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工业水处理药剂主要用原材料有冰醋酸、丙烯酸、甲醛等,因此上游产业也主要是冰醋酸、丙烯酸、甲醛等生产 行业 。
1、2008年上半年冰醋酸发展状况
2008年6月,全国冰醋酸产量为14.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2%;1-6月累计产量90.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9%。
2008年对于中国化工 行业 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喜忧参半。作为世界重要化工产品之一的冰醋酸在连续6个月的不断攀升后,行情开始180度的大转弯——直线下滑!
2008年6月,国内冰醋酸市场行情一路上扬,于最后一周出现滞涨。价格上涨的主要拉动力依然来自于上游,由于处于传统检修季节,吉林石化、大庆油田、江苏索普陆续停车检修,预计损失产量27000吨左右。同时考虑到中海先锋,天津冠达等酒精法工厂随着行情走高而恢复生产,可补充供应量7000吨左右,因此市场供应紧张。
2008年7月,国内冰醋酸价格一泻千里,月底时分,各地行情降至2006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供应方面:江苏索普计划于7月5日左右重启40万吨装置,于7月10日左右全线开满,较6月相比,预计减少产量2500-3000吨;扬子乙酰计划于7月10日左右停车检修,较6月相比,预计损失产量25000吨左右;大庆装置计划于7月10日左右重启,较6月相比,预计增加产量8000吨左右;上海吴泾55万吨/年装置计划月内实现全线运行,较6月相比,预计增加产量10000吨左右。综上所述,在其他装置运行持稳的情况下,预计7月份羰基法冰醋酸供应量较6月相比将减少9500-10000吨,整体开工率降低3-4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2008年7月的冰醋酸需求情况较6月有所减少,但存在多种因素。为配合奥运会召开而采取的化工 行业 的开工限制措施,可能会大面积影响到华北地区氯乙酸的开工情况,同时这些措施对于华东、华南市场的下游开工也有所影响;疲软的终端需求,作为主要原料的冰醋酸、正丁醇、乙醇价格一直偏于高位,使得原本就疲软的冰醋酸各下游 行业 开工率持续下降,6、7两个月相比,氯乙酸 行业 开工率由6-7成降至2成左右;PTA 行业 下降1成左右;冰醋酸酯则保持4-5成开工;冰醋酸乙烯开工率也维持在7成左右;冰醋酸价格回落的趋势本身对于下游的原料购买意向有抑制作用,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买家多倾向于观望为主。需要强调的是,奥运会对供需双方的影响也将决定行情变化。
2008年8月,扬子乙酰,大庆油田均恢复生产,供应量有增无减;市场需求总体继续走低。冰醋酸供应量的增加,需求的持续萎缩使得供需差距越发增加,是市场行情巨幅下跌的根本原因。奥运会的召开,各地危险产品的生产、运输受到严格的限制,冰醋酸供应商为刺激出货,不断下调报价,目前华东市场主流报价4600-4800元/吨。其中江苏地区主流报价4550-4900元/吨,浙江地区主流报价4700-4900元/吨,山东冰醋酸市场供应量比较宽松,下游工厂负荷不足,买盘不积极,价格横盘整理,主流报价4700-4900元/吨;华南地区主流报价在5000-5100元/吨;华北地区主流价格在4800-5000元/吨(高端为送到价)。因此市场行情随之有所回调,同时,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下游普遍持观望心态,亦限制了市场现货成交。8月底冰醋酸行情触底,国内冰醋酸市场行情低位盘整,供应量充足,下游表现偏弱。进口现货采购商近期对于进口冰醋酸的意向持续偏低。下游产品PTA进口现货市场价格逐渐摆脱阴跌态势,稳步提升;受进口货抵港、国内工厂检修结束等消息的影响,国内冰醋酸乙烯市场供应商心态再度走低,加之奥运期间下游工厂入货较缓,市场行情仍以盘跌趋势为主;冰醋酸酯需求难有起色,国内冰醋酸酯市场气氛继续低迷。
2、丙烯酸市场 分析
近10年来,我国丙烯酸工业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1996年供需缺口为2.38万吨,1998年上升至5.37万吨,2001年达17.84万吨。国内自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80%降至2001年的44%,对进口依赖度相应由20%增加到56%。但此后由于新建装置投产,对进口依赖度呈下降趋势,由2002年42.3%下降至2004年40.3%、2005年19.9%和2006年9.6%。丙烯酸进口量由1996年2080吨增加到2001年6.71万吨、2002年10.88万吨、2003年10.97万吨和2004年11.40万吨,由于国内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进口量下降到10.11万吨,2006年进口量下降到5.26万吨。
2005年,我国丙烯酸需求以10.5%的速度增长,需求量约达46万吨,2006年约达55万吨。扬巴一体化石化项目投产后,我国丙烯酸供需缺口大幅度减小。2007年至2010年,我国丙烯酸市场将步入较平稳的发展阶段。
3、2008年甲醛市场 分析
自2002早以来,我国甲醛市场一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需求状况良好,产销量不断增加,市场交投活跃,这种良好走势有望在2008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总体来看,2008年甲醛市场仍可谨慎看好。市场预计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需求量有望继续增加,但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国甲醛消费增长很快,由2000年的230万吨增至2007年的800万吨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仍有望保持一定程度的增加。我国甲醛消费总量预计将超过900万吨。其中“三醛”胶黏剂消耗甲醛500万吨,聚甲醛消耗40万吨,多聚甲醛消耗30万吨,季戊四醇消耗超过35万吨,1,4-丁二醇消耗超过30万吨,三羟甲基丙烷消耗超过10万吨,MDI消耗25万吨,乌洛托品消耗25万吨,其他消耗在200万吨以上。但在整体需求增加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家居家装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甲醛在木材胶黏剂的使用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胶黏剂作为甲醛最主要的下游 行业 面临着需求量下降的局面。
