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业投资状况分析(项目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5 17:46:26

第一节 行业 投资现状 分析

一、 行业 活力系数比较及 分析

(一)2007年相关产业活力系数比较
 

2007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活力系数比较
 

(二)2003-200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活力系数 分析
 

2003-2007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活力系数 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投资收益率比较及 分析

(一)2007年相关产业投资收益率比较
 

2007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产业投资收益率系数比较
 

(二)2003-200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投资收益率 分析
 

2003-2007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投资收益率 分析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发展的PEST 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分析

1、政策鼓励融入全球采购体系和并购重组

我们认为零部件 行业 的政策导向集中在4个方面:鼓励零部件制造厂商融入跨国汽车集团全球采购体系;鼓励零部件 行业 通过结构调整、并购重组形成数家大型零部件集团;支持在关键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范出口秩序,形成有序竞争。

2、《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采购体系

相比1994年的《汽车工业 产业政策 》,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专门设置第八章“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在融入全球采购体系、集团化发展、提高研发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

3、《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 规划 》支持零部件企业整合、鼓励出口

《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 规划 》第二章第三节提出“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主要以支持零部件企业整合、形成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同时提出零部件出口的总量目标和结构调整方向:

“到2010年,经过整合后的中间零部件供应商整体数量减少70%,培育培养5~10家具有规模经济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20~30家一级供应商,250~350家二级供应商,1250~1500家三级供应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再用5年时间发展出2~3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争取到2020年成为全球零部件生产大国、跻身国际零部件工业强国。”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政策外,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通过对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按照整车征收关税的政策举措,侧面起到鼓励零部件本土化、国产化发展的作用。

二、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采购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使得中国成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最理想的投资场所,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小企业来华扩展业务。据统计,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合作企业,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均在中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外资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达500家,很多跨国公司还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中国设立了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中国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

另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交流更加及时、方便。当然,这种国际国内市场统一化的趋势是渐进的,它受到不同文化、教育、观念、技术、标准、制度等制约。

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分析

中国有庞大的将近2亿的“中产”阶层, 研究 表明中国的人均购车年龄为35岁,而美国为50岁。购买者年轻化的趋势,说明在这个阶层中,消费观念与父辈不同,享受生活观念突出,并且正在形成消费信贷的观念。

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对价格敏感,跟风消费。大部分人都是首次购买,对品牌认知度低,大约一半的人依据家人朋友的意见。消费者需要生产厂家和经销赏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攀比消费使的自主品牌在这方面不具有国外品牌的口碑优势。

四、技术发展环境 分析

通过20多年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我国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部分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技术引进和技术积累使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自身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水平和比较优势。要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产品水平,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实现汽车电子化。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正在实现与国际主流技术发展同步,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发展。随着汽车电子技术逐渐向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将具备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沈宁吾预测,未来汽车电子产品所占汽车制造成本的比例平均将达到30%以上。要保持中国零部件业持续快速地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业投资风险 分析

一、政策风险

由于汽车零部件 行业 的标准和法规体系一直被发达国家所控制,我国的零部件企业在产品出口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技术环节的制约,技术上的瓶颈限制了其进入其他国家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虽然跨国公司加强了在华采购,但贸易摩擦一直存在。对于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不断,这容易引致出口地区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

二、市场风险

1、来自外资/合资零部件企业的竞争

目前,我国政策层面上对跨国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没有具体的股权限制,因此,众多的跨国零部件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一方面供给中国市场,一方面作为出口基地,这势必带给本土企业更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国际著名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伟世通、德纳、李尔、伊顿等公司均在我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展开直接竞争。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5年在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金额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位,二者合计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56.35%,不同形态零部件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2、不能有效地进入全球配套体系

目前我国的零部件企业大多数研发能力弱,研发费用一般仅占销售收入1%-2%,而国外大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占5%-7%左右。在整—零关系进入战略合作、协同发展的新环境下,我国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无法适应同步化研发要求,不仅难以与新车型配套,还存在着被市场边缘化的危险。

三、金融风险

目前人民币表现出升值趋势,汇率波动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口价格、盈利状况甚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会产生影响。产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在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的上升也会对零部件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盈利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另外,政策层面上对相关产品的消费税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

四、技术风险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品生产技术以前多数是靠购买国外的技术而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非常少。

从整个 行业 来看,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非常薄弱,客观上造成企业无法从正规渠道转让和引进技术。多数生产厂家本身不具备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技术投入微乎其微,加之产品投资少、回报率高,诸多产品厂家不惜高价买入技术人员并许以诸多优惠条件,借此手段达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大公司的开发机制,导致大公司技术人员缺乏、断档,甚至唱“空城计”,大大削弱了大公司的技术实力。重视技术投入、提高自有技术水平将是该 行业 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业投资机会 分析

汽车零部件市场作为汽车 行业 的后市场,其需求正逐渐增大。按照国际运行标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左右,但现阶段中国汽车市场还没有达到这个比例,仅为1:1.05左右,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汽车市场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得到快速推进,逐渐有境内外的投资资金及生产技术流入中国汽车 行业 ,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汽车保有量也连续快速增长,这些利好因素将极大推动汽车配件 行业 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每年都以一个百万辆级数递增,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22.02%和21.84%。其中乘用车总销量超过了629.75万辆,同比增长21.68%,比起2006年多出了157.6万辆;商用车总销量为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5%。这意味着,中国在去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我国现阶段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特点为劳动密集型及原材料密集型,国外的汽车厂商及配套企业也正是发现了中国零部件产品的这一优势,我国零部件产品得以拓展到海外市场。优势有时也会变成劣势,多年来火热的市场使很多企业忽略了提高生产技术及科学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经过几次 行业 洗牌,各企业间的差距也被逐渐拉开,部分企业每况愈下。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渐增多,几大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吉利、奇瑞、华晨、长城、比亚迪相继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均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稳扎稳打,拓展渠道,自我提升,中国的零部件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邮购销售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
下一篇:医疗器械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