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白鹅的简介
白鹅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8年。全身的羽毛均为雪白的颜色,大小类似疣鼻天鹅,但也有明显差异。白鹅应性强、觅食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合群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品质好,是制作服装、工艺品等的上好材料。(可研报告)
第二节 白鹅的饲养技术
1.雏鹅的选择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鹅苗。鹅苗应选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运输要平稳快捷,注意保温。雏鹅出壳后就要运输,最好在出壳后10小时进入育雏室,育室的温度要保持在31~33℃。
2. 鹅苗的选择
饲养的品种,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加以选择。商品鹅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和饲养报酬高的品种;种鹅选择体重大、生长快、开产旱、产蛋多、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鹅苗应选择注射过小鹅瘟疫苗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叫声洪亮、挣扎有力、个体适中、卵黄吸收良好,无血脐和硬脐,口鼻、肛门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雏鹅最好在出壳后10小时内进入育雏室,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31~33℃。
3.雏鹅的饲养
育雏温度1~5日龄为30~28℃、6~10日龄为28~26℃、11~15日龄为24~22℃、16~20日龄为22~20℃,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18℃以上。温度偏低,雏鹅出现打堆现象,容易造成死亡。超过35℃,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和尖叫、出汗现象,突遇凉风易患感冒。适宜的湿度为55%~60%,应视温度高低适当调整。雏鹅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高锰酸钾水盛入器具内,将鹅头压下调教几次,雏鹅就会自如饮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鹅,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和多维素,以提高成活率。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为用水泡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容器中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日喂6~8次,白天喂4~5次,晚上喂2~3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料槽及用具避免沾染荤腥和油腻,避免引起雏鹅死亡。育雏时要通宵照明,30平方米用1只40瓦灯泡即可。4周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直至自然光照。饲养密度为第1周龄10~15只/平方米,第2周龄8~10只/平方米,第3周龄6~8只/平方米,根据品种灵活掌握。要按照雏鹅大小分群喂养,每群以100~150只为宜。注意观察鹅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雏鹅10日龄后饲喂配合饲料,可赶出采食青嫩草叶,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适时放水,旱春放水一般在室内进行,如外界气温较高,10日龄后可赶入河内。初次放水时间不能太长,要循序渐进,上岸理干被毛后入舍。
4. 仔鹅的饲养
仔鹅是指1月龄以上至选种鹅或转入育肥期的鹅,又称育成鹅。仔鹅的消化能力强、采食量大,是骨骼、肌肉和羽毛迅速生长的阶段,这时应加强放牧,经常放水多运动,补给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出牧和归牧要定时定点,但要防寒防暑,雨天待露水干后再外出放牧。要避免农药中毒和到疫病流行区域放牧。1月龄后日喂2次,晚上补喂1次精料。精青料的比例为1︰1。饲料配方为玉米60%,麸皮15.5%,豆粕15%,预混料5%,米糠4%,贝壳粉、食盐0.5%。也可直接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同时适当补饲青绿饲料。随着肉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步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以节约饲养成本。
5. 快速育肥
肉鹅在30~40日龄日增重速度快,可达到100克,65日龄前上市经济效益最佳。肉鹅在70日龄后日增重下降,而且采食量加大,效益下降要采用短期圈养育肥和直线快速育肥法,采取全日圈养,弱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在60日龄前的生长高峰期,用代谢能为2800~3000千卡/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的全价料或混合料拌青饲喂,促进快速出栏。
6. 种鹅饲养
(1)选择后备种鹅。
首选从雏鹅开始,选择及时出壳、体质健壮、绒毛光亮、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雏。70~80日龄时把生长快、羽毛符合品种标准、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青年鹅留作种用。120日龄时按公母鹅1︰5~6的比例选择种公鹅及母鹅。通过以上选择后,把种鹅的个体分别编号,记录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平均蛋重,将产蛋多、持续期长、适时开产的优秀个体留作种用,再继续饲养2~3年。
(2)育成期的限制饲养。
从120日龄开始至产前50~60天实行限制饲养,防止体重过大过肥,使其具有适合产蛋的体况。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减少补饲日粮的饲喂量,实行定量饲喂;另一种是控制饲料的质量,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
(3)种鹅产蛋期的管理。
种鹅在产蛋前1个月,按种鹅免疫程序适时防疫。注意保温,严防换羽,冬季保证室温在5℃以上。逐步增加光照,至开产时光照达16小时,并维持恒定。防止应激,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防暑降温等。
7. 疫病防治
