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1、定义
植酸(Phyticacid)学名肌醇六磷酸脂,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内,属天然营养品。植酸最显著的特征是与金属离子有极强络和作用和抗氧化性,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使之具有广泛用途。在发达国家,植酸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 行业 。近年来,国内植酸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作为食品保鲜剂)已引起重视并已逐步使用,我厂的植酸产品经国内外厂家使用,已取得很好效果,确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2、性状
植酸为淡黄色或红褐色透明糖浆状液体。易溶于水、丙二醇、甘油等,难溶于醚、苯、氯仿,受强热可水解为肌醇和磷脂。
分子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8
植酸在谷类、油料中的质量分数
在谷物种子中,植酸存在于与细胞蛋白相联系的糊粉层中,棉籽中的植酸是包裹在球状沉积物中,而玉米粒中的植酸存在于胚部,胚部的植酸量占总植酸量的70%-80%。在稻谷中,大部分植酸存在于米糠中,米糠中的植酸量占总植酸量的90%左右。
植酸为淡黄色或淡褐色的浆状液体,溶于水、95%乙醇和丙醇,但不溶于无水乙醚、苯、乙烷和氯仿中。植酸的毒性极低,小白鼠(口服)LD504932μg/kg,介于乳酸和山梨酸钾之间。比食盐(4000μg/kg)作食品添加剂更安全。植酸是天然物质,因此在日本不受《食品添加物公定书》和《食品添加物基准》的限制。
植酸与碱中和生成多种形式的复盐。植酸具有12个可解离的氢离子,能分三步电离,其电离难易程度如表2。植酸对金属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能力,其作用的pH值范围比EDTA还广,这一特性表明,它可能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金属离子的运载体和贮存体。植酸在低pH值下可使Fe+3定量沉淀,这个性质是很多植酸测定方法的基础。
植酸电离常数与成盐pH值
植酸水溶液加热容易水解,温度愈高,时间愈久水解愈充分,但120℃以下大致是稳定的,对光也稳定。
3、性能
1)植酸以植酸钙镁钾盐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内,也存在于动物有核红细胞内,可促进氧合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改善血红细胞功能,延长血红细胞的生存期。
2)植酸本身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品,植酸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为肌醇和磷脂,前者具有抗衰老作用,后者是人体细胞重要组成部分。
3)植酸对绝大多数金属离子有极强络合能力,络合力与EDTA相似,但比EDTA的值应有和范围更广。植酸二价以上金属盐均可定性沉淀。
4)每个植酸分子可提供六对氢原子使自由基的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从而代替被保鲜物分子作为供氧分子,避免被保鲜物氧化变质。
5)植酸有良好导电性。
4、应用
植酸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金属防腐蚀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及高分子工业等 行业 领域。
第二节 发展历程
植酸首先于1872年被Preffer所发现,其结构式由Anderson等确定为对称肌醇六磷酸酯。
国内植酸及植酸盐的生产起步较晚,应用 研究 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差距,人们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也普遍不高。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较多有关植酸的文献,有一段时期各地的植酸企业一哄而上(尤以乡镇企业居多),但由于植酸开发的技术不过关,实际应用跟不上,导致大部分企业被迫停产或倒闭。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沉淀法生产工艺的推广,国内大批乡镇企业纷纷上马,短期内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工艺自身存在缺陷,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外国的要求,加之国内市场又尚未形成,因此大部分企业很快停产倒闭,形成了大量库存货和积压货低价倾销,造成市场价格极其混乱。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