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兽用药品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兽用药品制造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立项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5 09:46:53

第一节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一、2006年我国投资增长状况

(一)支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因素较多

2006年上半年投资高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最惊人的增长不在制造业而在交通运输业。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首当其冲,增长88%;航空运输业投资紧随其后,增长77%;城市公交投资增长50%。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宏观调控中,这些 行业 的投资由于其合理性得以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态势。1—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高达105%,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52%,城市工交投资增长51%。另据源自铁道部的信息,“十一五”期间,铁路基建总投资将达125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由此可以判断,2007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总体投资增速起到向上的支撑作用。

服务业投资将是2007年投资增长的一个新亮点。2006年,诸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服务、商务租赁、居民服务等多个服务 行业 的投资增长速度,在经历了宏观调控措施后依然保持在30%以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商投资的带动。据统计,2006年1—11月,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幅提高,达29%,而在一、二次产业中则分别为负增长15.8%和6.6%,致使2006年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的比重较2005年大幅上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31.5%。这种外商投资大举进军第三产业的趋势在2006年还仅仅是刚开始,2007年,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这种趋势必将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由此亦将带动国内投资更多地向第三产业倾斜。此外,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控制硬性指标,也将迫使各地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轻的第三产业。这些因素将促使2007年服务 行业 的投资保持高增长势头,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速。

此外,新农村建设在2007年将获得更多的财政和信贷支持,相关投资将快速增长;而中部崛起战略刚刚进入第二年,也将保持旺盛的投资增长势头;同时,东北振兴计划将继续推动东北地区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刚刚启动的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也将带动大量投资跟进。另一方面,产能过剩 行业 的结构调整虽然在总规模上抑制投资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加快淘汰落后、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大幅增长,而能耗和环保标准的提高,也会带动企业相关设备投资的增长。

(二)带动投资走低的因素亦较多

1、从资金来源上 分析 ,有三重因素将导致投资减速。

1) 行业 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监管更趋严格化,将淘汰掉一部分投资。

05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系列文件,相继提高了汽车、水泥、电解金属锰、铜冶炼等 行业 的投资准入门槛。例如,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准入标准基础上,补充增加了“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异地建设分厂,除满足 产业政策 要求外,上一年汽车销售量必须达到批准产能的80%以上”等7条投资管理新规定;投资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拥有可供开采30年以上的资源作保证;投资电解金属锰 行业 ,单条生产线规模须在万吨以上;新建、改建铜冶炼项目,规模须在年产10万吨以上,且原料自给率必须达到25%以上。今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又宣布,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扩张,对被列入“区域限批”名单的企业和行政区域的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2)股市的繁荣将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一部分资金

近年来,企业利润连年大幅增长积累了充裕的社会剩余资金。由于投资渠道狭窄,这些资金成为2006年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这可以从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比高达50%以上得以印证。而中国股市在2006年进行了历史性的股权分置改革后,开始真正步入长期繁荣轨道,其赚钱效应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无疑将吸引大批社会剩余资金入场,分流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末,A股市场的场内存量资金已超过6778.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534亿元,增长两倍多。如果这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将拉动投资增长约5—6个百分点。

3)世界经济减速将抑制一部分投资。

目前,世界各主要权威国际机构一致对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增速放慢”的预测。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由2006年的3.9%放缓至2007年的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由2006年的5.1%微降至2007年的4.9%;摩根士丹利银行估计,2007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将从2006年的5.9%大幅下降到4.3%。2006年,由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强劲的外需有效地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并带动出口 行业 的投资大幅增长。而2007年,受世界经济减速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出口 行业 的前景将不会像2006年那样乐观,这将反过来加大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而不断投产的新增生产能力无疑又将加剧这一压力,迫使相关产品价格走低。价格信号的反转,将在客观上起到抑制投资增长的作用。

4)从制造业和房地产这两大主要板块的投资走势看,2007年总体投资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较大。

制造业方面, 行业 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将使制造业投资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明显回落走势(前11个月投资增速比上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从制造业撤离转向第三产业的新趋势,在2007年有可能愈演愈烈,这将加剧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滑坡。房地产业方面,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强烈干预下,2006年后两个月已经呈现出的投资明显回落走势在2007年将会延续。此外,由于对2008年奥运会过后房价走低的担忧有可能提前发作,开发商在2007年的新上项目投资上将会趋于谨慎。这二者都将导致房地产业投资在2007年有所降温。由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据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以上,因此这两大板块投资增速的回落,将构成2007年投资增速下行的主要压力。

二、2006年我国物价运行状况

2006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构成上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上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价上涨2.7%。

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2006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涨幅回落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

三、2006年我国工业增长状况

我国2006年GDP经修订后现价总量为21.09万亿元(人民币),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4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比初步核算数10.7%提高了0.4个百分点。据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GDP初步核实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7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7亿元,增长速度为5.0%,与初步核算数相同;第二产业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158亿元,增长速度为13.0%,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5个百分点。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1.7%,第二产业占48.9%,第三产业占39.4%。

