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资金申请)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6 09:30:48

(一)发展现状

1、世界石油产量略有增长

2006年全球原油及凝析油产量约为36.24亿吨。分地区来看,石油产量增幅最大的地区是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增幅达4.3%,其中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贡献最大;西欧地区石油产量降幅达10%,主要是由于挪威、丹麦和英国的产量较低;北美和拉美地区的石油产量略低于上年水平,其中加拿大和巴西的产量有所上升,而墨西哥和美国的产量略有下降。

2006年欧佩克石油产量为14.83亿吨,比上年略有下降。产量下降的主要国家为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而科威特和卡塔尔的石油产量有所上升。

从石油产量排序来看,排名前5位的国家与上年相同,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石油产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国家有阿塞拜疆(增产41%)、安哥拉(11.9%)、哈萨克斯坦(6.6%)、伊拉克(5.8%)、阿联酋(5.6%)、加拿大(5.5%)和巴西(4.7%)等。

2、世界石油储量缓慢增长

2006年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继续小幅攀升至1804.72亿吨,增幅为1.93%,而上年增幅为1.16%。欧佩克成员国拥有的石油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为1236.09亿吨,约占全球的68.5%。其中伊朗、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石油储量略有增长,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有所下降。

分地区来看,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的石油储量大幅增加25.98%,至136.97亿吨,主要原因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较以往激增233.33%;非洲地区的石油储量增幅也高达12%;西欧、中东以及西半球地区石油储量变化不大;而亚太地区石油储量则大幅下滑了7.15%。

分国家来看,石油储量增长较大的主要生产国除哈萨克斯坦外,还有安哥拉(增幅为47.82%)和阿尔及利亚(增幅为8.11%)。石油储量降幅较大的主要生产国除中国外,还有墨西哥(降幅为4.12%),其他国家和地区变化不大。加拿大石油储量仍居世界第二位,拥有油砂储量238.36亿吨,常规石油储量7.12亿吨,储量规模较上年略有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石油储量近3年来首次上涨,涨幅为2%。涨幅最大的三个州依次为得克萨斯、怀俄明和蒙大拿。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统计,2005年美国新发现的石油储量总计为10.5亿桶,其中新油田增储2.05亿桶,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尽管近期几大深水发现尚未计入探明储量,但美国2005年的石油储量接替率仍高达122%。

(二)基本特点

1、国际油价出现拐点

在整个2006年,油价前升后降并出现拐点,但仍然在高位盘旋。2006全年WTI原油期货平均价格约为66美元/桶,比2005年高出9美元。在2006年年末,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60美元/桶附近徘徊。

在此期间,欧佩克(OPEC)一揽子油价长期高于50美元/桶,这为OPEC成员带来了巨大收益。同时,OPEC也希望能保持长期的油价稳定和供需平衡。因为过高的油价将刺激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这对石油价格和OPEC组织的长期发展都将不利。为了进一步增加在市场份额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该组织已经开始筹备吸纳新成员,申请成为OPEC成员的包括安哥拉、苏丹和厄瓜多尔三国。

2、油价对上下游产业影响各异

油价的高位运行给处于上游的企业带来了巨额收益;而对于没有上游油气资源的非一体化石化和化工企业而言,则造成成本大幅上升,利润严重受损。

2006年的平均油价比2005年增长了16%,这为上游的石油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在美国《财富》杂志排出的2006年世界500强中,石油巨头占据了榜单的重要位置。其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排名全球第一。国内的两大公司中石化(Sinopec)和中石油(Petro China)的排名也进一步提升。

油价的上涨大幅提高了石化企业的原料成本,而拥有油气资源的一体化企业影响相对较小。以聚烯烃生产商为例,这类企业大多是炼化一体化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势力和价格转嫁能力,因而受到的影响较小。其他没有上游资源的化工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等生产企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内知名的PS生产企业汕头海洋第一聚苯公司业绩下滑,被韩国SK集团收购。

3、炼油 行业 继续稳步发展

2006年全球炼油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总炼油能力达到42600Mt/a。比2005年增加6.8Mt/a,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创历史新高,全球炼油厂的总数保持相对稳定

就地区而言,亚太地区增长相对较快,炼油能力增加了5.25Mt/a。北美、东欧和中东地区也都有小幅增长,而非洲、西欧和南美地区等其他地区炼油能力有所下降。

在各大炼油公司中,埃克森美孚和壳牌(Shell)的炼油能力排名仍居前两位。作为亚洲最大炼油企业的中国石化在全球排名第三,而另一家中国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名列第九。

