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当前 行业 存在的问题
1、渠道壁垒
基于传统的产品流通渠道,即从“生产企业”—“一级批发商(或代理商)”—“二级批发商(或代理商)”—“零售店”—“消费者”的模式已经逐步不适应国内日益发展的渔具市场的需求,而企业自设直营店的方式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整个渔具产业特别是流通领域,由于其产品的复杂性而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开店形成不可逾越的市场壁垒。
2、我国渔具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其中大部分却仍旧停留在“接单加工”的层面,鲜少开发并独创专属自己渔具产品,显然,一旦陷入长期的被动依赖状态,必将对我国整体渔具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3、国内的渔具生产设备较为陈旧,且材料供应渠道的不畅
也必然会对企业的加工能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今,效率即效益,“信息的不畅”也是导致企业发展迟缓的众多诱因之一,即对本 行业 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获悉较晚,亦阻滞了企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的可能。
4、劳动成本优势变弱
中国制造业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低成本劳动力,而这一优势却正被逐步消弱。究其原因,即社会经济的向上发展,成为促使本国人力价值不断攀升的主导诱因。
5、渔具制造业的扩张失衡,致使企业展开恶性无序的价格战
尤其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行业 的利润不断走低,从而一定程度地阻滞了的发展能力。价格的混乱,产品的鱼目混珠,不但影响企业的生存,甚至连同产品的向外出口,都将遭致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
6、“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不注重树立品牌意识
不发展自主的专利产品,以致挂有“中国制造”的渔具产品仍会因涉嫌侵权,而遭受国际市场的抵制甚至索赔。此外,“假冒”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故很多企业,因慑于声誉的损失而不敢公开宣传自己的产品,从而阻滞了销路、减少了利润,陷入到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 行业 未来发展预测 分析
1、渔具销售 行业 将进行新旧业态竞争,价格争战将持续硝烟弥漫
在渔具商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渔具生产企业为保障企业的生存和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把价格竞争作为促销和扩大企业界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价格争战中,渔具经销商和渔具生产供应商都以降价促销手段作为赢得市场的有效需求营销策略。目前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的决定权紧紧地把握在渔具生产供应商手中,而渔具经销商也大都跟随着供应商而进行相应的价格调整。在3~5年内,渔具经营企业在没有形成规模化、连锁化的营销体系之前,渔具生产供应商仍将是价格竞争的主体。
2、渔具零售业的加盟将成为新潮发展趋势
渔具商品供大于求,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和随着供、销方信息链接的通畅,渔具批发业将会逐渐萎缩。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商品流通和商品销售模式也将随着市场规律的要求,不断地作出相对适应性的变化。在这种严酷的市场竞争特别是价格竞争的情况下,许多发达国家的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减少商品流通层次,实现零售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发展商品零售业将是发展市场经济营销模式的重点和热点。由渔具生产供应商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且实现有目标、有制约的代理制或加盟制、商业连锁,供应商与零售商实现现汇买断交易,零售商不再依靠供应商的资金铺垫而滚动发展,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经销层次,在保有零售商应获利润的前提下,使零售商品直接同渔具消费者见面成交,强有力地发挥了市场价格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零售商的商品库存有计划地大量压缩,亦必然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这种销售模式在局部试行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覆盖率和良好经济效益。
3、整个渔具 行业 将逐步贴向品牌化发展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下,集成度的迅速提高是渔具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优胜劣态的竞争结果,随之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亦更加趋于明显,追求品牌效益和品牌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将会成为渔具生产供应商的追逐目标。故实施代理制、加盟制和连锁制,则是实现市场营销统一管理、广告宣传统一策划和支持、统一商品物流配送、统一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的运营前提和保证。