2002-200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四、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据统计,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3.8%,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2006年我国外贸比2005年净增加3387.8亿美元,超过1998年全年的进出口规模。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1、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回落

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7495亿美元,增长26%,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2.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增长20.5%,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2、12月份顺差缩小

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1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941亿美元,增长24.8%,进口731亿美元,增长13.5%。

3、欧盟为最大贸易伙伴

根据数据,我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在2006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由2005年底的6位增至7位。除欧盟、美国外,日本新增为年度双边贸易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

据海关统计,2006年欧盟继续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723亿美元,增长25.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5%。

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626.8亿美元,增长24.2%。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2073.6亿美元,增长12.5%。随后依次是香港、东盟、韩国和台湾省。

其中,2006年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1078.4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湾省出口207.3亿美元,自台湾省进口871.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663.8亿美元。

4、广东是外贸领头羊

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5272.2亿美元,增长23.2%,对外贸易规模继续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市。同年,江苏省、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各省市(区)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840亿美元和2275.3亿美元,分别增长24.6%和22.1%。上述3省市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9%。

5、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

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增长28.8%,比当年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6.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1866.2亿美元,增长24.7%;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274.5亿美元,增长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14.9亿美元,增长29%,比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服装出口951.9亿美元,增长28.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88亿美元,增长18.7%。此外,钢材出口4301万吨,增长1.1倍。

6、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

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工业制成品进口出现反弹。

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871.4亿美元,增长26.7%,占当年进口总值的23.6%。其中进口铁矿砂3.26亿吨,增长18.6%;进口大豆2827万吨,增长6.3%。工业制成品进口6044.7亿美元,增长18%,同比回升2.6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2189.9亿美元,增长25.3%;机械设备进口1091.9亿美元,增长13.4%;汽车进口22.9万辆,增长40.7%;钢材进口1851万吨,下降28.3%。

7、07年达到2万亿

专家 分析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将有望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

五、2006年我国消费增长状况

1、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突出明显

2006年,我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与上年相比,名义增长了13.7%(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6%(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无论是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均为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

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高增长,是在1997-2005年平均实际增速超过10%的情况下发生的,更是在2005年名义增长12.9%、实际增长速度12%的基础上取得的,这既反映了我国消费品市场加速发展的基本态势,也反映了消费品市场在高速发展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预示着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规模将以每年扩大万亿的速度发展(如果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与2006年持平,则比2006年增加1万亿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与实际增长情况

2、农村消费品市场加速增长的态势明显,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有所遏制

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近年来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速度持续加快,2006年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6%,比2005年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比2005年加快1.1个百分点,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

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加速增长,使之与城市市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有所遏制。

2000-2004年,我国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每年递减0.98个百分点。2005年比重仅减少了0.42个百分点,2006年比重减小的幅度又进一步降低到0.33个百分点(比重为32.54)。

由于农村地区(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农村地区与城市市场增长速度之差缩小到2个百分点之内(低于城市1.7个百分点,这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村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在农村地区实际生活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

3、餐饮消费继续高速增长

2000年以来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16%以上的高速增长(2003年除外),2006年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2005年增长17.7%的高速度基础上又增长16.4%,使零售额突破万亿大关,达10345.5亿元。

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拉动和所占比重都在稳步提高,2006年餐饮业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8个百分,比2005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3.54%,比2005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4、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与东部地区增长呈明显趋同态势

2006年,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2%,速度比2005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15%,速度加快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4.9%,速度加快0.9个百分点。2004以来,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表现出稳定中加快增长的明显态势,2004-2006年,中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达14.7%,西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达14.5%,中西部地区消费品市场增长速度的明显加快,使之与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持续缩小,由2003年的2.5个百分点缩小到2006年的0.3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态势。

5、热点消费商品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作用明显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热点消费商品持续快速增长,对消费品市场的增长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拉动促进作用。

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1.3%,其中,金银珠宝增长28.5%,建筑及装潢材料24%,通讯器材22%,家具2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19.2%,化妆品18.6%,它们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增长速度贡献了3.21个百分点。

特别是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的高速增长,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居民所保有的私人汽车总数已达到2,925万辆,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私人轿车1,149万辆,比上年增长33.5%。

在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2%,汽车类增长26.3%。汽车类与石油及制品类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长的贡献率,2003-2005年分别为45.9%、42.7%、45.3%,而2006年为52.2%,比2005年增加了15.2%,在2006年,仅这两类商品的零售销售,就拉动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速21.3%中的11.1个百分点,拉动整个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增速13.7%中的3.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7%中的2.66个百分点。

6、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商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扩张方式向并购的转变,使我国批发零售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55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增速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7.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了28.21%,比上年提升了1.75个百分点。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2006年“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