2005年12月,BP将子公司亿诺以90亿美元出售给英力士(Ineos),交易包括BP位于苏格兰和法国的两座炼油厂,总能力近20Mt/a。而在2006年,中国石化海南炼化8Mt/a的炼油厂投产,广州石化等下属企业也相继完成扩能。此消彼长,BP炼油能力从世界第三降至第四位。

4、石化 行业 景气带动相关产业

近年来油价的高涨和需求的增长大大提升了石油化工 行业 的景气程度,也繁荣了石油化工相关的运输、仓储和工程建设 行业 的发展。石油和化工产品全球贸易的增长大大带动了大型船运和油品、化学品储存设施的建设。

此外,石化 行业 的景气刺激了投资者兴建了大批化工项目,使工程建设市场进入鼎盛时期。根据预计,这一趋势从2004年开始,将持续到2009年前后。由于中东地区丰富的廉价原料和中国的巨大市场,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在这两个地区投资建设的化工项目日益增多。

5、高油价催生石油替代战略

高油价让替代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风能、太阳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质制油等成为热点话题。其中与传统的石油化工 行业 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天然气合成油(GTL)、生物质制油(BTL)和煤制油(CTL)。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替代能源技术的产业开发。日本企业在油电混合动力方面目前占有领先地位,而美国企业则大力开发燃料乙醇。

中国政府也已经启动替代能源战略。在山西、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已经开始了甲醇燃料替代汽油的试验 研究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的全部和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的部分地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此外,大规模的煤基甲醇、二甲醚、煤制油和新型煤化工项目也已经陆续开始启动。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比当前的油价水平,开展煤制油与煤制烯烃项目经济上可行。为此,以神华、兖矿、山西潞安、中煤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着手开展项目。

6、并购重组凸显三大特点

2006全球石化 行业 的并购重组依然活跃,并表现出金融公司直接参与,欧洲公司交易踊跃,和中国企业步伐加快这三个明显的特点。

与以往作为并购交易的融资伙伴不同,近两年来,一些金融公司直接参与化工 行业 的并购。2006年9月,GE宣布与阿波罗(Apollo)投资公司签署协议,将旗下业务包括有机硅和石英的GE高新材料集团出售,涉及交易金额38亿美元。

欧洲是并购重组最活跃的地区,其中又以德国最为突出。在2006年最大的一笔交易就是德国林德(Linde)气体公司以164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英国氧气公司(BOC)的收购,巩固了其在工业气体 行业 的领先地位。德国公司参与的其他重要交易还有巴斯夫(BASF)收购催化剂公司恩格哈德(Engelhard),和巴斯夫收购德固赛(Degussa)的建筑化学品业务。

从2005年开始,中国大型企业开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军海外油气市场,成败参半。在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Chem China)成功完成了三桩海外化工业务的收购。

7、欧盟REACH获得最终批准

2006年12月18日,欧盟正式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REACH),这标志着三年来备受争议的欧盟化学品政策获得最终批准,将于2007年6月作为法律正式实施。欧盟化学品政策正在积极地稳步推进。

虽然欧盟推出的化学品政策引发了业界的诸多忧虑,包括化工企业的成本增加,化工 行业 的失业人数增加,化工产品的价格提高等;但是欧盟对该政策的付诸实施的态度坚定不移。REACH将对约3万种常用化学品通过注册、评估和许可这三个环节实施安全监控。按照规定,企业必须向设在芬兰赫尔辛基的新主管机构注册其生产的化学品,并列出其潜在危害。相关产品只有在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欧盟市场销售。

8、中东与中国企业影响力提升

分别以原料和市场的优势吸引外资,近年来中东和中国大陆的石化 行业 发展有目共睹;但进入2006年后,数据表明,这两个地区本地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东乙烯产能已经超过10Mt/a,成为全球重要的石化生产中心之一。除了在当地开采石油和兴建下游装置以外,一些中东企业还发展到在国外投资项目。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与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合资参与了中国福建大型乙烯项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近几年的表现显示出其在全球扩张的欲望。

