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TR 西装面料产品概述(立项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5 17:37:47

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TR 西装面料系涤粘混纺织物。涤粘混纺是一种互补性强的混纺。涤粘不仅有棉型、毛型,还有中长型。毛型织物俗称“快巴”。当涤纶不低于50%时,这种混纺织物能保持涤纶的坚牢、抗皱、尺寸稳定,可洗可穿性强的特点。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抗静电现象。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

TR 西装面料特点:

涤/粘混纺比多采用65/35或67/33,这类混纺织物的特点是织物平整光洁、色彩鲜艳、毛型感强,手感弹性好,吸湿性好;但免烫性较差。

TR 西装面料试用服装:西服、西裤、夹克等。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图表 1  产业链形成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在图中,C1、C2、C3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

从C1点开始,而不是从坐标原点开始,意味着社会分工是市场交易的起点,也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 社会分工C1的存在促进了市场交易程度A1的产生,在A1作用下,需要B1的产业链形式与它对接 B1这种产业链形式的产生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社会分工就从C1演化到C2。相应地,在C2的作用下,市场交易程度从A1发展到A2,A2又促进了产业链形式从B1发展到B2。接着,按照同样的原理,B2促使C2发展到C3,C3又促使A2发展到A3,A3又促使产业链从B2发展到B3⋯⋯如此周而复始,使产业链不断形成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实现,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就不能实现。同时,产业链也体现了产业价值的分割。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 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 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在要求是:生产效率≥ 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协作乘数效应);同时,交易成本≤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网络效应)。企业间的关系也能够创造价值。价值链创造的价值取决于该链中企业间的投资。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将影响它们的投资,并进而影响被创造的价值。通过鼓励企业做出只有在关系持续情况下才有意义的投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来。

    TR 西装面料 行业 的产业链结构 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TR 西装面料生产商,下游TR 西装面料应用商,此外还有贯穿产业链的物流配送厂家、销售厂家等。

图表 2  TR 西装面料的产业链结构图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2014年上半年,纺织 行业 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产量分别增长8.7%和3%,服装产量增长3.8%,化纤产量增长7.5%。出口形势总体低迷。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3.6%,增速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

另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同比分别仅增长4.2%和4.1%。据纺织联合会反映,前5个月在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份额中,我产品占比分别为35.3%和67.1%,同比分别下降0.8个和3.9个百分点,我纺织品服装在欧盟进口份额中也呈下降趋势。 行业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纺织业和服装服饰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9%和20%,增速同比加快4.2个和1.4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增长14.1%,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有所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1444亿元,增长11.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74%,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纺织工业 发展 分析 :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纺织工业经历了年均超过20%增长的快速发展期;但从2012年起,纺织工业的增速骤然减半,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增12.29%;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8.5%;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乐观估计是,2011~2020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

一、困扰 行业 多年的棉花问题

纺织企业的感受是棉价太高,棉农的感觉是棉价太低;企业要求放开进口配额,如果放开,40%以上的差价,必然把国内棉农置于死地;那么中国还要不要有人种棉花?有人寄望棉价补贴政策,但补贴能补足40%差价吗?看来根本出路是提高国内棉花种植效率,而这远非一日之功。

二、劳动力成本问题

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所有 行业 面临的共性问题,单个用工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纺织工业用工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临时工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企业用工市民化是大趋势。与之相应,对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化培训、对用工的市民化安排,会成为企业和所在地区必须列入 规划 的事项。

三、汇率问题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超过30%,未来汇率双向波动是趋势。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但取决于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四、环境保护问题

绿色GDP是国人一致的追求,相关规则只能越来越严。企业环保成本投入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消失。

五、国际市场问题

201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840.7亿美元,是2000年的5.5倍,世界纺织服装工厂的美誉名副其实。然而产品遍布世界,品牌却走不出国门。为了品牌出口,企业走的弯路、付的学费不少。总体而言,还没有找到品牌走出去的规律;与此同时,不少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奇迹,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快速蚕食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再加上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使我们前有拦路后有追兵,大而不强、大而难强。

六、国内市场问题

消费倾向的去百货化、品牌标价的高端化、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成为当前国内纺织服装终端市场的三大基本特征。我国百货渠道的特殊性,使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的展示功能有超过销售功能之势,不少品牌产品标注价格已经接近国外知名品牌。追求品牌附加值本无可厚非,但太多的品牌标出奢侈品价格,其结果只能是有价无市;在另一端,各种虚拟市场以廉价、新潮为特征,紧紧抓住了年轻人这一终端消费的最大主体。此消彼长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国内市场竞争惨烈的总体趋势。不少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经少得难以启齿。

    七、投资问题

产业转移成为一些企业降低成本的选项。向中西部转,除了劳动力成本有望减少外,产业链配套、投资软环境存在成本增加的不确定性,少数实力企业有所进展;向国外输出产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在高度同质化、产能过剩的拥挤产业环境中,企业的投资行为集中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是向大企业看齐,希望以规模取胜;二是跨出本行,在更广的天地施展拳脚。两个方向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也上演了不少不惜使用各种手段融资豪赌、最终导致跑路失联的活报剧。

综上所述,新常态的特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传统 行业 的低门槛与品牌做强的高难度,成为当下纺织服装 行业 的典型特征。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中国其它专用车市场现状分析
下一篇:信封机械项目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