二是产量将创出历史新高。近年来,我国甲醛产量增长率均在15%以上,无论是规模、产量还是质量和技术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我国甲醛生产企业超过500家,总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吨/年,2007年产量超过850万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30%,居世界首位。预计2008年我国甲醛产量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将超过10%,产量将超过950万吨,将再创历史新高。
三是价格仍将居于相对高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甲醛市场走势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呈现较高速度增长,甲醛市场也将保持较为旺盛的需求态势,价格也将保持在相对高位。其二是目前整体物价水平较高。其三是受原材料甲醇价格的影响。甲醇占甲醛生产成本的80%以上,其价格的高低及走势对甲醛生产成本影响极大。总体来看,2008年.甲醇价格跌破2000元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甲醛价格难以跌破1100元,而高的时候将超过2100元。
四是市场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由于甲醛易发生聚合反应,不能久存,同时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因此以地产地销为主。区域性具体表现在:地理位置是否偏僻,如偏僻则价格较高,如便利则价格较低:当地甲醇及甲醛生产厂家是多还是少;当地木材业等下游 行业 是否发达。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工业水处理药剂主要用于电力、化工、炼油、化肥、冶金、空调等 行业 防腐、净化、循环水处理。
1、2007年电力 行业 生产状况 分析
1)电力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由于前几年电源建设投资的迅猛增长,2006年开始大量发电机组集中投产,这一趋势2007年仍在持续,且发电容量增速逐月提升。2007年全年,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009万千瓦,其中,11月、12月份分别新增达到1281.42万千瓦和1458.5万千瓦,明显比前几个月加快。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
从装机结构上看,新投产的水电机组比重有所下降,造成水电机组在总容量中比重下降,火电上升。2007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中,水电1306.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13.05%,火电8158.3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81.51%。全部71329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中,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增长11.49%;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同比分别下降0.53和上升0.1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发电装机同比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广西(48.6%)、安徽(39.8%)、内蒙古(38.9%)。
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缓和,全国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大幅回落。200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011小时,同比降低187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532小时,同比增长139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316小时,同比降低296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37小时,同比降低69小时。
机组利用率平稳下降的同时,受益于电力 行业 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的政策引导,以及电煤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的推动,电力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生产效率继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2007年全年电力 行业 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全国供电煤耗为357克/千瓦时,比2006年降低10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比去年减少0.19个百分点,降为6.85%。。
2)发电量环比有所上升,火电上升水电下降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带动电力生产快速增长,累计发电量增速处于高位。从电力生产情况看,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水电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4.95%,同比增长17.61%;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核电发电量626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92%,同比增长14.05%。分地区看,发电量同比超过20%的省份依次为:广西(29.4%)、内蒙古(28.6%)、福建(26.7%)、云南(22.2%)、重庆(21.0%)、湖南(20.3%)。
