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促肝细胞生长素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项目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15 09:20:42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养殖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包括在1990以前我们主要解决粮食问题,养殖业处于次要的地位,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时肉、蛋、奶、菜列入菜篮子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现在中国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标志,近些年养殖业发展得非常迅速,所有的数据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以前的阶段发展非常缓慢,1978年农业产值1400亿,经过了14年,上升到了1万亿,1993年到1995年农业产值上升到了两万亿,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到了2003年农产品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时期,价格开始低迷,所以我们两万亿到三万亿经过了八年,2003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较快,从3万亿发展到五万亿。

从1990年到2007年纯农业产值下降到50%,农业下降了14个百分点,渔业涨了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畜牧业的产值在1990年不足2000亿,2004年上升到12000亿,去年16000亿,由于猪价比较高,继续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

近两年农业普查时发现农产品产量有虚高,特别是在养殖业,畜牧业几大品种普查数比年报高了20%,肉牛情况也是一样,当然肉牛不像猪表现得明显,猪存栏量目前已经到了11亿头,扣掉20%的虚报,也有9亿头,缩水很大。

生产格局朝几个重要区域集中,生猪集中在长江、中原、东北地区,存栏量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肉牛集中在东北等,大概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奶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大中城市的郊区,其中河北、内蒙、黑龙江三个地方比较多;禽蛋集中在七个主产省,大概占到72%的产量。

养殖业虽然快速发展,但还是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养殖非常分散;二是品种问题,1985年开始,引进国外养殖品种发展菜篮子产品,已过去了20年,至今畜牧养殖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种群,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比如生猪有三个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 行业 没有重视国内品种的繁育,对我国的品种保护和发展非常不利;三是质量问题,为什么将三聚氰胺掺进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乳制品蛋白质含量低,很多地方以养肉牛的方式养奶牛,蛋白质的含量很难达到标准,奶业加工企业要退货,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造假行为。另外猪的养殖,普遍反应猪肉吃起来不香,就是由于过快饲养,脂肪蛋白在肌肉蓄积量不够,五星级宾馆有相当一部分牛排是进口的,国内很多牛肉不能形成大理石花纹,原因在于精饲料等问题上;四是污染问题,养殖长期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通过沼气建设和规模化饲养来降低污染,总体看,粪便排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湿粪加上污水很多。有数据预测每年近20亿吨,相当于粮食产量的三倍,如果雾化去掉水分也有7亿吨左右。

养殖业近期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上升,除了饲料成本上升之外,防疫费用也大幅上升。特别是对小户圈养养殖方式非常不利,加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比如猪的下水和鸡爪子等很多从国外进口,养殖业的效率被摊薄了。小户养殖模式下一步增幅将减缓,规模化养殖要扩大,中型规模养殖发展要快一点,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需进一步控制容量。和养殖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是饲料 行业 ,因养殖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对于未来饲料的需求大家比较关心,初步 分析 饲料有减量的因素和增量的因素,减量是看饲料转化率增加,这样可以降低粮耗。这些年配合饲料转化率有很快的提高,肉料比有很大降低,可以降低饲料的消耗。增量因素是由于规模化养殖的扩大,标准规范的饲养使得粮耗有增加趋势。畜牧业饲料量将一直增长,虽然减速趋缓,未来的饲料需求还是一个增加的趋势。在2000年,50头猪的规模大概占了23.1%,到了2007年已经占到了50%,这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七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这样会带动饲料的需求。

二、生物制药 行业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 研究 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 产业政策 (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 研究 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体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国现有200多个单位在从事生物技术 研究 ,有14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正在从事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2000年全国生物制药年产值达72亿元。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I、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 研究 。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2006年总产值达83-92亿元人民币,利润达38-46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30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卫生资源

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比例上升、居民个人支付比例下降。

(一)卫生人力总量持续增加。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之和。2008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698万人,其中:卫生人员达6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7万人,增长2.8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2万人。

2008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预计达49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5万人、注册护士162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3万人(增长2.7%),执业(助理)医师增加4万人、注册护士增加8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7年1.54人增加到2008年1.5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1.18人增加到1.22人。

(二)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2008年底,全国医疗机构床位预计达396.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85.2万张(占72%)、卫生院床位83.8万张(占21%)。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床位增加26.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17.7万张、卫生院床位增加7.5万张。全国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2007年2.63张增加到2008年2.75张。

(三)卫生总费用增加,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1289.5亿元,人均卫生费用854.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4.52%。与2006年相比,卫生总费用增加1446.1亿元,人均卫生费用增加105.6元。由于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2007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0.3%、34.5%和45.2%。与2006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2.2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

(四)卫生机构总数略有增加。2008年底,全国卫生机构预计达30万个,其中:医院19701个(内:公立医院13111个)、卫生院4.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6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591个。与上年比较,卫生机构增加0.2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机构有所增加,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略有减少。

二、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

2008年重点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全力以赴地做好抗震救灾、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126亿元。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

