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水泥成套设备 市场发展 现状 分析
一、国际 市场发展 现状
(一)国际水泥产业发展带动水泥成套设备发展
2007年全球水泥的消费量约为25亿吨,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自1997和1998年的经济挫折后,世界水泥的消费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最近几年更是稳步增长,并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其中,中国水泥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水泥的整体消费量。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水泥消费国,近年来水泥需求正在以9%的速度增长(与GDP的增长相符),而且没有减缓的趋势。水泥成套设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美国多年来一直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水泥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水泥进口国,尽管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影响了美国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同时部分国家对美国出口水泥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并未影响美国国内水泥的销售,水泥供不应求矛盾依然明显,价格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如此,美国毕竟不是以水泥混凝土为单一建筑结构的国家,木结构房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的水泥消费量一直徘徊在1亿吨左右,水泥成套设备需求很大。日本虽然是第四大水泥消耗国,但是其水泥和建筑部门仍然不是很乐观,对水泥成套设备需求依旧呈现出缓慢下降的局面。韩国,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受到严重损害,水泥成套设备需求量曾出现过大的起伏,但是随后几年很快恢复,近几年也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水泥消费量依然位居世界第五。
(二)国际水泥成套设备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随着水泥企业集团的不断兼并重组,几年前的世界10大水泥集团目前实力相当的分别是法国Lafarge集团公司、瑞士Holcim公司、墨西哥Cemex公司、德国Heidelberg集团公司、意大利Italcementi集团公司、意大利BuzziUnicem公司、葡萄牙Cimpor水泥公司、日本Taiheiyo公司、印度Grasim工业有限公司、爱尔兰CRH公司。目前,这10大水泥集团的生产能力超过世界水泥总生产能力的1/4。
2006年全球水泥消费量继续保持5%左右增幅,达到了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全球水泥市场仍旧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从而带动了水泥成套设备需求的稳步上升。原因有多方面: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7%左右;美国中东等地区大量生产线设备到了更新换代时期;高油价导致中东地区投资力度大增;全球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热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生产线转移等等。以上驱动因素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因此,此轮全球性水泥成套设备 行业 景气周期还会进行下去。
国外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新型干法,就是通过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以新型的烘干粉磨及原燃材料均化工艺及装备,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为代表的自动化过程控制手段,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生产出来的水泥。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新型干法线比例达到90%-100%。
二、主要国家发展情况
沙特是中东最富裕的国家,沙特需要接连上马数条规模较大的水泥生产线,这些水泥项目的合同金额合计高达十几亿美元。国际水泥成套设备的供应商有十几家,而若干年以来丹麦的“史密斯”、德国的“伯利休斯”、德国的“洪堡”3家供应商一直位居前三名,它们曾一度垄断了超过80%以上的国际市场份额,沙特水泥成套设备供应市场就是这些欧洲公司的天下。
越南设备安装总公司已通过总承包方式向汪秘30万千瓦电厂(3亿美元)、黄石140万吨/年水泥生产线(1亿美元)、容桔炼油厂第二、第三标段(2.3亿美元)等项目提供成套设备。越南工业机械设备总公司正准备向年产120-140万吨水泥生产线、年产15000立方米中密度板生产线和年产60000吨纸浆生产线项目提供成套设备。
美国国家水泥需求量在人均累计消费量达到12-14吨,年人均消费量为600-700公斤时达到饱和,随后消费量呈缓慢减少趋势。随着水泥消费量的逐渐饱和,水泥成套设备的需求也将趋向饱和。
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越南、阿联酋以及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对水泥成套设备的需求有所增加,其中从中国进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和装备就占很大比例。
三、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影响 分析
1、国际品牌实力强,冲击了国内品牌的竞争力
纵观国外品牌,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在结构上具有广泛性、互补性、配套性。也就是说,其产品的覆盖面比较广,而很多国内同行的产业机构相当狭窄,最少的只有两三种产品,而水泥成套设备又是一个很专业,应用范围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产品,几乎无法扩展和移植到其他相关 行业 领域。面对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国内企业具有竞争实力的屈指可数。
2、国际产品技术含量高,使得价格居高不下
