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芽糙米 行业 产业链概述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图表11 产业链形成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在图中,C1、C2、C3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
从C1点开始,而不是从坐标原点开始,意味着社会分工是市场交易的起点,也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社会分工C1的存在促进了市场交易程度A1的产生,在A1作用下,需要B1的产业链形式与它对接B1这种产业链形式的产生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社会分工就从C1演化到C2。相应地,在C2的作用下,市场交易程度从A1发展到A2,A2又促进了产业链形式从B1发展到B2。接着,按照同样的原理,B2促使C2发展到C3,C3又促使A2发展到A3,A3又促使产业链从从B2发展到B3....如此周而复始,使产业链不断形成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实现,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就不能实现。同时,产业链也体现了产业价值的分割。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在要求是:生产效率≥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协作乘数效应);同时,交易成本≤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网络效应)。企业间的关系也能够创造价值。价值链创造的价值取决于该链中企业间的投资。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将影响它们的投资,并进而影响被创造的价值。通过鼓励企业做出只有在关系持续情况下才有意义的投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来。
发芽糙米 行业 的产业链结构 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发芽糙米生产商,下游应用 行业 ,此外还有贯穿产业链的物流配送厂家、销售厂家等。
图表12 发芽糙米产业链结构图
第二节 发芽糙米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 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产量情况
图表13 2009-2013年我国发芽糙米上游主要原材料稻谷产量(亿吨)增长统计表
(二)主要原材料供应厂家情况
图表14 2013年我国发芽糙米上游稻谷供应地区情况统计表
供应地区 | 产品特点 | 产量(万吨) |
黑龙江 | 在国家惠农强农富农多项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粮食产能稳定提高工程,克服了春季低温、多雨、内涝和夏秋季节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13年黑龙江省水稻再获丰收,实现总产量“十连增”,再创历史新高。 2013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水稻播种面积由2012年的4604.6万亩增加到2013年的4763.4万亩,同比增加158.8万亩,增幅3.45%,总产量到达2220.5万吨,同比增加49.5万吨,增幅2.28%,商品量达到1770.5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增幅0.25%。水稻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量、商品量继续排在全国第一位。但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13年黑龙江省水稻平均亩产比2012年有所下降,导致总产增幅也比2012年有所下降。 | 2220.5 |
辽宁 | 宁省春耕备耕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全省土壤墒情差异大,潜在春旱与内涝并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基数高,预计将呈中等偏重发生;今年春脖子短,各项备耕工作时间紧迫。为此,全省农业战线抢先抓早,全力落实各项春耕备耕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春播计划,把粮食生产纳入到省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二是进一步加快物资备耕进度,确保农资供需平衡、市场平稳、价格稳定。三是全力做好科技备耕,组织做好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与入户率。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全力做好春耕备耕期间的种子、种苗等农资的监管。五是全力推进水稻大棚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力保全省水稻机插秧750万亩,机插秧水平达到80%以上。 | 284 |
内蒙古 | 落实惠农政策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内蒙古“十连丰”打下了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一增一减”成为十连丰的关键,即一方面在关键农时采取抗春涝、防病虫、促早熟等措施,减少粮食损失30多亿公斤;另一方面依托科技支撑,通过高产创建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共计带动增产粮食8.95亿公斤。内蒙古素有“塞外米粮仓”之称,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和六大商品粮净调出区之一,粮食持续增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 567 |
上一篇:针织机械设备行业环境分析
下一篇:烟尘氮氧化物监测仪器技术工艺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