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产业链及行业相关性分析(立项申请)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07 14:19:18

第一节 石化装备

一、 行业 相关性 分析

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石油和化工是高污染的 行业 ,据统计,石油和化工 行业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分别居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第一、四、五位。

这样的高污染 行业 ,在环境保护标准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石化 行业 的运营成本。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将是石化装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石化 行业 作为高污染 行业 ,需要安装污染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站会重点监测高污染 行业 ,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技术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为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石化企业逃避环境监测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石化 行业 的污染排放情况能准确地监测到,石化企业必须为排放污染物买单,也必须加大污染治理设备的投入,以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制造 行业 的技术进步加大了石化 行业 的运营成本,但同时也能为石化 行业 提供精确的污染监测数据,更有利于 行业 的发展 规划 制定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

二、石化装备业2005-2006年运行 分析 及未来预测

到“十五”末,中国石油化工装备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内市场仍有80%以上的石油化工装备被进口挤占。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装备国产化成绩不可谓不大,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还远远满足不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求。

石化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 行业 提供燃料和重要原材料的 行业 。目前国民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石化 行业 处于景气周期。因此,石化 行业 扩改建工程相继开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石化装备需求处于高峰期。

1、石化 行业 继续高速增长

全国石化 行业 今后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石化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30%,总计为300多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石化设备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对石化专用设备、重大装备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0%左右。

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需要压缩机20~30台,各种石化用泵1000多台;一个年产100万吨的乙烯厂,需要各种压缩机40~50台,各种石化用泵3000多台。预计“十一五”期间,对各种压缩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2000多台,对石化用泵的需求量将达到30000多台。

2、国内少数企业能生产加氢设备

总体来看,目前石化建设和改造任务比较集中,石化设备需求量大,制造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设备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交货期拖长,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以加氢设备为例,由于国内炼油能力不断扩大,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尽早实现石油深加工的目标,各炼油厂改造和新建加氢装置比较集中。由于加氢设备是在高温、高压、氢和硫化氢腐蚀的条件下操作,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很苛刻,加工难度也较大。就加氢装置中的反应器而言,它是炼油设备中质量要求最高、制造最为复杂、制造工序最长的设备。目前,国内只有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南京化工机械厂、抚顺机械厂可以制造。

加氢装置最大特点是上马快,令设备制造厂难以应付。目前国内外制造厂合同履约率只有70%,交货期普遍拖延两三个月。随着炼油化工生产装置规模扩大,炼油厂向单系列年产1000万吨方向发展,乙烯厂向单系列年产100万吨方向发展。设备大型化不是设备简单放大,需要在设计、制造和检验水平、运输、现场组装和热处理以及新材料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3、石化通用设备越做越大

在石化专用设备方面,常减压蒸馏装置单系列达到年产1000万吨,其中常压塔直径达到9000~10000mm,减压塔直径达到16000mm。催化裂化装置达到年产400万吨,其中反应器直径达到8000~9000mm,再生器直径达到15600mm。加氢装置规模达到年产200万~400万吨,其中加氢裂化反应器的外直径达到5000mm以上,壁厚将达到300mm,单台重量将达到1000吨以上。

煤液化加氢反应器直径达到5500mm,壁厚达到340mm,单台重量达到2040吨。单系列乙烯生产装置的规模达到年产80万吨到100万吨,其中裂解炉单台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15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年生产规模达到40万吨,其中反应器直径达到8000mm。PTA装置规模达到年产45万~60万吨,其中复合钛材氧化反应器直径达到7600mm以上。

石化设备大型化,也拉动了通用设备向大型化、高精度、长寿命方向发展。如在年产4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中,压缩机功率达到6000kW;年产30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用的往复式压缩机功率达到5000kW,排气压力达到20MPa。

裂解气压缩机是乙烯裂解装置中最关键的设备,流量达到261000Nm3/h,功率达到45000kW。丙烯压缩机流量达到164000Nm3/h,功率达到31000kW,乙烯压缩机流量达到19350Nm3/h,功率达到7400kW。高压聚乙烯超高压往复压缩机排气压力达到350MPa。年产45万吨PTA装置用的空气压缩机功率达到25000kW,给4.8万空分装置配套的空气压缩机功率达到23000kW。

面对石化生产规模重大变化以及石化设备大型化,不少制造企业在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上都不适应,过去攻关过的设备又要重新进行攻关,无论在设计技术,还是在加工技术、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无损伤工艺上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其他一些特殊设备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后加工设备挤压造粒机组,一直依赖进口。石化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DCS系统,也一直从国外引进。

