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诊断试剂热点细分市场(项目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6 16:05:56

第一节 中国心血管诊断试剂

一、心血管诊断的基因革命

在刚刚结束的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72届学术会议上,波士顿的St.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报告了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生成的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随访结果表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改善。伊利诺州Evanston市的Evanston医院报告使用电视摄影机辅助释放VEGF,避免开心手术,操作安全可行,可能有益于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病人的痛苦。 

波士顿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报告了PREVENT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联应用压力介导转染(pressure-mediated transfection)基因治疗技术和常规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因周围血管病闭塞的下肢血管。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接受基因治疗的病人的移植血管的失败率显著低于未接受基因治疗者。这一 研究 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首次初步证实基因治疗可能使冠心病病人获益。

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的VEGF的VIVA试验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入选178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结果表明,操作安全,治疗的临床效果尚需更长时间随访。

组织工程哈佛大学医学院首先报告了在实验室使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生长心脏瓣膜的 研究 结果。已有6个工程瓣膜植入羊体内,5月后的结果令人鼓舞。 

基因治疗不只是限于实验室 研究 ,它已在20世纪末走向心血管医学的临床。基因革命并不遥远,基因革命就在我们临床医生的身边。我们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准备迎接新世纪基因革命的热潮。

在过去的一世纪,风湿热被征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被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得以识别,加深了我们对危险因素在胆固醇斑块发生和发展中所起作用。诸如冠状动脉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溶栓疗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射频导管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新的技术进展层出不穷。我们这些活跃在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斗争的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 研究 者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不但为我们上一世纪所学所作所为感到自豪,而且要更加努力奋斗,在征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斗争中获取更大成就。

二、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发病情况 分析

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病率仅为5.1%,到90年代初就增至13.6%,到2002年时18岁以上人群已达18.8%,而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状态人群”竟高达70%以上。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 分析 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死亡人员中,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成为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人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诱发而成的,是诊治不及时、多年积累、逐步进展而成的。国内外医学界公认,除遗传因素之外,长期的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社会的现代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坚持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国际公认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三、我国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检测试剂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9月26日第5个“世界心脏日”时,在日内瓦发表的一份公报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2000万。预计到那时,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将成为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第一“杀手”

现在全球已经有近1/4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在这些人中,有1/3的人最终会罹患心血管疾病,最后其中的1/5会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因此,与心血管疾病的抗争不分区域、人种、国家,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据有关资料,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脑卒中将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心血管疾病对女性的威胁更大,目前欧洲妇女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已经占到每年死亡人数的50%以上。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日前在2005雅培心血管学术巡回研讨会上告诉记者,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中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7000万人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数都超过1.6亿,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了中国的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呈爆发性增长。他介绍说,从1984~1999年,北京市35~44岁男性公民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了156%。 

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要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设立六条防线: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事件、防后果、防复发、防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标志物 

合理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心脏标志物,对于心血管疾患的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维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心肌受到损伤后,一些平时并不进入血液的心肌蛋白被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液检测,会发现它们升高,从而判断出心脏受损,这些蛋白就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自从1954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首个心脏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医学工作者陆续发现许多心脏生物标志物,其中部分心脏标志物已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心脏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了方便、准确、非创伤性的诊断检测依据。 

理想的心脏标志物应该具备几个特点:高度的心肌专一性、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血浓度与受损程度成正比、增高后持续时间较长、检测方法方便快捷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心肌标志物能够完全符合上述所有的标准,但有些产品已经非常接近这些要求,例如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推出的检测心肌梗死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心衰的B型利钠胎(BNP)等。来自瑞士的心脏病诊断专家Dr.GertPrintzen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心脏病的诊断进展主要依赖生物医学的发展,更多地将cTnI、BNP等用于心脏病诊断上,经过多个跨国性 研究 证实了其对心脏病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现在,它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监测的新一代标准。 