从发电量结构看,我国现有的电力装机结构决定了火电发电量占绝对地位。12月份的当月火电发电增速有所上升,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前11月提升2.45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2%,增速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水电生产方面,由于11月份以后水电逐步进入冬季枯水期,因此12当月发电量环比继续减少,但无论从发电量还是增速方面都远高于去年同期。12月全国共完成水电发电量272亿千瓦时,比前几个月持续减少,同比增长19.21%,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全国共完成水电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增速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2007年前11个月1.5个百分点。
3)供电及远距离输电能力增强
根据“十一五”时期能源和电力 行业 发展 规划 的要求,2006年以来全国电网建设投资不断增加,电网输电、配电能力持续增强。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共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5492.9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2451.4亿元,全年全国共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848万千伏安。截止200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1444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8.71%。
电网建设的加速增强了区域间的电力电量平衡能力,受局部地区电力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全国跨区送电量继续增长。从输电方向上来看,华北和华中电网由于区域内电力生产能力增长迅速,外送电量同比增长明显,受电量相应下降;华东电网区域内电力需求不平衡,与其它区域电网间电量交换最为频繁,外送电量和受电量均有所增长;由于两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且季节性用电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南方电网内西电东送电量继续较快增长。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通过国家验收;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使西电东送南线输送能力新增150万千伏。
2、2007年化工业发展状况 分析
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和城镇化进程中,国民经济各 行业 特别是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建筑、电子、汽车等 行业 发展对能源和化学原材料保持旺盛需求,带动石油化工 行业 保持了较快发展。2007年,我国化学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继续延续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全 行业 虽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下游 行业 成本上升;部分产品国内生产大于需求,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
1)总体生产情况
2007年以来,随着投资项目的逐步投产达标,多数化工产品产量都有所增长, 行业 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07年全年,化学工业共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6814.7亿元,同比增长30.4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72个百分点,生产保持稳步快速增长。
与上年相比,2007年化学工业各子 行业 的生产增长速度都有所提升,其中,提升幅度较大的有三个,一个是肥料制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5%,增速比上年提高9.97个百分点;第二个是合成材料制造,同比增速提高9.04个百分点;第三个是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同比增速提高8.25个百分点。
2)产品销售情况
在国内重化工趋势不断增强以及进口增速放慢的情况下,国内化工市场销售环境明显好转,供求关系不断改善。2007年,化工 行业 共实现产品工业销售值26231.6亿元,同比增长30.48%,增速与工业总产值基本一致, 行业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由于市场销售活跃,主要子 行业 的产成品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7年1-11月累计,肥料制造产成品规模为180.52亿元,同比增长7.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4.24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制造产成品同比增长16.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16个百分点,基础化学材料制造同比增长20.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96个百分点。
3)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国际原油价格的稳定以及主要产品价格的上升,成为2007年以来推动化工 行业 利润增长的两大动力。2007年1-11月,化工 行业 共实现利润总额1499.81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09个百分点,化工 行业 成为2007年我国工业利润增长的新亮点。在其子 行业 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利润增长强劲。1-11月累计,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分别实现利润总额417.56亿元和15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51.59%。
