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布局情况(资金申请)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09 16:56:37

(一)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背景

1984年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陆续设立了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

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视察,在对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给予充分肯定之后,提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决定,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意见,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快步伐,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问题。会议《纪要》中,提出了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阶段

国家级开发区的二十年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创建和探索期;第二阶段为高速增长期;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期。

第一阶段(1984——1991),艰难创业和摸索发展的启动期

在1984年至1988年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12个城市1建立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的起步阶段,一方面,国家级开发区白手起家,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外资进入中国总体上尚处于试探和观望阶段。1991年,1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共实现工业产值145.94亿元,税收7.90亿元,出口11.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8.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截至1991年底累计利用外资13.74亿美元。引进项目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或技术转移较少发生。

第二阶段(1992——1998),国家级开发区高速发展时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掀起了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新一轮高潮。这一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发展,由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区、沿江沿边开放地带、省会城市等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借助这一发展机遇,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这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了超常规速度发展。国家新批准18个国家级开发区。吸引外资从1991年的3.61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8年的47.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4.4%。出口从1991年的11.4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09.6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8.2%。(见图1—1)1998年,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共实现工业产值1869.09亿元,税收131.16亿元,实际吸收外资32.52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6.2倍(按不变价格计算)、8.9倍(按不变价格计算)和8倍;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2.5%、38.8%和36.9%。

第三阶段(1999年以后),稳定发展时期

为了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沿海国家级开发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在落后地区形成对外部资金、人才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在这一阶段,国家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省会、首府城市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使国家级开发区增加到49个。此外,苏州工业园、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投资区、宁波大榭经济开发区和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园区也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也成为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成员。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布局情况

自1984年沿海开放座谈会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49家,31个省、市、自治区省会(首府)城市至少有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27个;中部地区9个;西部地区13个。在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1995年以前批准设立及东部沿海有33个,2000年以后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个。以及苏州工业园、金桥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投资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海南洋浦开发区等5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全国布局。

(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概况

二十多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三为主,一致力”和“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在经济发展、产业培育、科技进步、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增加出口、创造就业等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了所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给国家和所在地区做出了相应的财政贡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利用集约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

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处于前沿地位。从开放程度上看,国家级开发区是经济特区之后的第二开放带,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处于前沿地位。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持续提高,2004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36.07亿美元,占全国的22.44%。国家级开发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截至2004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历年累计使用外资超过705亿美元,累计出口超过2195亿美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8万亿元,是其20年累计开发投入资金总额的23倍。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超过1000个。

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国家级开发区通过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制造业以及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集约利用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走出一条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国家级开发区一直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的方针,近年来,工业在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有70%左右的比重。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856亿元,占国家级开发区GDP的74%。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特色鲜明,主导产业多集中于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食品饮料等 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家级开发区以上六个 行业 的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国家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60%。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制造业产品中,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注重技术创新,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按照“三为主,一致力”的原则,国家级开发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截至2004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内高新企业数超过2500个,引进和建设研发中心超过600家,财政投入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2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746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100亿元(不完全统计),占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到了46%和45%。

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4年,49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个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园区,总共完成GDP6601.44亿元,占到了全国GDP总量中的4.85%。自1995—2004年间,国家级开发区GDP增长了9.5倍,而全国GDP仅增长了89%,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参见下图)这一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国家级开发区不仅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通过辐射、示范和拉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走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走出了一条在开放环境下利用国际资金、利用市场机制高效率推进城市化的新道路。国家级开发区通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自建设之初,国家级开发区就坚持将开发区建设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 规划 ,努力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以现代化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区。开发土地中工业用地已基本摆满已投入运营或在建工业项目;国家级开发区同时又走了一条通过城市化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新道路。国家级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综合的城市功能和高效的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国家级开发区城市化是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城市化道路。国家级开发区从建设初始,就高度重视节约土地资源。在选址上,国家级开发区强调尽量少占耕地,大多选址在难以作为农业用地的荒地荒滩盐碱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高度重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截至2004年底,国务院批准的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规划 用地面积约58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开发(基础设施)资金2518亿元人民币,已完成工业用地开发约480平方公里,占全部 规划 用地面积的83%;每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5.25亿元;已入区工业企业3.21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5万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51.4%。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建成投产工业企业数约67个。不少国家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工业产值达到40至70亿元,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注释:

1:这12个城市分别是天津、上海(3个)、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福州、广州、湛江。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分析
下一篇:监视器镜头产品概述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