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卫生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和防疫工作。卫生、军队、武警、公安、农业、质检、安监等部门陆续调派25071名医疗、防疫、监督、药监等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携带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帐篷等物资奔赴灾区开展医疗抢救工作,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工作的人员达10万多人次。截止2008年7月17日,救治灾区伤病员301万人次;累计住院伤员96446人,已治愈出院90138人;紧急转运较重伤员10015名。对四川6个重灾市(州)的446个乡镇、4185个村和灾民临时安置点实行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累计消杀面积43亿平方米。有关部门和军队系统紧急调集了大量的药品、血液、医疗器械、消杀药品等抗震救灾物资。7月份以后突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积极开展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救治。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卫生系统全力以赴开展婴幼儿筛查和患儿医疗救治工作。截至2008年12月2日,全国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累计筛查婴幼儿2240.1万人次,累计报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4万人;累计住院患儿52019人,累计出院51288人,现住院患儿731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154人,现住院重症患儿1人。目前筛查高峰已过,重症患儿已脱离危险。自9月10日以来未接到因泌尿系统结石致肾功能衰竭的现症病例死亡报告。之前上报的回顾性调查死亡病例11例中,经专家组排查,6例不能排除与食用问题奶粉有关。

(二)加强重点疾病防治,扩大国家免疫 规划 范围,传染病报告发病相对平稳。

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人禽流感等重点疾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截至2008年9月底,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31个省(市、区)1492个县(区);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64302例,报告死亡34864例。2008年1-3季度共报告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据估计,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2008年1-9月,全国共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77万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5万例。2008年全国45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中,267个县(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91个县(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扩大国家免疫 规划 范围。目前,国家免疫 规划 预防的传染病扩大到结核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有效地预防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1岁儿童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相对平稳。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361.6万例,报告发病率274.1/10万;死亡12368人,报告死亡率0.96/10万,病死率0.35%。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3%。

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安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实施了有效防治措施。从2008年5月起,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国共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159.0万例,其中:手足口病发病47.1万例;报告死亡182人,其中:手足口病死亡128人。

(三)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我国妇幼保健系统管理覆盖面较广,2007年全国孕妇产前检查率达90.9%、产后访视率86.7%、住院分娩率91.7%(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88.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4.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75.9%。2008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降消项目”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农村地区,并提高住院分娩补助标准。

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孕产妇死亡率由2007年36.6/10万下降到2008年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7年15.3‰下降到2008年14.9‰。2007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25.2/10万,农村41.3/10万;城市婴儿死亡率7.7‰,农村18.6‰。

(四)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活动以及农村改厕、安全饮用水工程等,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截止2007年底,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到8.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2.1%;6.0亿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62.7%;1.4亿户农村家庭使用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57.0%。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国共命名101个国家卫生城市、25个国家卫生区和316个国家卫生镇。

(五)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据2007年统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性卫生监督1609.9万户次,合格率为91.1%;粮食、肉、蛋等食品抽样监测116.0万件,合格率为88.4%;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28.9万件。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16.9万户次,合格率为92.7%;化妆品样品监测3.1万件,合格率为95.2%;化妆品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3735件。生活饮用水(供水)经常性卫生监督17.3万户次,合格率为85.7%;供水抽样监测31.6万件,合格率88.6%;生活饮用水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2345件。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222.8万户次,合格率为91.1%;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4.1万件。此外,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6735件,放射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2341件,医疗服务行政处罚并结案9.6万件,采供血行政处罚并结案434件,传染病防治行政处罚并结案2.6万件。

三、肝病辅助药市场

众所周知,肝病具有用药周期较长,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随着人们对这一疾病认知度的提高,肝病系列药物有了快速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化学药物、植物提取药和中成药三大系列为主的市场结构。其中的肝病辅助用药正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

目前国内临床作用于肝胆系统的药物较多,主要由抗肝炎病毒药、肝病辅助用药、治疗肝昏迷药物、利胆类药物四大系列组成。随着我国新药研发市场的快速发展,临床用药有了全面改观,这一类药物已逐渐成为用药金额较大的品种,在消化代谢大类中已是仅次于抗消化性溃疡和抗糖尿病用药的第三大品种。

据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2006年,16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肝胆疾病用药为10.3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3.62%, 研究 分析 ,全国医院市场可达到50亿元的规模,占据了消化代谢大类药物市场的20%。在肝病用药中,2006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肝病用药排名前20位的品种占据了这一市场95%的份额。据最新统计:2007年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0.12%,用药金额已达到了12.38亿元。

纵观国内医药市场,肝病辅助用药、治疗肝昏迷药物较多,而且市场用量较大。其主要品种有甘草酸系列、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门冬氨酸钾镁、核糖核酸、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系列、苦参素、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等。

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着较好的稳定作用,能抵抗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脂肪肝变性,促进蛋白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通过利胆、解毒、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损伤的肝细胞、保护肝脏。传统的肝胆系列药物多以口服常释剂型为主,在新释药技术的开发下,注射剂发展较快,尤其是肝病辅助用药中的注射制剂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样本医院粉针剂、注射液及输液剂的用药金额已占据55%的市场份额,而口服常释剂型仅占45%。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中国砷矿产业发展分析
下一篇:尿道支架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