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青梅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的可行性研究(立项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05 09:23:20

第一节  青梅的简介

青梅是龙脑香科,青梅属乔木,树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叶片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面均突起,网脉明显,叶柄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裂片镊合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两面密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瓣白色,有时为淡黄色或淡红色,芳香,长圆形或线状匙形,花丝短,花药长圆形,子房球形,密被短绒毛,果实球形;12-1月花期,4-5月果期(可行性 研究 )。

分布于中国海南。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有分布。木材心材比较大,耐腐、耐湿,用途近似坡垒,为优良的渔轮材之一;纺织方面可以做木梭;工业方面可以制尺、三角架、枪托以及其它美术工艺品等。

第二节 青梅的栽培技术

定植密度:对于土壤条件好的平地或缓坡,采用4米×4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42株,对于坡地,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可进行计划密植,采取3米×4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55株。

定植方法:首先确定定植坑的中心位置作为定植点后,挖一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穴。其次,将选好的嫁接苗解开包扎物后,将苗木直立放于定植穴内,让根系在穴内均匀分布,将土壤轻培于根系,覆盖后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充分接触,边填土边踏紧,注意嫁接口露出地面5-10厘米,树盘高于地面20厘米,浇足定根水后覆膜。一个月内如有死苗应及时补苗。

中耕管理:中耕管理主要包括培土护根、中耕除草。因果梅根系浅,落叶早,应注意深翻熟化土壤,引根深入土中,以增厚根土层,防止露根晒伤并涵养水分。一般在秋季深耕松土时结合施培肥土,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杂草种类多少适时进行除草,保持树盘内土壤疏松无草状态。

水分管理:根据青梅生理需水情况结合施肥进行灌溉,同时注意排水,园内按行做成深沟高畦,保持园内排水良好,无积水。

施肥管理:基肥一般在每年秋季施用,最迟在8月份施下,以利于根的吸收。施肥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70%,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株施50千克,并配施磷肥1千克,氮肥0.5千克,幼树可酌减。花前肥在花芽膨大期施用,一般在11月-12月,幼树株施氮肥0.25千克,硫酸钾0.25千克,腐熟饼肥1千克,结果树株施氮肥1千克,钾肥1千克,腐熟饼肥1.5千克,同时根据当年的结果量适当调整施肥比例。

适度修剪:冬季修剪一般在落叶后至花芽萌动前进行,方法有短剪、疏枝、长放、缩剪、开张角度等,梅树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冬剪时尽量少短截,多轻剪长放,以利于形成中短果枝提早结果;在春夏季进行抹芽除萌,摘心扭梢,撑拉枝,弯枝等,修剪时注意适时适度。

第三节 青梅的产业现状

 1 产业现状 

青梅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光福、西山、东山,果农经验丰富,20世纪80-90年代曾是主要的外贸农产品。苏州梅子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期,1993年和1998年,梅子卖到了每千克4.6元,旺销势头让果农们喜出望外,遂开始大力种植梅树,面积最多时达到约2000公顷。然而梅子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近几年每千克只卖到0.4~0.6元,生产规模明显萎缩,目前面积666.7公顷左右。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梅子过去主要以初级加工品盐渍梅出口日本,外贸依存度较高,近几年由于日本进口量减少,加上内销梅制品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梅果原料需求量骤减。严重影响了青梅产业的发展。为扭转青梅效益每况愈下的局面,由地方政府搭台办理了多届梅花节活动,如苏州太湖梅花节自1997年举办以来,已有数千万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休闲,2005年梅花节更加突出梅文化和参与性,不仅有舞龙舞狮、打莲香、蚌舞等吴地民俗风情表演,并举办“苏州太湖风情书画摄影展”等,在西山赏梅区,还举办“认养果树,结农家亲眷”大型爱心活动,平时可在果农指导下携家人参与果树管理,采收的果子归认养人所有,通过这一梅子文化观光休闲项目的建设,提升了苏州青梅的知名度。 

2 振兴策略 

充分发挥苏州青梅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用历史文化的内涵、产业化的经营、市场化思维、科学化的手段,递过树种品种改良,适当减少青梅面积,改进技术,提升品质,开发新产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创立知名品牌,构建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青梅产业体系。 

3 发展构思 

于主要旅游线路两旁适度形成梅树带状种植,并于适当地点发展可休闲的梅园,扩大推广梅花节活动。悠久的梅子种植历史使苏州形成了著名的梅乡景色,近年来苏州的梅子观光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前几年西山镇政府将林屋洞周边的13.3公顷梅林统一租赁,租期为1O年,涉及200多户果农,政府支付给果农每年每667平方米500元的租金:而地面上的梅树则由政府买断。每667平方米一次性补偿5000元,租赁、买断费总计为200万元左右,委托林屋洞景区统一管理、经营。统一调整结构、改良品种,既保护了梅林资源,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果农的利益,在每年的梅花节上做足了观赏经济。近年来,西山镇大打“梅花牌”,一年一度的“太湖梅花节”已成为苏州的一个知名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苏州是一个园林化的城市,因此苏州的青梅产业要走生产、生态相结合的立体开发之路,和苏州的旅游结合起来,突出梅与其它果品的不同,青梅的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搞好 规划 ,产业起来了。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效益也就出来了。 

第四节 青梅的发展前景 

随着果梅保健意识深入民心,人们对果梅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糖高盐的东西慢慢没有人吃了,目前苏州的梅制品主要是梅蜜饯(话梅)和糖青梅,另有少量的梅汁饮料,梅酒则是罕见,由于产品种类单一,造成可消费的群体减少。消费大国日本果梅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如调味梅干、梅丹、梅糖、梅醋、梅酱、梅酒、梅昆布、甘露梅、梅稀饭、调味梅肉等30多种,在众多的产品之中,销售量最大的是调味梅干和梅酒。在开发梅子加工新产品时要注意各类梅制品对原料的口感、大小和光洁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梅酒,所用的梅果不能有苦涩味,而且采收要适期,太早、太晚对梅酒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原料制作不同的产品,如梅酱、梅肉可以采用整齐度差些的梅果或其他制品的下脚料制作,而脆梅对果实的大小、色泽却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制作的第一步就要对原料进行筛选。不同原料所制作的产品售价明显不同,如梅酱,用完整的梅果制作的价格要比用下脚料制作的高出1倍多、但从外观上看不出有何差异。制作梅制品时还可加入一些比较特殊的材料,如紫苏,因为紫苏是红色的,有很浓的香气,可将青梅果染成红色,或直接用其叶子和梅果一起制成甘露梅,或在梅酱中加入,提高其口味,这样产品很受欢迎。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蜜饯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可研报告
下一篇:国内膨松剂产品应用及前景的可研报告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手机(同微信): 18600227098 18618365620

联 系 人:李春风 扈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