4、渔具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07年我国全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汽车的消费增率是11%,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民的消费结构的升级且加速走进高水平生活的状况。如今,高压的竞争环境、劳碌的社会生活,促使人们愈发地渴望从娱乐当中获得自我释放。人们对“垂钓活动”的青睐正呈上升趋势,且有居于主流的趋势,从而很大称度上带动了渔具市场的需求并牵动整个渔猎工业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
诸如:群众性钓鱼活动在短期内仍会受到非正式钓场环境的制约,以及在休闲活动中所发生的其他方面的转移分流等等,故钓鱼消费群体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此外,青年和中年钓鱼爱好者特别是收入较高,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年消费者明显减少,青年和妇女钓鱼爱好者群体也随之滑落,而老年钓鱼爱好者的数量则有所上升,故老年钓鱼好者将成为渔具消费的主体。
5、渔具产品的种类将更趋于高档化需求
以目前的渔具营销市场情况 分析 ,低档普及的消费品种将会逐步减少,相反,高档的渔具产品将被持续看好。随着未来农业人口逐渐转入城市和实现城市化,渔具消费不可忽视的由大中城市拓向小城镇和西北部地区;海钓的兴起和发展将会给东南沿海的渔具营销带来发展的空间。少数国外渔具零售商将会抢滩我国渔具市场。
在主渔具的钓竿、渔线轮与钓鱼辅助用品的钩、漂、线、坠、抄网、架竿等消耗杂品,按国际营销统计比例划分为各占50%,将会变化为主渔具占销售总额的45%左右,其营销利润区为辅助渔具中的杂品、饵料以及高档钓竿、高档渔线轮等海钓用品方面。
第三节 行业 投资前景 分析
1、渔具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渔具制造业普遍以“改制、扩张”为主要的发展策略,且许多企业正拟从旧的管理体制向新的股份制转变,即说明本 行业 的民营成分迅速扩充的事实。如今,土地购买及改建现代化厂房已成为国内渔具企业的头等大事。除了资本扩张,渔具工业还出现产品延伸的扩张、边缘产品的扩张及兼并的扩张。然而,扩张渔具企业是一回事,而改变自己经营的思维模式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才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进步。
1)中国渔具制造企业的分布比较集中
首先以威海为国内最大的渔具产、出基地,此区域内的渔具生产企业约300家左右,占全国渔具总出口额的50%;其次是宁波、慈溪和东莞,他们则大多以生产渔线轮、渔具配件、钓鱼配件为主。此外,我国的香港、台湾及海外独资组建的制造厂,其丰厚的出口利润,已在我国的渔具市场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中国渔具制造商的规模相差悬殊
如较大的光威集团,每年渔具及相关产品的销售额约6250万美元,出口产品占总销售额的40%;中等规模的年销售额一般在1000万-4000万美元左右,例如威海亿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而小型的制造企业的获利很低,甚至只能勉强维持。事实上,国内现仍以中小型渔具企业居多,并占总数量的90%以上。故面对日趋成熟并逐步多元的市场需求,对本 行业 亦提出了“更规模化、更专业化”的转变及发展要求。
3)中国渔具制造企业正拟向多元化经营发展
囿于渔具加工贸易利润的日渐微薄,促使业内的价格竞争更显激烈。针对如此情况,国内渔具制造企业基本定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向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即除原有加工外,亦拟对渔具原材料、市场销售及品牌的经营方向延伸;而另一种则是向产业方向拓展,诸如投资房地产、组织与钓鱼相关的旅游及俱乐部等等。
2、本土渔具业流通概况及与国际比对
我国目前现有大盘渔具批发商为100-200家,中盘700-1000家,小渔具店则20000家左右。其中以“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所构成的传统模式居为主导流通方式。但也非绝对,零售商还可通过以下渠道购买渔具产品:如制造商的直营店、参加渔具展销会、或者是以等同甚偶尔低于批发商的价格直接至工厂拿货,故中国的批发商在中国渔具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要比欧洲国家弱。
1)从本产业的价值链进行比较
众所周知,价值链的构成分为生产、加工利润、市场推广、销售利润及品牌利润,其中,生产和加工通常只占总数的15-20%,市场及销售占40-50%;品牌占20-30%。事实上,国内的渔具企业还大部分停留在产品的加工阶段,所创利润本身就已微薄,再加上企业间恶性的价格战,则更是大打折扣。而国外的渔具制造业的利润就较之丰厚很多,其来源比较多元化,即可来自专利、品牌以及市场销售等诸多方面。
2)从渔具的专利及品牌看
国外的渔具企业基本都有专属自己的品牌,而国内能做到完全拥有的却寥寥无几,至今也只限于某些大的企业。换言之,中国发展中的渔具 行业 ,仍存有太多的利润空间可利用,故如能注重不断地向世界品牌保持靠近,则在未来的竞争中,我国的渔具企业必将有更多的取胜机会。
3、从该 行业 的生产设备来看
我国的渔具制造业还处在设备陈旧、材料供应渠道不足的状态,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渔具的加工能力及质量,而国外于这方面的问题却较少,且此 行业 的技术水平已达至相当的水准。故我国的企业需要不断地扩充技术实力,才能确实地达到与世界品牌对弈的水平。
4、从整个 行业 的发展环境来看
中国企业还仍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而国外的渔具组织或协会却有相当强的
行业
职能,他们在维护国内市场秩序、保护自然资源、管理钓鱼人、对企业的资助和培训、信息的提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故我国渔具
行业
也当对此有所借鉴,通过实践不断地积累属于自己的有效经验,并找到真正适于本国发展的更加行之有效的产业模式。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