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油井管 行业 发展现状
一、2010年国内油井管 行业 发展概况
我国生产油井管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油井管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其数量、品种和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1949~1994年,我国共消耗油井管1270万t,其中进口1150万t,国产120万t,总自给率仅10%。
1990年以来,在原冶金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组织下,油井管的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协同攻关,特别是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简称宝钢股份)、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钢管)投产后,国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从1998年开始,我国油井管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2006年我国钢管产量3430万t(其中无缝钢管1484.17万t,焊管2008.86万t),油井管生产能力约600万t,实际产量305.7万t。
二、油井管 行业 发展历程
我国油井管的生产历史已有50多年,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油井管生产技术较为落后阶段,不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自1978年以来,我国已在油井管国产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工业对油井管的需求(从1981年的每年29万t增加到1990年的每年90万t左右)。1998年油井管的消耗量为89万t,而从1959年起到1989年底,中国全国才共生产油井管81.2万t,即30年的总产量还满足不了1年的需求。1949-1994年,中国共进口油井管1150万t,国内总产量约120万t,自给率仅10%。1990年以来,在“宝钢”、天津钢管公司投产后,国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国产化率已经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到1996年的50%、1997年的60%,至2002年国产化率已达80%,使我国由一个油井管进口大国变成绝大部分自给、少量进口和有一定量出口的国家。
三、市场占有份额
我国油井管生产企业的数量很难精确统计。根据API网站公布的资料,我国取得API5CT证书的企业约200家,而日本有12家,德国为8家。国产油套管产品已经覆盖了APISpec5CT的全部钢级和规格。天津钢管、宝钢股份和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无锡西姆莱斯)等企业还建立了本企业的非API产品系列,并且开发和/或生产了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
我国油井管生产厂有3种类型。第一类企业是具有从炼钢、制管到管加工全部功能的企业,如天津钢管、宝钢、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简称“西姆莱斯”)、华菱集团衡阳钢管公司(简称“衡钢”)、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攀成钢”)、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鞍钢”)等,产能为394×10t,占总产能的47%;第二类企业是拥有制管(无缝钢管或ERW焊管)和管加工能力的企业,如宝鸡住金、胜利油田孚瑞特和高原公司等,产能为126x10t,占总产能的15%;第三类企业是仅进行油井管螺纹加工的企业,产能为317×10t,占总产能的38%。第一类和第二类企业多为钢厂和专业钢管厂,具有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优势;第三类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也包括各油田的油套管加工厂,具有成本低、机制灵活的优势,占据了国内低端市场。
第二节 油井管 行业 政策标准
一、 产业政策
1、钢铁产业振兴 规划
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 规划 ,《钢铁产业振兴 规划 》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 期为2009-2011年。
2、国务院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 规划 。作为我国制定实施的重点产业振兴 规划 之一,石化产业调整振兴 规划 将对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规划 不仅针对石化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措施,而且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加以指导,强调加快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并和 行业 “十一五”发展 规划 相配套。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此次出台的调整振兴 规划 与当前宏观经济和产业形势相配合,一方面侧重于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提振处于低迷的有关产业;另一方面, 规划 从我国经济及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规划 强调通过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同时也强调通过石化产业的调整振兴,扩大内需,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体现了以宏观经济发展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调整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意。
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类,它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1、油管主要进口国家是日本、阿根廷、瑞士,西班牙也有少量进口。进口标准参照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一般采用API5A(J-55.N-80);5AK(P-105);5AC(C-75);5AJ-55NUE。规格有60.3×4.83mm×R-2;88.9×6.45mm×R-2;73×5.51mm×R-2。
2、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SPEC5CT1988年第1版规定。钢级分7种:H-40;J-55;N-80;C-75;L-80;C-90;P-105。油管管端应带螺纹和接箍或按下列任一形式供货:平端;螺纹端不带接箍;整体连接;特殊端部加工;密封圈结构。
第三节 油井管产品供求格局
1、钻柱构件
钻柱构件包括钻杆、方钻杆、钻铤等。目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钻杆生产厂家主要有上海“宝钢”、中美合资江苏曙光格兰特钻杆有限公司、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等。它们每年的生产能力为56800t,生产和销售API标准的E75、X95、G105和S135钢级钻杆产品。“宝钢”自1978年建厂以来,现钻杆年产量为2万t,既能生产满足API标准尺寸的各种钻杆,也能生产非API标准的高强度V150钻杆等。中美合资江苏曙光格兰特钻杆有限公司采用美国技术,获得了美国石油协会API会标使用权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年产能力为2万t。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是中日共同投资兴建的钻杆生产企业,采用日本钻杆生产设备,年产量为1.68万t。钻铤处在钻柱的最下面,是下部钻具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壁厚大、具有较大的重力和刚度。目前,我国钻铤生产企业最主要的就是山西风雷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我国较早生产钻铤的企业,早在1978年就生产出我国第一根石油钻铤,现已获美国石油学会API会标使用许可证,并获得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我国石油 行业 钻具生产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60%。多年来,该公司利用深孔加工、大型机加工等技术优势,研制出多种规格且符合APISPEC7和APISPEC5D标准的钻铤产品,部分产品已出口中东、北美和南亚各国。
2、连续油管
连续油管又称挠性管、蛇形管或盘管,是一种缠绕在卷筒上,可以连续下入或起出的无螺纹连接的长油管,它广泛用于油气田修井、测井、钻井等。连续油管及其操纵设备称为盘管作业机或连续油管作业机[4]。连续油管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加拿大,而我国对连续油管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连续油管的主要制造厂家集中在美国休斯敦,他们主要是QualityTubing(优质油管公司)、PrecisionTechnology(精密油管技术公司)、SouthwesternPipe(西南管材公司)。目前,我国对连续油管的 研究 、开发和生产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7年12月,世界第三条、亚洲第一条连续油管生产线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6月,亚洲首盘7600m连续油管在该公司成功下线;2009年11月,由该公司自行设计生产的CT80级连续油管,在川渝气田进行的首次下井试验获得成功,从而打破国外公司对同类产品的垄断,这不仅标志着连续油管国产化时代的到来,而且对中国石油装备产品跻身国际市场及培育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油井管 行业 产业链构成模型 分析
一、油井管 行业 产业链构成
1、产业链 分析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 行业 。油井管上游原材料钢材为主,下游用于石油 行业 。
2、上下游状况
一、上游 行业 -钢材
1、钢铁产量和需求超过预期
2010年粗钢产量6.27亿吨,增长9.26%;全年生铁产量5.90亿吨,增长7.42%;全年钢材(含重复材)产量7.96亿吨,增长14.68%。2010年钢铁需求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房地产投资有所下滑,但由于国家高速公路、铁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
2005-2010年钢材生产规模
单位:万吨
年份 | 钢材 | 同比增长 |
2005年 | 37771 | 27.08% |
2006年 | 46893 | 24.15% |
2007年 | 56561 | 20.62% |
2008年 | 58177 | 2.86% |
2009年 | 69626 | 19.68% |
2010年 | 79627 | 14.70% |
上一篇:钼业市场发展综述
下一篇:液压气动密封行业发展预测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