4)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影响
(1)上游资源保障能力增强。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共有7个新建及扩建炼厂项目可以完成,预计新增原油加工能力5450万吨左右。在新增原油加工5450万吨中,中石油三个项目共占2200万吨,中石化三个项目共占2050万吨,中海油一个项目占1200万吨。2007年原油加工能力的增量将是2007年底全国原油加工能力的14.7%左右,其中2250万吨是通过对现有炼厂进行扩能而得,另有3250万吨是新建炼厂而增加。根据《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 规划 》,预计到2008年,中国新增炼油能力达9.8万吨/日,接近预期全球新增炼油能力20.9万吨/日的一半。
(2)国际国内化工产能扩张速度较快。随着化工 行业 盈利水平的大幅提高,国内外化工产业的投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而化工 行业 投资的快速增长,将显著增加未来化工产品的供给能力,极大地缓解部分化工产品的供求缺口,从而抑制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并进而削弱整个 行业 的盈利能力。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巨大, 行业 效益提升,我国国内化工 行业 产能快速扩张。2003年—2006年,我国化工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增长30%以上,2007年同比增长速度仍然高达38.1%。其中,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盐化工增长更为明显。2008年,我国化工 行业 又将一批新的项目进入投资建设期,部分产品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部分化工 行业 将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对整个化工未来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隐患。
(3)下游纺织服装 行业 出口增速放慢。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达1711.7亿美元,出口增长幅度为18.88%,与2006年的25.15%相比,放缓了6.27个百分点。2008年,随着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和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将有所减弱,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2008年,尽管内需持续保持旺盛,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持续稳步增长,但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随之带来的原材料、运输等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推动化工 行业 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实施将对化工 行业 产生结构性和整体性的影响,石化 行业 各子 行业 的利润水平将在成本因素的影响之下分化愈加明显。
3、2007年化肥 行业 发展状况
1)氮肥
(1)国际尿素原料,天然气石油价格上涨,从5月的60美元到目前100美元,国际尿素价格2600元。国内天然气、煤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至1450元/吨。
(2)2007年,我国尿素产能突破5400万吨,我国尿素需求量约4600万吨左右,前三季度关税30%,国内供大于求,价格低,到七八月份用肥旺季时,尿素市场陷入“悲惨的世界”,价格却脱离了往年“淡降旺涨”的规律性表现,“旺季惨淡、淡季飞涨”。
(3)产能过剩,国内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环境。特别是在7—8月份时,尿素价格始终在成本价格附近徘徊,许多尿素企业建议国家降低出口关税,以解决尿素市场所面临的危机。企业认为,我国目前尿素产量已足可以保证国内供应,适量出口可缓解我国尿素 行业 的激烈竞争状态,同时为中国氮肥 行业 的发展寻找一个突破口。
(4)2007十月份后,本该进入淡季的尿素却一反常态,奇迹反弹。2007尿素第四季度15%,在国际尿素高位价格的刺激下持续逆市上扬,国际价格高带动尿素出口,至12月,尿素价格升至1900元左右,相比11月份时价格,平均每星期涨100元,市场甚至一度“价高货空”,给市场带来恐慌。
2)磷肥
(1)受硫磺与磷资源紧缺等原因(美国磷矿石开采数量不足),国际磷肥价格达到4000元/吨。
(2)国内受硫磺进口增值税与硫磺紧缺及开征磷矿石开价格调节基金等影响,原料价格上路上涨。2007年元月湖北省开始征收磷矿石,每吨成本增加40元。2006年11月起,磷矿石关税10%;2007年6月1日关税增至20%。2007年第三季度,二铵关税20%,第四季度二铵关税10%。
(3)2007年一铵既免征增值税,又不征收出口关税,它的出口利润更大,截止到11月份的同比增幅来看,磷酸一铵出口增加3倍以上,磷酸二铵出口增加1.7倍以上。2007年一铵出口带动部分厂家转产二铵出口,导致国内磷肥紧张。
(4)适逢国际市场磷肥需求增长,进入10月份后,硫磺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磷肥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带税出口仍有“不菲”利润,这为面临困境的磷肥企业找到一个发展出口。磷肥企业出口势头猛增,一时造成国内资源紧缺,市场价格的高涨。
2007年,硫磺价格高烧不退,不折不扣的一路上扬。年初时,硫磺的进口价格为700元/吨,至十月份,硫磺价格就像“脱缰的野马”,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从170美元/吨(1258元),上升至400美元(2960元)/吨。相比于2006年700元的价格,增长幅度成倍翻涨。