7、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2006年全国500多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15.4亿元,比2005年上升17.88%,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36%,与2005年基本持平。利润总额144.58亿元,同比增长36.72%。

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减慢

2006年城镇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84.6亿元,同比增长23%,增长幅度比2005年下降8.6个百分点;城镇住宿和餐饮业固资产投资额为928.7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长幅度比2005年下降17.7个百分点。

第二节 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分析

一、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从11月26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5%历史新高

从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0月11日央行向部分银行发行1500亿3年期定向央票

9月27日商业用房购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期限不得超过10年,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利率的1.1倍

9月14日存贷款利率提高2.7%

9月10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决定将向社会公开发行的2000亿元特别国债

9月6日从9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8月21日8月22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由3.33%提高到3.6%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

7月30日8月1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至12%

7月20日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5月19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

5月30日财政部决定从5月30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调高为0.3%

5月18日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5月19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

4月29日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4月5日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3月17日自3月18日起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1月5日2月16日1月15日、2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

二、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分析

1、财政政策

要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工作。要抓紧 研究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方案及配套措施,做好改革前的准备工作。力争完成并实施新的耕地占用税、车船税条例;调整和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出台实施新的资源税制度。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完善印花税政策。密切跟踪已经出台的房地产涉税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严格按规定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为扭转国际收支失衡提供更加合理的财税制度环境。

积极调整政府直接投资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保障和农村公益性服务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政府采购应以大力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为重点。政府采购是体现国家意志、扶持本国重大技术发展的政策工具。应尽快将政府采购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政府采购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的扶持作用,加快其产业化步伐。

2、货币政策

国内外经济金融的深层次矛盾决定了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将在2007年持续存在,这将不利于抑制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建议2007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稳中偏紧,继续把控制资金流动性过剩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根据经济运行和投资的变化,相机采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定向发行票据、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等手段,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保持总量平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改革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应控制在16%左右,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应控制在14%左右,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长目标控制在3万亿元以内。加大利率政策的调整力度,提高资金成本,防止资产价格继续快速上涨。

3、外汇政策

积极分流外汇储备,促进官方外汇储备和运用的多样化。为居民持有、多种形式运用外汇创造条件。根据国际市场原油、重要金属等战略物资价格变化,适时增加战略物资储备,扩大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参与;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推动外汇储备积极管理。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广度上,鼓励人民币衍生产品发展,在已允许开办人民币远期交易和互换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人民币期权和期货交易;深度上,完善人民币远期交易,使之成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主要工具,允许中资银行参与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交易,使中资银行可以对冲持有的外汇净头寸,增加人民币远期市场流动性,为发现合理人民币即期汇率水平提供市场依据。

为全面反映经常项目收支变化情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一是建立与货物贸易统计相对应的服务贸易月度统计报告制度,二是建立国别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三是建立相关服务 行业 进出口统计制度。

4、投资政策

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以调整投资结构为重点,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使投资增长体现国家 行业 规划 、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等多方面的要求。继续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 及节能、环保、安全、土地等规定要求的项目,不予核准;对违规建设项目,要及时予以纠正,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对应报批审核的项目,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核手续。严禁越权审核,严禁化整为零规避审核。抓紧 研究 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具体办法,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要通过环保和安全措施限制相关产业投资。尽快制定与完善城市各功能区的环境容量标准,严格控制相关产业进入环境敏感区域。

5、土地政策

2007年土地政策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国家部委有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在土地供应、土地财政、土地监管等关口进行全面紧缩。一是严格土地执法,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对各地实际建设用地和土地收益征收情况的核查,土地督察机构要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二是对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遏制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征地规模的行为。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工作,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责任,由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

6、外资外贸政策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产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延伸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和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对出口增长过快、容易造成贸易摩擦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自愿限制出口的措施,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外资项目进入。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跨国并购。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部分外贸顺差。鼓励部分企业把后道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市场。

第三节 行业 政策 分析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行版GP是1992年卫生部修订发布的,共分14章78条,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及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各关键工艺。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修订适应新形势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版GSP和GMP。

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第五条申请药品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应按规定填报《药品GMP认证申请书》一式二份,并报送以下资料。

1、《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2、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GMP实施情况及培训情况);

3、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负责人、检验人员文化程度登记表;高、中、初技术人员的比例情况表;

4、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的组织机构图(包括各组织部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

5、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的所有剂型和品种表;

6、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环境条件、仓储及总平面布置图;

7、药品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料通道、气闸等,并标明空气洁净度等级);

8、生产剂型或品种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

9、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验证情况和检验仪器、仪表校验情况;

10、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近年来,农业部通过全面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清理地方标准产品、强化兽药市场整治及加大兽药打假力度等工作措施,提高 行业 准入标准,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兽药 行业 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兽药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安全用药得到有效保障,禁用兽药基本退出市场。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三坐标测量机发展环境分析
下一篇:铬矿行业环境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