第二节 电力 行业

一、 行业 相关性 分析

电力 行业 的主要污染源来自火力发电厂,我国排放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70%来自煤,而其中的50%左右来自火电厂。另外还有电力谐波污染、电磁污染等。

火电 行业 污染控制政策三转变:

1、由一般性的总量控制向火电等重点 行业 总量控制为主转变,同时兼顾钢材、有色、石化、建材等 行业 。

2)由以地方控制为主向地方和国家共同控制转变。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负责制定中低度污染源的控制计划;国家负责跨区域酸雨污染的控制,制定酸雨污染防治中长期 规划 ,提出火电 行业 排放总量分配方法,协调各地区间的总量控制。

3)将通过排污交易等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脱硫工作由单纯强调脱硫设施安装机数量向提高脱硫效果转变,实现脱硫成本的最佳化。

第一个转变使得火电企业成为未来电力 行业 的污染监测重点,既有重点监测企业,又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技术进步,必将更为准确地掌握电力 行业 的排污情况。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要求,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电力 行业 企业的运营成本,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技术的提高,也会让电力 行业 企业更为准确地把握本企业的排污情况,更为合理的制定治理污染物计划,有利于电力 行业 的发展。

二、电力 行业 2005-2006年运行 分析 及未来预测

2005年,面对原煤价格上涨且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电力 行业 树立大局意识,克服困难,基本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一)运行情况

1、用电情况

(1)全国用电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

200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46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增速减缓1.4个百分点。

(2)第二、三产业用电增速下降,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

2005年,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75.1%,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5%,提高4.9个百分点。 分析 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家用电器拥有率迅速提高;二是城市化加快。居民家庭户均人口减少,新增户数增多较快;三是城乡同网同价和城镇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的施行,大幅降低了居民生活电价水平,居民用电积极性提高。

(3)重工业用电快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继续加强

2005年,工业用电月度累计增长速度从二季度开始上升,四季度有所回落,但始终在13.2%—14.4%之间运行。全年工业用电18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7.9%和14.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7和2.2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速高出轻工业6.9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占工业用电的比重继续增加,达到79.6%,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 行业 用电增速明显回落,但黑色金属 行业 用电增长仍然持续强劲。

(4)各地区用电保持增长态势,但多数地区增速有所回落

分省来看,21个省份用电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海南、云南、内蒙、江苏和浙江用电增长迅猛,增速分别达到25.1%、24.1%、20.9%、20.5%和18.7%;而吉林、贵州、黑龙江用电增速不足6%,分别仅有1.7%、3.7%和5.9%。

(5)负荷情况

2005年,全国主要电网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合计33220万千瓦,同比增长17%,高于统调用电量增速2.9个百分点,高峰时段拉限电负荷有所下降,反映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其中,华东、华北和南方电网用电负荷增长较快,最高用电负荷分别达到8581、8035和5220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24%、22%和13.3%。

2、发电情况

(1)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水电情况良好

2005年,全年累计发电2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其中,水电发电量3952亿千瓦时,增长19.4%;火电发电量20180亿千瓦时,增长11.5%。2005年,多数水库来水偏丰,尤其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来水较好,对缓解供电紧张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地水电发电量同比增幅达到50%以上。

(2)发电装机情况

截至2005年底,全国合计装机50841万千瓦,首次跨越5亿千瓦大关,同比增长14.9%。其中,水电11652万千瓦,火电38413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66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等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的地区。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源实际在建规模约2.5亿千瓦。

(3)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开始回落

2005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为541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为3642小时,同比增加18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5876小时,下降115小时。全国19个地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出现下降,其中,内蒙、江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最多,分别下降518和308小时。

(4)电网项目建设情况

截止2005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25.19万公里,同比增长9.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86680万千伏安,增长15.9%。电网基建项目进展顺利,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正式投产,一大批在建的输变电工程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

3、电力供需情况

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经历了一个从非常紧张到较为缓和的过程。一季度,受装机不足、枯水、煤炭供应等因素影响,全国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比2004年同期增加2个),并且1月份的限电损失电量占全年损失电量4成以上。迎峰度夏期间减少为20个(同比减少3个),负荷缺口低于2500万千瓦;冬季进一步减少为12个(同比减少10个),拉限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大为减少。