雅培制药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军告诉记者,与以往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比较,心脏标志物有一些特有的优势,首先是诊断及时准确,传统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式,特异性和及时性都不够。例如心脏超声检查,医生的经验对于诊断的结果可能起到决定的作用。再例如通过X光片检查心衰,一定是患者的情况非常严重了,在X光片上才会有明显的改变。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而一旦心脏受损,心脏标志物会立刻体现出来,而且非常特异,假阳性很少,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其次,可以指导治疗,检验药物的作用,随时调整用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及时方便的测量血液中的心脏标志物,可以及时监测治疗情况,指导用药,并判断预后。例如对于一些患者,经过治疗,血液中心脏标志物含量下降有限,就可以得知患者的预后不太理想。第三,符合药物经济学,可以为患者节约开支。例如检测心衰的心脏标志物BNP,检测一次的费用是100元人民币左右,而做一次超声心动检查,花费要将近300元。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众多,因此相关诊断和治疗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心脏标志物类诊断产品目前主要是由外资企业生产,除了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罗氏公司也有一些类似的产品。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尚属于发展阶段,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家对开发生物制品的重视以及业内人士的不断努力,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生物诊断试剂方面的差距能够不断缩小,从而有能力进军这个有着广阔前景的市

第二节 性病系列诊断试剂

一、中国艾滋病发病情况及HIV诊断试剂综述

截止至2003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为5780万,存活的感染者达3780万,且95%的病例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对两个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艾滋病。我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近年每年以20%-30%的比例增长。根据去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内地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总体上看艾滋病在我国还处于低度流行阶段。但在局部地区疫情已相当严重,河南省是我国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些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进入发病和死亡的高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的流行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局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近几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HIV感染者15088例,其中病人477例,死亡240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过40万。从病例反映的情况来看,青壮年是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二、中国性病系列发病率与发病情况 分析

1998年与1997年性病报告病例数比较

疾病 1998年 1997年 病例数
  病例数 百分比% 病例数 百分比% 增减(%)
淋病 299,130 47.31 224,331 48.64 33.34
尖锐湿疣 141,510 22.38 104,729 22.71 35.12
非淋性尿道炎 121,564 19.23 85,904 18.63 41.51
梅毒 53,768 8.50 33,668 7.30 59.7
生殖器疱疹 15,212 2.41 11,577 2.51 31.4
软下疳 826 0.13 719 0.16 +107例
性病淋巴肉芽肿 297 0.05 255 0.06 +42例
合计 632,307 100.00 461,183 100.00 37.05

第三节 中国肝炎系列诊断试剂

一、中国肝炎发病情况

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发病率很高的传染病,全球约有3亿人为肝炎患者。我国是肝炎病的高发区,80年代末,上海肝炎大流行,创下了31万多名肝炎患者的纪录。可以说,肝炎已成为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急性肝炎病例,其中甲型肝炎占半数(50%),乙型肝炎占20-25%,丙型肝炎占5-10%,戊型肝炎约占10%,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总流行率为81%,其中农村人群的流行率(84%)高于城市人群(73%),年龄的特异性差别存在于小于15岁的儿童人群中,高达60%我国被定为高流行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总流行率为59.17%、感染率为57.6%、携带率为9.8%,农村高于城市,南方多于北方。同时我国也是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相对高发区,丙型肝炎病毒的总流行率为3.2%(0.9~5.0%),戊型肝炎病毒的总流行率为17.2%(7-46%),感染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慢性肝炎的危害一是能通过血液将乙肝传染给他人,二是会激发肝纤维化。目前慢性肝炎的治疗药物很多,例如干扰素、阿昔洛韦、拉米夫定等,以及上百种降酶药,然而,临床治疗却不够规范,滥用药物现象比较严重。