国外企业大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经验和产品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其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操控技术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方面,都超出国内产品,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国内企业设备的关键技术几乎全部师承于国外,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就专利申请方面,大多倾向于实用新型专利,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明几乎没有,这就是国外设备的售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用户群定位倾向国外品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在国内的市场,大中型建筑施工单位在设备选择上依旧倾向于国外品牌,主要出于对产品可靠性、功能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惟恐国内产品无法保障。
四、我国水泥成套设备进军国际市场机遇与策略
(一)中国在国际成套水泥装备市场上的崛起
近5一6年来.,世界水泥工业发展新高溯的椎功下.我国成套水泥技术装备业抓住市场需求盛的机遇。在国内外两大市场上已经逐步成长壮人起来。正跻身世界第一流成套水装备供应厂商的行列.。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信国际合作公司等。以及FLS、Polysius、KHD公司和ZKG、JCR、W-C、Cembureau、OneStone等国际权威性专业期刊与咨询机构的查统计结果,2003—2007年我国成一套成套水泥装备及水泥工程总承包的出日项目.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按水泥年生产能力计、或按合同金额计,年平均都占有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的35%以上的份额如果汁人我国大陆平均越年新建近I00条新型千法(PC窑)水泥生产线的话,那么我国水泥装备制造业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成套水泥装备及其总承包的技术服务,在新增水泥产能方面大致占全球总量的65%;在合同金额方面约占全球总量的55%左右。2008-2010年的预测是,我国成套水泥装备及其服务对世界水泥工业新增产能及其基建投资的贡献率将分别达到70%和60%,甚至更多;海外项目的市场份额则可能上升到全球总额(除中国大陆外)的45%。
由此可见,我国的水泥工程总体设计、装备供应、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生产调试、售后服务等一条龙模式的工程总承包的规模和实力,在世界水泥工业基建市场上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无愧于是一个推动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新兴产业。
如今我国成套水泥装备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这样显著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在我国重化工领域中,与其他 行业 相比,的确是比较罕见,成效卓越。这些成效的获得应该首先归功于上世纪80-90年代,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水泥工业从欧美日诸国重点引进了17项关键装备许可证的正确决策;之后又经过了近20年认真地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研发创新、大量实践、不断完善的艰辛历程,终于结成正果。所以这是全国水泥界长期不懈努力而创造的硕果,也是“后发优势”成功的实践。
(二)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的“比较优势”
国际上公认的“竞争优势”理论有四个核心内容:(1)它必须是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性 行业 ,而不是任何政府或官方机构保护的垄断性 行业 ;(2)该 行业 必须拥有相当大或较大的国内市场;(3)该产业在国内必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而不是少数几个企业的独自经营;(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该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劳动力较密集的优势,从而转化为其产品及服务的廉价优势。当然,单纯的价格便宜并不是优势,只有在产品具备一定的国际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其价廉才能发挥相应的竞争优势。
显然,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完全符合上述四个核心内容所要求的国内外客观条件:
1、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政府在内都有一个共识,即水泥工业既不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第一类关键领域,也不属于基础性和支柱性的第二类产业领域,而是一个完全向全世界开放的充分实行公平竞争的 行业 。诸多国际知名的水泥公司和成套水泥装备厂商都属私营的集团或财团所有。中国中材和中国建材等集团虽然是国营企业,但国资委已十分明确它们均属于一般性的第三类产业领域(建材),而且完全是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规章经营运作的。所以水泥工业在国内外均处于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
2、如前所述,成套水泥装备产业在国内拥有非常大的市场,我国每年新建的PC窑水泥生产线约占全世界新建总数的50%。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需求,正是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登峰国际市场的坚强后盾与有力支撑。
3、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水泥工程总体设计院、大型水泥窑磨制造厂、重型立式减速机制造厂、水泥环保装备制造厂、各种水泥专用装备制造厂、各种电气与自控装置制造厂、水泥矿山采掘设备公司、工厂土建施工公司、水泥装备安装公司、各种零配件及生产消耗器材供应和维修厂商、以及水泥厂投产调试与生产操作管理的一整套完备的产业集群企业及其体系。其中达到世界水平的水泥工业设计 研究 院有4-5家,拥有经验丰富的水泥工程设计及科研开发人员超过3001〕人;专营或兼营各种水泥装备的大型机械制造厂有近百家;建筑安装公司有10余家;特大型和大型PC窑水泥生产集团更有数百家;还有众多中小型水泥备配件、零部件、损耗件、特殊专用器材设备公司;以及相应的配套维修公司等,全体水泥 行业 的从业人员多达150万人。这是一整套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容小视的推动国际水泥工业发展的发动机。