4、电力 行业 经济效益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

2005年电力 行业 资产合计36474亿,同比增长8.5%,负债合计20663亿,增长11.5%。

(2)利润增长情况

2005年全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17310亿,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1038亿,同比增长21.4%。

(3)亏损情况

全 行业 亏损企业1280户,同比下降14%,亏损额127亿元,减少4.8%;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电力供应亏损企业下降,亏损企业数下降18.3%,亏损额下降1%。总体看来,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

(二)2006年电力供需趋势预测

1、用电需求增幅小幅回落

随着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高耗能 行业 的过快电力需求进一步得到抑制,电力需求增长趋势将进一步趋缓。预计全国用电量约27400亿千瓦时,增幅11%左右,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华北地区增长12.7%,下降3.8个百分点;华东地区增长12%,下降4个百分点;南方地区增长11.2%,下降1.3个百分点;华中地区增长10%,下降2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增长10.9%,下降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5%,下降2.5个百分点。

2、供需矛盾总体有所缓解,但区域性、季节性特别是时段性电力紧张的局面仍将存在

2006年,新增装机约7200万千瓦,比用电增幅预计高3个百分点;年初主要水电厂蓄水同比增加约三成;全年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运输“瓶颈”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将进一步缓和。预计全国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

从区域看,华北和南方地区偏紧,缺口都在600万千瓦左右(发生时间不同),主要在河北、山西、内蒙、广东、广西和云南;华东地区夏季备用偏低,其他季节基本平衡;华中、东北地区基本平衡,西北地区供大于求。从季节看,大部分地区用电紧张时断主要集中在夏、冬两季,但福建、云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青海等水电比重大的省区,春季和夏初受水库来水影响较大,因此春季和夏初也将出现局部用电紧张状况;从时段看,电力紧张主要还是反映在夏季空调负荷集中开启时段。

第三节 冶金 行业

一、 行业 相关性 分析

2004年冶金 行业 污染情况(水)



2004年冶金 行业 污染情况(大气)



2004年冶金 行业 污染情况(固体废物)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冶金 行业 对环境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物污染。几乎包括所有污染种类,因此,对该 行业 的环境监测应该高度重视,以免造成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行业 应该加强技术投入,以达到更为准确监测环境污染情况的目的。

二、钢铁 行业 2005-2006年运行 分析 及未来预测

2005年,全国钢产量突破3亿吨, 行业 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联合重组取得进展,国际竞争力增强。预计2006年 行业 增长将有所放缓,同时,企业利润下滑趋势值得关注。

(一)运行情况

1、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

2005年全年产钢34936万吨,比上年增钢6888万吨(2003年、2004年增钢分别达到3843万吨和5129万吨),增长24.6%;产生铁33040万吨,增加7265万吨,增长28.2%,产钢材37117万吨(统计公报数为3.97亿吨),增加7214万吨,增长24.1%。

(1)分地区看

产量增幅较大的省有:河北(产钢7386万吨,增长25.3%)、江苏(3285万吨,增长31.6%)、山东(3184万吨,增长61.1%)辽宁(3057万吨,增长18%)等。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有:山西、上海、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华北地区产钢11626万吨,增长23.4%;华东地区产钢11280万吨,增长29.9%,两地区的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2)分企业看

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有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莱钢、济钢、唐钢等8家企业。此外,500-1000万吨的企业有10家,300-500万吨的企业有13家。

(3)分类型看

重点企业产钢27884万吨,增长19.03%;产生铁24547万吨,增长22.5%;产钢材25051万吨,增长15.8%。重点企业钢、铁、材的增幅分别低于全国平均增速5.6、5.7和8.3个百分点。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79.8%、74.3%和67.5%,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7、3.4和4.8个百分点。

2、钢铁产品进出口基本平衡

2005年全年累计出口钢材2052万吨,同比增长44.2%;出口钢坯707万吨,增长16.7%。进口钢材2582万吨,下降11.9%;进口钢坯131万吨,下降66.1%。全年累计净进口钢材530万吨,净出口钢坯576万吨,钢铁产品进出口基本平衡。

2005年年初,在上年出口惯性作用下,钢铁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迅猛,在有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出台后,钢铁产品出口下降明显。钢坯、钢材出口在3月份达到最高的146万吨和221万吨后稳步下降。从三季度开始扭转了上年9月份以来坯材净出口的局面。尽管全年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数量基本平衡,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仍以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进口则为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价差300美元/吨左右。