2007年,国家对磷酸二铵征收出口关税并没有能抑制磷铵二铵的出口数量,价格仍然有升无降。相反,企业将视线转移到没有任何税收制约的磷酸一铵上,磷酸一铵的出口势头短期猛增,至年末,价格也从八月份1900元/吨左右升至3600元/吨。这加剧了国内资源的紧张,调控失误,磷酸一铵的税收政策遗漏造就了政府的“难言之痛”,也为2008年磷铵一铵出口关税的征收埋下伏笔。
3)钾肥
(1)国际价格上涨,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生产集中(卖方定价),国际钾肥形成断寡头,统一抬哄市场价格(白俄与乌拉尔组成BPC,加拿大第一、第三、第九钾肥公司形定定价同盟)。
能源上涨(运费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至100美元。
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我国钾肥需求量1000万吨左右,供应量350万吨,70%依靠进口,目前,我国钾肥仍然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国际上巴西,印度农业大国消费量加大。
(2)由于钾肥资源短缺,我国钾肥进口依存度较高,价格受制于人。在2007年的化肥市场上,钾肥价格从年初的1900元/吨左右,一路上扬,目前,氯化钾价格已经普遍达到3000元左右,比月初上涨300元以上,2007年12月上旬,进口钾肥到岸价每吨340美元(2482元),比10月上涨近1倍,比上年同期上涨近5倍,进口价格逐月上升。
4)复合肥
2000年至2006年,我国复合肥产能年均增长35%以上,目前已形成约4000家企业、3亿吨实物量产能,但实际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产能发挥率低于20%。
7、8月秋播时,但因当时尿素价格的探底,复合肥市场遭遇冲击。进入10月份,随着各种原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终于导致复合肥价格的“不能承受之重”,重压之下,复合肥成为了市场涨幅最大的肥种之一。
至07年年底,主流价格上涨至2800元/吨左右,由于受资源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已有部分减产或停产,市场“价高货空”。
4、2007年空调 行业 运行 分析
1)内销增速放缓,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7年,我国空调市场销量增幅为20%,而2008年上半年的销售增幅仅为4%。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减少使各大空调厂商的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据统计,2007年8月~2008年7月,我国空调 行业 工业库存约为900万台,与上年度的770万台相比,增长了17个百分点,而商业库存则可能高达1200万台。
2007年8月~2008年7月,格力电器的空调销售收入为235亿元,内销量达到1068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0%,市场份额为34.4%;美的电器空调销售收入为199亿元,内销量为732.8万台,同比增长11.8%,市场份额为23.6%;青岛海尔内销量为309万台,市场份额达到10%。此外,上菱和松下空调的销量也有所增长。
在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企业中,除上述5家企业,其他10家企业的内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志高空调的内销量从170万台下降至155万台;奥克斯空调内销量为135万台,同比下降8.8%;长虹空调内销量为71万台,同比下降15.6%;春兰空调内销量为46.9万台,同比下降39.4%。
2)外销稳步增长,空调企业欲移师海外
2007年8月~2008年7月,我国空调出口量达3759.6万台,同比增长14.7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内销10个百分点。在纳入统计的15家企业中,除三洋和夏普因战略调整导致产量下降之外,其他企业的出口量都实现了增长,且出口市场格局也相对稳定。志高空调的出口量达到210万台,同比增长61%,格兰仕、TCL等二线品牌的空调外销量也取得了不小的增长。
目前,全球近80%的空调产能都集中在中国,海外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有限,二线品牌在争夺外销订单的难度不断增加。海尔集团目前在海外已经拥有5家空调生产厂家,而美的和格力也在越南建设了新的空调生产厂,此前格力电器在巴西和巴基斯坦设有工厂。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空调生产企业移师海外,有可能会导致空调的出口规模进一步下降。
3)新标发布在即,空调企业面临新挑战
此外,国家发改委即将推出的新能效标准(能效等级从5级提高到2级),将会对 行业 格局造成重大影响。2008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征求意见稿下发,大幅提高空调能效标准涉及改造产品设计和制造等多个环节,这必将增加空调的生产成本。
对于以经销商为主要模式的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来说,库存压力将成为面对新能效标准的主要难题。据悉,美的、格力两家企业的空调库存量已经超过500万台,其中库存中的90%不能达到2级能效标准。短期内,这两家企业可能会因处理库存而面临压力。
面对新能效标准的挑战,美的电器表示,公司一方面将利用技术优势,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推动产业升级,适应能效标准的提升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把握能效标准提升所带来的 行业 深入整合机会,推动企业规模的扩张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空调 行业 上的领先地位。
格力电器也表示已经做好了应对新能效标准的措施,而最终的能效新标准是2级还是3级,中国家电协会依然在与发改委沟通,如果是3级则格力面对的压力较小。
海尔空调的库存压力则相对较小,其中高端产品和变频空调在海尔空调阵营中的的高比例也为其迎接新能效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业内 分析 ,海尔、海信、广州松下等品牌很有可能成为新能效标准最大的受益者。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