(1)加强肉鹅综合防疫能力,严格消毒,实行规范化免疫程序,减少疫病发生,是提高肉鹅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鹅的主要传染病有小鹅瘟、禽出败、大肠杆菌病等。要及时做好防疫注射。雏鹅要进行禽霍乱弱毒菌苗饮水或拌食。
(2)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防止流行性感冒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3)在10日龄左右要定期用抗蠕敏驱绦虫。
第三节 白鹅 行业 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
据统计,我国鹅的产量占世界鹅总产量的86%以上。2002年我国鹅的饲养量达到6.97亿只;2003年,世界鹅存栏量为24712.2万只,出栏量为53347.8万只,而我国的鹅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了21600万只和49416.8万只,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至2004年我国鹅的饲养量已近8亿只。我国鹅的主要生产地分布在江苏(年产约7000~9 000万只);山东(年产约5 500万只);四川、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福建(年产各约3 000~4 000万只)等省。
国际鹅肉需求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俄罗斯、中亚各国、中东伊斯兰教国家都喜食鹅肉,在德国一个圣诞节期间就需要近500万只鹅。欧洲鹅肉的价格高于鸡肉2-3倍,法国则高3.5倍。欧洲鹅肉进口量最多,年进口37625吨占世界总量的78.05%,其次是亚洲,进口量为9716吨,占世界总量的20.15%。国内鹅产品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省市。我国南方有5亿多人喜食鹅肉,市场非常广阔。在肉类市场消费份额中,鹅肉已从10年前的1%上升到5%,目前仍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化,对轻、软、美、暖的羽绒和毛皮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鹅羽毛、羽绒和鹅皮制品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全世界每年总产优质鹅羽绒5万多吨,中国3万吨,占69%,其中大部分用于原料和制品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国际上1吨含绒70%的羽绒售价高达4.5万美元,活体拔绒1吨平均6-10万美元。世界上羽绒品质最好的是罗马尼亚白鹅,其次是中国的皖西白鹅。皖西白鹅以其绒朵大、弹性好而闻名中外,是发展鹅羽绒的良好品种。
鹅肥肝的生产大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中以法国和匈牙利产量最高,而法国则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肥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每年消费3400吨。近几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鹅肥肝消费热潮,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目前,国际市场上鹅肥肝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鹅肥肝的年需求量为9000吨,尚缺口4000吨,优质肥肝在国际上1公斤售价高达40美元,很多国家大量生产,出口创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业开始旺盛起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澳门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宾馆、酒店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平均价格在每千克260-300元人民币左右。
第四节 我国鹅业的 市场发展 趋势 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生产及其产品消费的第一大国,了解和掌握养鹅生产现关,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科学的预测养鹅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地区特色和优势,对养鹅业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养鹅主产区稳定发展,新增养鹅区域进一步扩大。中国养鹅主产区的江苏、广东、四川、安徽、山东、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养鹅业稳定发展,种源建设、种鹅繁育、商品鹅饲养等工作都有所进展,肉鹅产品加工也开始了各种小规模的探索。在一些以前有养鹅传统但养鹅数量和区域并不大的省市,养鹅数量和地域有所扩展,如江西、湖南、贵州、江西等省,小区域的养鹅生产逐步发展;新增养鹅区域进一步扩展。河南、山西、陕西、内蒙、湖北、海南等地养鹅规模也开始逐步扩大。
养鹅是我国历史上畜牧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曾以其源远流长的养鹅历史和选进的饲养和孵化技术而闻名于世,现代又以饲养量和消费量居世界之首。鹅品种货源之丰富,产蛋水平之高更是遥遥领先。鹅饲养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在鹅新品种的培育、配套系统的 研究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疾病防治、活拔羽毛、囊皮加工、肉品烹调加工、副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受到国内外赞赏和肯定。
养鹅的规模化、组织化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养鹅龙头企业不断产生,各地养鹅专业合作社也在很多养鹅主产区兴起。这些合作社尽管资金、技术、规模、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还有待提升,但在技术普及、组织千家万户应对大市场方面作用显著。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当地鹅产业发展,在鹅业种源和技术研发以及种鹅企业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并进行区域化布局和组织,推动了养鹅业的有序发展。
科学养鹅技术在探索中前进。养鹅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养殖区域的逐渐扩展,促进了养鹅的实践者和
研究
推广者加紧养鹅科学技术的探索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