二、中国肝炎标志物检测试剂市场

常见乙型肝炎标志物组合及其临床意义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g HBcAb HBcIgM 传染性 临床意义
+ - - -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乙肝病毒携带者
+ - + - - + - 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 - + -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
+ - + -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炎一般较严重,病毒复制活跃
+ - - + - + -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低度
- - - - - + - 无/弱 过去感染;低水平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 - - + - + - 新近感染的恢复期,HBsAb尚未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低复制期
- + - + - + - 乙肝病毒感染恢复阶段,HBsAb短期出现
- + - - - + -  
- + - - - - - 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力,或非特异性反应(偶尔也见于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期,可能有传染性)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

一、肿瘤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1、肿瘤标志物及其意义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由肿瘤组织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也可释放至血液中。一般而论,有的肿瘤标志物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 分析 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这类肿瘤标志物称为体液TM。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生的非正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TM之列。由于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如激素受体,白血病表型等,故把这类物质称为细胞TM。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至今不明,因此,TM的定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肿瘤的 研究 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故有人将肿瘤标志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早在1846年,BenceJones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液中发现一种特殊蛋白质,患者的尿在一定pH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出现蛋白沉淀;当温度升至100℃时沉淀消失,再冷却至40~60℃时又可重现沉淀,故又名为凝溶蛋白。它可被氨基水杨酸,三氯醋酸,硝酸和盐酸沉淀,这就是临床医生所熟所的本2周氏蛋白,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体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人们称本2周氏蛋白为第一个肿瘤标志物。

2、几种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粗粗分类有癌胚抗原类,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和细胞表面肿瘤抗原类等6大类。前4类称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后两类称细胞肿瘤标志物,目前大都已可用于临床检测。

(1)AFP:到目前为止,AFP仍然是肝癌的最佳标志物[1],肝细胞癌时AFP升高,>100ng/ml有诊断意义[2],除此之外,还有γ2GT,RNAase同工酶,AKP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β22微球蛋白相关抗原等。在肝癌的检测中,以几项标志物协同使用,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2)CEA:CEA是最早用于肺癌的诊断[3,4],特别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将CEA和总唾液酸蛋白(TS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或CEA与降低钙素以及ACTH联合检测能对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在肺癌的基因检测中,往往以检测P53基因和RB基因的表达为主。肺癌的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如能结合细胞学的检查,其价值就更大。另外CEA还可以作为消化道肿瘤判断预后和疗效的常规检测指标[5~7]。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1971年,Hara首先发现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浆的主要成分之一;1979由Wang等从前列腺肥大症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量34kD。编码基因定位于19q13,PSA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导管上皮和粘液内,具有糜蛋白酶样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血清PSA除了作为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外,还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控,90%术后患者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

(4)CA1929:是一种粘蛋白的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能被鼠单克隆抗体1929识别得名,在血清中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人胰,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循环中的胃肠癌相关抗原[7,8]为常用的肿瘤免疫诊断指标。CA1929作为胃癌相关抗原[9],过去多用RIA及EIA法进行检测,虽然其检测敏感性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在试剂的稳定性及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实用性常受到限制。近年美国雅培公司推出IMX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系统,应用该方法测定CA1929达到了快速,准确和稳定,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手段。

3、合理选用肿瘤标志物

同一肿瘤可含有一种或多种TM,而不同或同种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既可有共同的TM,也可有不同的TM。因此,选择一些特异较高的TM联合测定某一肿瘤,有利于提高检出的阳性率,而且,合理选用TM,常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数月鉴别出复发和转移。

