于标准产品经营的企业必须尽量将生产加工外包出去,资源配置高度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而且对国内市场的成熟进程要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5、
行业
领先者应借助宏观经济紧缩和
行业
调整’洗牌’机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实现高效率、低风险的扩张。要注意,收购的实质是合作,控股的基础是联盟。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小型飞机产品所在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
下一篇:发泡聚丙烯产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