4、虽然现代水泥工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和自动化水平,但是在装备制造和建设水泥厂的过程中仍具有显著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尤其是当建厂进度紧促时,对劳动密集度以及施工组织管理的要求就很高。我国之所以能在国际水泥工程项目中占有35%的市场份额,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企业充分利用了劳动力价廉的优势,在相同的供货和服务范围的条件下,我国的价格往往是世界一流厂商的75%左右,而且承诺的建厂进度还比别人缩短20% 。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有关企业应该看到,时至今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必要再采用如此的低价策略去竟争了。随着中国成套水泥装备品牌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我们的营销策略应该从初始的“价廉物美”逐步转向“优质优价”,只要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就可以了,无需给海外客户优惠让利太多,应该适当计入我国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损失的代价,否则将会影响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是全面的、显著的;产业的附加值比较高,而且继续提高的空间还不小。这个产业当前所察赋的总体优势明显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质。因为这些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恰恰是我国企业所独有的。竞争对手纵然目前在品牌、科技与研发等方面尚占有较大优势,但是我国正在努力进取以冀缩小这些差距。反之,我国的一些“比较优势”却是它们无法模仿或复制的。再者,这些优势是具有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因而更加重了我国“比较优势”的法码。
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勇于改革创新,科学 分析 ,敢想敢干,瞄准国际市场高峰,把成套水泥装备产业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为国家创造更多更大的财富。
(三)策略建议
我们要抓紧市场机遇,大力巩固和提升我国企业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公信力和美誉度,培育具有世界一流资质与水平的大型中国企业集团。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强化资源整合,重组一个统领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的企业集团
要把目前这样相对较分散的各种资源集中统一起来,理顺各同类型企业间错综不清的复杂关系,清晰产权关系,整合重组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实力的“国家队”,一个统领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产业的国营企业集团。
以现代水泥工程项目总体设计和科研开发为龙头,优化整合装备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生产、售后服务为整体的一条龙运营机制。整合全国有关各方面的优势资源,统一组织机构,统一指挥调度。这样必将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事半功倍。
其实作为象水泥装备这样一个经济规模不太大的产业,我国有一家龙头型的国营企业集团就足够了。的确没有必要象现在这么多家,容易引起“内耗”。例如有些国际项目,我国往往会有好几家国企去参与竞争,并且还热衷于相互压价,打价格战,弄得国外客户和竞争对手都感到不太理解。实际上,这种现象颇有损于我国国企的形象,更不利于其企业品牌的建立。
2、增加政府信贷,为成套水泥装备出口提供金融支撑
2008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3000亿美元,建议国家在产业整合重组的基础上选择几家优秀的国企集团,授权一定的出口信贷额度,用于成套水泥装备的出口贸易。这一措施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企业以“优质优价”赢得更多的国际合同;另一方面还会提高我国成套水泥装备出口的国产化率,促进水泥装备的研发创新,加快技术进步,获得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加快国际登峰进程。例如2008年初,我国对白俄罗斯和尼日利亚等国的大批量成套水泥生产线总承包贸易的签订就是典范。
3、充分发挥现代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中应有的功效
现代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中的贡献可以归功于它的“四零一负”成果,即对环境的零污染;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水、废料、废渣的零排放;对天然矿物燃料的零消耗;以及对全社会各种废弃物的负增长作出一定的贡献。现今,“四零一负”在德国和北欧诸国已完成了50%}80% ,预计2015-2020年间将会基本付诸实现。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在“四零一负”的许多方面虽然已获很大成绩,但对利用可燃废物替代天然矿物燃料这一项进展滞缓。至今其替代率仍小于0.01 %,与德国和荷兰的60%与75%相比,差距甚大。而现今国际高端市场上通常都要求水泥厂具备烧废料的技术与装备,故而这一项易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肋”。
为了国际高端市场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现代水泥工业在国内循环经济中发挥更全面的功效,敦请政府主管部门摒弃过去立窑水泥遗留的阴影,为新型干法水泥工业得以施展其烧废料和协同处置城市垃圾与污泥的功能创造便利条件,这对于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明智之策。
4、挺进西北欧、北美等高端市场
我国水泥装备进人国际高端市场的各方面条件现今已基本成熟,所以这一价格上乘附加值更高的市场应该列入我们的志在必得的目标之内。我国现在必须加倍关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这里除了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保障必须是世界顶级的以外,在绿色壁垒、规范标准、知识产权、财务税收、金融法律、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部署。一旦机遇到来,即可有条不紊地向前进发,例如最近我国和法国拉法基公司签署的6x5000t/d框架合作协议那样。
第二节 国内水泥成套设备市场区域市场需求集中度比较
一、市场需求区域集中度比较
2006-2007年市场需求区域集中度比较 分析
单位:%
区域 | 2006年占有率 | 2007年占有率 |
---|---|---|
华北 | 14.56 | 12.20 |
东北 | 8.03 | 10.23 |
华东 | 48.47 | 48.60 |
中南 | 21.48 | 20.25 |
西南 | 3.39 | 3.58 |
西北 | 4.07 | 5.13 |
上一篇: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资产状况分析
下一篇:微波炉市场综合竞争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