常用联合检测TM的组合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常导致特异性下降。因此,TM的组合测定应用同时考虑灵敏度,特异性。几种常见肿瘤的常用联合检测“谱”如下:结肠癌:CEA,CA1929是首选,其特异性达到80%以上[10]。小细胞肺癌:CT+NSF有较高的敏感性(87。5%)和准确性(78。3%)[11]。如CEA,CA1929+α1酸性糖蛋白(AGG),C反应蛋白,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其敏感性,特异性皆较为理想。胰腺癌:CA1929对胰腺癌的诊断已较好,如加上CA125,CA50及DU2PAN22(一种胰腺癌标志物)则可把诊断率提到90%以上。肺癌:单用CEA对肺癌诊断已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如加上NSF,唾液酸,CEA,SCC则特异性更高。细胞角蛋白19加CEA对小细胞腺癌诊断率达78%,可与AFP诊断肝癌媲美。乳腺癌:以粘蛋白型糖蛋白分子CAM26+CAM29+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2BB)和CAM26+CAM29+CA1523两个组合最好,敏感度可达94%和96%。卵巢癌:CA125+CA1929和铁蛋白等皆是较好的联合,其他许多检查尚不成熟。胃癌:由于尚无更特异和标志物,CA1929+CEA仍是目前较好的联合,有条件时可加CA7224,则阳性率更高[10]。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29对消失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明显提高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上介绍的各种联合也不是十全十美,有时联合检测的增加,虽然提高了敏感性,但是却降低了特异性。因此,在联合应用时,一定选准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作不同标志物的联合,再作仔细的 分析 ,才能使联合检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程度。

二、中国肿瘤发病率与发病情况 分析

传染性的逐渐被控制,恶性肿瘤--癌症成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在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为690万人,新发病例为870万。在中国癌症症也成了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每年递增1.8%,发病率则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农村恶性肿瘤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已成为农民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 

儿童肿瘤以白血病、脑瘤为主,分别占全部儿童肿瘤的38%和21%。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儿童患肿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

三、癌症诊断及治疗的未来方向

据美国生物科技网BIO.COM(2004/01/14)报道,在分子生物学的时代,肿瘤科的 研究 人员正在针对癌症发展之级数和所包含的蛋白质差异进行 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而诊断或甚至控制癌症细胞的生长,如此能使 研究 人员找出控制癌症的方法。

德州大学的 研究 人员发现癌症的这种标记,可以辨识变成癌细胞的细胞,也可以提供特殊肿瘤将如何治疗的指引。这些癌症条形码可以彻底改革癌症治疗,将目前针对身体某种部位的肿瘤治疗,进化为针对患者个人的特殊癌症而进行治疗。 研究 人员表示,在未来五到十年中,患者肿瘤中的蛋白质将告诉我们重要的信息,可以了解他们的癌症本质和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并通过基因和蛋白质筛检来协助治疗。

第五节 SARS推动了诊断试剂研发

SARS爆发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非典侵袭。例如河北拨款1000万元购置非典检测、救治器械和药品。2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全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会议决定,中央财政设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基金总额二十亿元,从总预算预备费中安排。主要用于: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西部困难地区县级医院的应急改造和购置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医疗设备;支持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技攻关等。

可见国家对SARS的控制非常重要,而且在资金上也有支持;对于SARS诊断的审批也会加快。这对于SARS检测试剂是一个利好的政策。但是SARS试剂的市场前景更多的是与SARS疫情的走势有关。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或者消失,市场前景就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医学专家范奇医生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在未认清它的真面目之前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它有可能继续肆虐,并可能会出现多个变种。范奇医生列举了“非典”走势的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非典”将在一个并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内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第二种是“非典”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急速爆发;第三种则是“非典”也有可能像人们所了解的病毒性感冒一样,突发性地在较短的时间内流行,同时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失,但它还将在今后的某个时间再度出现,干扰人们的健康。

因此在SARS的流行趋势不明确的前提下,预测SARS检测试剂,或者是SARSPCR试剂的中长期市场走向也是一样的扑朔迷离。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内SARS检测试剂是很有市场前景的,而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很好的,即便在没有生产文号的前提下,同样可以采用特事特办的方法在各医院采用,尤其是在防治SARS政治化活动的大环境下,尽早地开发出SARS检测试剂是非常地必要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铁矿球团产品生产深度调查
下一篇:阳离子絮凝剂原材料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