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问题
1、生产规模小
我国高粱还处于无组织、无规模的生产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新品种推广,良种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因此不利于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商品收购,从而影响了高粱生产的管理和商品市场的形成。
2、栽培管理技术比较粗放
由于我国高粱多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瘠薄地、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上,造成产量偏低,误认为高粱是低产作物,因此,高粱生产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比较粗放。另外,人们对高粱生产中肥料的施用,合理密植,轮作倒茬,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没有很好地掌握和应用,因而影响了高粱生产水平的提高。
3、市场体系不健全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粱的科研、生产、销售等尚未形成一体化,缺乏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盲目性大,市场信息不畅,商品价格不稳,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尤其是国际高粱市场没有打开,单是东亚和东南亚高粱市场份额每年都在500×104t左右,但由于我国高粱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标准没能与国际接轨,因此高粱每年出口量非常有限,影响高粱生产规模的扩大。
4、产品加工水平低,加工技术滞后
我国高粱加工业,除了传统酿酒加工水平和技术有较大优势外,其他如饲料加工业、板材加工业、色素加工业、制糖加工业等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尤其是饲料加工,还没有把高粱籽粒作为配方饲料中的成分加进去,国外饲料中都加入10-15%的高粱籽粒,可以防治幼畜、禽的肠道疾病。如果我国在配方饲料中加进高粱籽粒,则会带动高粱生产的更大发展。
5、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减少,因此各级政府对高粱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在减少,各种科研设施条件得不到改善,仪器设备无力更新,使科研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后劲不足;尤其是从事高粱科研的人员队伍不稳定,或改行流失,使科研创新能力下降。从长远看,不利于高粱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 应对策略
1、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
建立生产基地,既是企业需要,同时也是基地种植户的需要。要结合当地地区实际,通过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发展高粱有机产品,扶持建立大型原料生产基地,既保证了企业原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又可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2、建设高产示范园区,改善高粱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生产能力。
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示范园区道路、排灌、水利、病虫防治等设施和土地整治工程进行改善,加强物理防治病虫以及配套沼气池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保障用水和排灌需要,建成高产稳产的有机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解决好高粱种子繁育、种子补贴、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经费等问题。
3、抓高产高效技术创新。
大力推广高粱高产集成栽培技术,抓良种良法,是推动产业水平的重要措施,因势利导,加大技术革新,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抓“三改”——改换良种、改种预留行和改用有机生产技术,采取“统一 规划 、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四统一”措施。
4、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大有机高粱生产技术推广,大力提高产品质量,要是制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积极筛选和组装配套适用的生产技术,加强监管监督,推动高粱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按照目前无公害和有机高粱收购价格分别比普通市场价格上浮10%和50%的行情,即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订单种植。
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强政银企共建,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参与订单生产。企业还可实行技、物结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