全年累计进口铁矿石27526万吨,同比增加6718万吨,增长32.3%。

3、钢材价格急剧下挫

2005年钢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年初由于国内钢材新增资源增幅较低,以及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影响,钢材价格在一季度攀上历史最高位。之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钢材需求增幅放缓,加上 行业 内部产能集中释放,国内新增资源大幅度增加,价格开始下滑,并于四季度大幅度下挫。年末的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收于94.18点,比年初下降了31.03点,下降24.78%,钢材综合指数相当于2003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刚刚恢复上涨时的水平。

其中普通钢材价格下滑幅度比特钢大,板材比长材大。年末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等钢材价格与最高价位相差810-870元/吨左右,跌幅在20%以上,板材的价位相差1700-3400元/吨左右,跌幅在40%左右。

4、利润增幅放缓,投资增幅回落

2005年全年全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23691亿元,同比增长30.09%;实现利润1274亿元,增长0.96%,增幅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753亿元,增长16.42%,实现利润769亿元,下降10.62%。

全年完成投资2281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与去年同期大致相同。

2005年年末冶金 行业 钢材产销率98.39%,比去年同期下降0.98个百分点;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年末库存钢材498万吨,实物产销率98.9%,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5、 行业 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继续优化

钢材品种中,板材产量14314万吨,同比增产3476万吨,占钢材增量的48.2%,增长32.1%,高于钢材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板管比45.6%,提高2.2个百分点;钢筋、盘条等建筑钢材产量12828万吨,增产2037万吨,占钢材增量的28.2%,增长18.9%,低于钢材平均增长幅度4.2个百分点。

2005年企业联合重组取得新进展。鞍钢、本钢的联合重组,武钢与鄂钢、柳钢的跨地区联合,首钢入股水钢,河北六家钢铁企业整合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等等。钢铁 行业 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调整, 行业 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投资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逐步显现,导致钢铁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

1、产能集中释放,供求关系逆转

2005年钢铁月均日产水平总体呈逐月上升。即使在钢材价格大跌情况下,日产水平上升之势不减。1月份平均日产钢80.95万吨,逐月攀升,12月份达到103.4万吨;1月份日产生铁75.59万吨,12月97.8万吨;1月日产钢材84.23万吨,11月110.19万吨。

在产能加快释放的同时,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限制的政策也开始实施,钢铁 行业 新增资源大量转向国内市场。截至2005年末,新增钢的资源流向国际市场的比例持续减少到20.3%,也就意味着全年增钢6888万吨中有5500万吨左右的新增资源投向国内市场,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国内钢材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使供大于求的状况加剧。

2、利润空间缩小,亏损企业增加

2005年由于铁矿石大幅度涨价以及煤电油运价格的上涨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的深度下跌,一些品种跌进成本区,不少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出现亏损。钢铁 行业 和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呈逐月下降趋势,3月份当月全 行业 实现利润151亿元,重点企业93亿元,从9月份开始,全 行业 利润负增长,亏损企业随之增加。全 行业 亏损企业个数增长34.58%,亏损额增加1.54倍。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额增长1.85倍。

3、板材价格跌幅高于长材,加剧结构调整困难

近几年钢铁 行业 结构调整有了长足进步,板材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增长幅度一直大于长材,板管比不断提高,尤其是宏观调控以来,企业新增能力多为板带材,而长材的生产能力的增长则低于板带材。从发展角度看,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材的消费水平肯定将要提高。

但目前我国所处的阶段,对板材的消费需求也呈阶段性特点,今年国内钢材市场板材的跌幅大大高于长材也是这种消费需求的反映。相对于市场调节能力较强的长材,板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为下一步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

(三)2006年钢铁 行业 趋势预测

2006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预计钢材需求将稳定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大规模的展开,投资需求将持续扩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收入的不断增长,将推动住宅、汽车等消费的持续扩大。可以预料国内对钢材需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钢材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可能持久。实施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将由前两年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

同时,历经几年高速发展,钢铁产能快速扩张,供需形势发生变化,产能的增长快于需求的增长,供大于求的压力不断加大,今年钢铁 行业 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

2005年我国已形成4.7亿吨炼钢能力,还有在建能力0.7亿吨,今年的炼钢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即使考虑需求增长,产能释放也将对钢材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

2、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存在

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今年将继续在高位徘徊,且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煤电油运等原燃料价格也呈上升之势,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2006年的钢材价格将面临两头的挤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空间会进一步缩小,钢铁工业整体将走向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卷烟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下一篇:硅灰石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