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CNG 行业 投资机会 分析
一、政策支持情况 分析
CNG汽车产业成长和发展得到了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与鼓励。早在1999年,中国启动了“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由原中国科委牵头,联合原计委、环保总局、建设部等13个部委成立了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随后启动了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12个CNG汽车清洁汽车示范城市和地区(2005年示范城市和地区扩大到19个),并启动了清洁汽车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攻关项目,建立了清洁汽车一汽、二汽、上汽等五个生产基地,开展了清洁汽车标准制定及检测技术 研究 工作。
2006年,中国再次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科技计划,继续强力推进天然气汽车发展的进程。2007年8月31日,中国发改委颁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十一五”期间,CNG汽车等新型清洁能源汽车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 纲要(2006-2020年》,目前为止,我国为CNG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
二、技术获得情况 分析
中国CNG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建成。 CNG汽车的研发涉及能源、 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环保等多个技术领域,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和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参与CNG汽车关键技术的 研究 和开发,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开发和试验手段,培养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人才队伍,基本建成了包括技术标准、检测评价、产业化基地、示范考核、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数据库在内的创新支撑平台,为CNG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CNG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中国一些骨干汽车企业(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已陆续开发出单一燃料或双燃料CNG汽车发动机,并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排放达到欧洲新标准、具有第三代多点电控喷射技术的单燃料燃气汽车产品也已开发成功。中国产高性能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不仅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且有批量出口;CNG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也明显提高,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市场机会 分析
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正日益枯竭,原油价格更是节节攀升,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和开采量每年都在增加,天然气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甚至略有下降。在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与汽油价格存在较大差价,CNG汽车的发展具有经济基础和推动力。目前,中国车用天然气平均价格不到汽油价格的50%。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天然气商品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国内油气价差将长期维持。
CNG汽车的天然气消耗量比汽油汽车燃料消耗量低25%,以日行400公里的出租车为例,初步测算使用天然气为原料出租车会比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出租车节约燃料费用40%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随着中国国内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和政府公务用车也开始在改装成CNG汽车,以节约运行维护成本。因此中国CNG汽车会越来越多,并推动中国整个清洁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清洁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CNG产业的大发展。
第二节 CNG 行业 投资进入风险 分析
一、进入壁垒 分析
1、市场进入壁垒
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CNG 行业 的新进入者必须以较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
2)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下游应用CNG的技术、产品品质要求高,各加气站对市场中CNG的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
3)资金需求
当进入的 行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
4)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 行业 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 行业 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5)获得经销渠道
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
2、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进入
先入战略和跟进战略是企业重要的进入和定位策略,这两种有明显差异的策略,都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发展前景,也暗藏着相当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如何选择需要企业认真权衡利弊。企业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在竞争手段和 市场发展 上花力气、做文章。
研究 表明,一般而言,市场先驱者的市场占有率往往胜过后来者。尽管如此,后来者只要采取合适的市场策略,仍有机会取得成功。许多 行业 ,一旦先驱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往往就是坚不可摧的, 行业 也不例外。
二、主要风险
(一)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发展燃气汽车、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等问题相当重视,压缩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其发展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在发展中所受政策风险较小。
(二)技术风险
我国压缩天然气储运技术近几年虽然有了些许的进步,但与外国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市场竞争日益的激烈,公司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上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波动将直接导致公司上述产业生产成本的相应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效益。而商品价格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决定的,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改变,或者有其他企业的更好的产品而导致产品的消费量下降,企业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时,企业的利润会出现下滑。
(四)财务风险
公司经营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银行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不排除由于融资能力的限制出现资金紧张、影响公司经营的可能。
2008年国家贷款利率政策的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融资成本。随着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公司的融资成本将不断增加,从而有可能影响公司的效益。
(五)经营管理风险
1、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布点分散,仅有少数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高, 研究 开发能力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2、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风险
今后整个 行业 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尽管公司都会十分注重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优化,但是制度的完善和优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完善的速度滞后于发展速度的可能。
第三节 CNG 行业 投资决策依据 分析
一、 行业 投资前景
CNG汽车和加气站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石油资源和环保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发展天然气汽车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十一五”期间,新型清洁能源汽车已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 规划 》,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涉及各种清洁能源汽车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包括天然气汽车在内的整车、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将进一步促进天然气汽车的发展。
3、我国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及管道建设步伐加快使发展CNG和加气站成为可能。根据我国天然气利用 规划 ,近十年“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一大批输气管道及沿线城市燃气管道相继建成,我国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天然气加气站也将逐步形成网络。
二、 行业 投资区域
远离天然气气源的城市建设CNG加气站不仅投资高、风险大、建设周期长,而且机动性差。因此,建议在离气源较近的地区建设CNG加气站,目前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CNG加气站选择离以上地区较近的地方建设较为有利。
第四节 CNG 行业 投资建议
1、加快CNG汽车及车用CNG相关关键技术创新,提高CNG汽车产业竞争力
第一,持续研发提高CNG汽车发动机动力技术。首先是改进CNG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其次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以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CNG汽车功率不足的缺陷。再次,可以采取进气增压、增浓措施,以及优化燃气和空气混合器的设计,提高充气系数来增强发动机的功率。
第二,不断研发和改进天然气高压安全储存技术,提高储气瓶储量减少占用空间。增强储气瓶的耐压性和提高其储量是CNG汽车产业成功发展的又一项关键技术。中国可借鉴和吸收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全复合材料气瓶技术,如美国一般将天然气压缩至25MPa,更有考虑压力增至40MPa的设想,而中国目前仅将天然气压缩至20Mpa左右,相当于中国目前两倍水平。
2、加快 规划 加气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CNG供气能力
第一, 规划 建设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加气站网络覆盖体系。中国加快 规划 和建设覆盖全国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系统,形成和不断完善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基础骨干管网。利用天然气管网建设和配套加气站建设,以改善天然气汽车供气能力,为CNG汽车在中国的推广与普及提供充足的气源保证。
第二,完善城市加气站网点布局,逐步向有条件地区的国家骨干公路网沿线推进。在保持和完成现有试点城市管网和加气站网点情况下,下一步重点是要优化布局大中城市和发达中小城镇天然气管网,并逐步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高等级公路沿线配套管网建设纳入建设
规划
中,最终形成与加油站一样发达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加气站网络体系。需要强调的是骨干公路网沿线的加气站建设必须以政府投资为先导,继而合理引导社会参与投资,以降低这些加气网点风险。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