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化学品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得益于经济增长带动的需求,中国的大型企业石化企业在近几年获得了极快的成长。中国石油是亚洲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中国石化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炼油企业,全球排名第七位的化工企业。中海油(CNOOC)通过建设炼油厂和乙烯装置,也在拓展规模,成为一体化的石油化工企业。此外,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加快了海外收购进 行业 务重组的步调,在 行业 影响力与日俱增。

(三)主要国家发展概况

1、美国

1)需求 分析

2006年美国石油需求量为日均2060万桶,而2005年和2004年的石油日均需求量分别为2080万桶和2070万桶。

同时,美国国内原油生产下降了1.1%,日均产量略高于510万桶。由于一个主要的输油管道关闭,阿拉斯加州原油生产减少了12.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06年美国燃料油需求下降主要是因为很多工业和电力设施改为使用价格较低的天然气。由于航空公司尽力节约,飞机燃料油日均需求量下降了2.8%,降到160万桶。但是,汽油日均需求量增加了0.8%,升至920多万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在内的其他成品油日均需求量增加1.3%,增至大约420万桶。

2)原油进口情况

2006年,美国累计进口原油50600万吨,比2005年减少30万吨,下降0.1%。美国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国家。

从美洲地区国家进口原油23625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下降0.02%,占进口总量的48.7%以上。原油进口主要来源于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三国,分别占进口总量的17.0%、15.4%和11.2%以上。

从中东地区国家进口原油11190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增长0.4%,占进口总量的22.1%以上。原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三国,分别占进口总量的5.8%、1.8%和14.1%以上。

从非洲地区国家进口原油10055万吨,同比增加490万吨,增长5.1%,占进口总量的19.9%以上。原油进口主要来源于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三国,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6%、5.2%和10.1%以上。

从亚太地区国家进口原油240万吨,同比减少75万吨,下降23.8%,占进口总量的0.5%以上。亚太地区原油出口国家为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从欧洲地区国家进口原油1110万吨,同比减少605万吨,下降35.3%,占进口总量的2.2%以上。欧洲地区原油出口国家为挪威和英国。

3)美国基础化学品收益高

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困扰,美国GDP增长率从2005年的3.6%回落到2006年的3%,但预计明后年化学品生产仍将快速增长。据美国化工协会(ACC) 分析 ,2006年美国化学工业开工率高于2005年,预计2007、2008年将分别达到77.5%和79%。化学工业效益也将反弹,2005年化学工业税后净收益提高近31%达600亿美元,2006年收益会继续提高超过12%约达670亿美元,2007年可望增长约7%。效益回升主要由于基础化学品和石化产品收益提高,2005年美国石化效益尤其是乙烯和主要衍生物效益达到峰值,2006年仍是一个快速发展之年。

2、日本

据ACC统计,日本化学品生产量增长率从2004年1.7%下降至2005年的0.7%,但2006和2007年增长率将分别为1.7%和1.9%。日本领先的化学公司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仍处增长态势,产品价格的提高弥补了原材料费用的上涨。鉴于日本国内和海外需求强劲,住友化学公司2006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增长28%至682亿日元,预计2006年全年净利润增长14%至910亿日元。三井化学公司2006年全年净利润将从上年350亿日元增长到400亿日元。信越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长13%至1500亿日元。

3、印度发展速度加快

不仅中国拥有发展潜力,印度和东欧也是发展中的市场。2006年,印度成为世界第十二位化学品生产国,化学工业销售额预计从320亿美元/年增长到2010年600亿美元/年。印度化学工业总产值为1.3万亿卢比(283亿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位居第三。截至2006年,印度拥有8套乙烯联合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280万吨/年。

4、欧盟加紧乙烯扩能

据经合组织 分析 和预测,欧盟GDP增长率由2004年1.8%下降至2005年1.4%,但2006年反弹至2.1%。在化学工业中,石油化学品的产量增长率由2005年的5%降至2006年的3.5%,欧洲乙烯的表现可说是06年的最大亮点。

2006年欧洲240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生产乙烯216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90%,但乙烯仍然供不应求。为改变紧缺状况,欧洲一些生产商加大投资进行乙烯扩能。壳牌公司投资1.5亿美元对荷兰莫尔迪克乙烯联合装置进行的大修于9月份完成。道达尔石化公司投资4亿欧元,提高法国卡琳和贡佛韦尔乙烯联合装置的竞争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中国蚀刻液简介
下一篇:数字电视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