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基于石英石优异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展关于石英石在玻璃制品,铸造工业,冶金工业,陶瓷铀面,耐火材料,水泥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 及应用,并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关于石英石在不同应用领域的质量标准。目前,石英石世界市场由于资源有限,国外市场供不应求。
外国石英石公司都具有一个完善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具有发挥公司内部技术力量的机制,而且拥有良好的运作体系,这些体系充分利用了其国内大专院校,甚至国外人力资源,协作 研究 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探索新路线、进行生产和科技创新。此外,还有政府出资和 行业 性共同 研究 的开发计划,这些表明国外石英石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 研究 创新的大型综合体。
外国石英石公司都千方百计使生产合理化,力求降低成本。生产中抓住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来提高竞争力。外国公司将科技创新、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国公司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是充分的。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在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石英石工业,在新世纪伊始将有快速发展。它突出地反映了全球石英石工业重心正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地区。
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近几年日本国内石英石消费量几乎没有增长,但企业与政府对于石英石的研发与重视依然没有降低;日本科学技术厅为使该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91年起就实施过一项耗资7400万美元的“硅系高分子材料的 研究 开发”10年计划,发动“官、产、学”的力量共同 研究 。主要开发合硅的高分子复合物,以生产超高强度和超抗热塑料、新超级材料用于太阳能、建筑、半导体、汽车工业及航天工业。新世纪来临前,日本的政府部门认为在21世纪,硅化学、有机硅化合物仍是发展重点。经产省仍将有机硅的开发列为21世纪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日本的“次世代产业基盘工程”中,第1位就是含硅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欧洲地区是最早使用石英石的地区,品种繁多。现在欧洲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石英石制造体系。欧洲的石英石企业大都已形成了超大规模、跨国经营的格局。西欧石英石消费主要集中在德、英、法等国,年均增长率为2%-3%。近几年来,欧洲的几家大公司产量也逐年上升,未来其绝对量和消费比例将均高于美国。在欧洲地区,多年来玻纤工业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目前欧洲地区年产石英石尚不敷应用,每年需从其他地区进口大量石英石以作补充。
欧洲市场需求稳定,注重产品质量,并相对忠诚,欧洲市场特点包括1、需求稳定,注重产品质量:2、竞争激烈,商家必争之地;3、国家小而多,各有自己的市场特色。
第四节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北美市场是目前最大最成熟的石英石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像其它各 行业 一样,美国市场永远呈需求量巨大,价格竞争激烈,客户忠诚度偏低的市场。美国本土的石英石巨头占据了市场主角,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当然,近几年,随着亚洲石英石产品的进入,价格竞争得越来越厉害,导致所有大的品牌都拉低价格。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大的公司采取横向收购以高速扩大销售渠道。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石英石产品的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五节 当前 行业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石英石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无序开采、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无延伸产业链、只能卖原矿、打价格战等等。
石英石的无序开采和低水平加工,不仅没有给我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而还破坏了环境。
建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石英石基地建设与玻璃产业发展的关系;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资源开发应与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并举,石英石基地建设应与玻璃工业发展并举,既要为浮法玻璃和日用玻璃提供优质石英石,又要加快推动玻璃工业的发展。开采后的尾砂,一是可以加工提纯,代替高档粉石英资源;二是可以搅拌进混凝土,生产新型建材,如灰砂砖、彩色水泥瓦等。既可以做到石英石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解决石英尾砂堆放占用大量农田和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非金属矿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应用在许多领域。但是非金属矿 行业 在技术上和产品质量上却显得粗糙和落后;在新技术吸收消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相对缓慢;在企业规模上显得弱小;在企业形象上显得不正规。造成这些缺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非金属矿经过简单的开采就可以使用,或者开采后经过简单的粉磨就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第六节 行业 未来发展预测 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材料、化工催化、光学材料、光学纤维的主体材料的石英石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石英石 行业 的发展创新应关注以下趋势:
1、生产高度现代化。由于目前生产及开采等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对生产过程的无尘化及专用设备的开发尤其重要,同时必须通过在线监测与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高质量和高稳定性。
2、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由于石英石的特殊性和品种的多样性,所以仅仅对传统工艺与装备的改良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现代加工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如处于科学前沿的等离子技术,射频技术,超声技术,真空技术以及光电技术等应尽快加以融纳采用。
3、技术的自主创新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现代工业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有部分产品的技术指标已达到其极限。规模化,低成本,高纯度,多品种及功能化仍然是石英石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英石产业年均20%的增长速度,对石英石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预计今后5年乃至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精细化工、有机硅产业、电子产品、光纤通讯等 行业 的快速发展,为石英石的生产和下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也将相应拉动我国石英石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石英石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全国。国内对石英石产品的需求增长很快,每年均有新建企业投产,老厂也纷纷扩大规模。而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目前国内石英石生产企业,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可见,石英石企业可 规划 的一个产值高,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第七节 行业 投资前景 分析
石英石 行业 作为一个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较高,受能源格局变化的影响也较大。目前国内石英石产能分布主要是依据“靠近原料产地或者靠近目标市场”的原则,近几年的大型新上项目也都是基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背景。
石英石的生产需要耗用石英原矿,因此,石英石的投资应当布局在石英矿产能较大、配套设施较好的地区,如江苏连云港和徐州、浙江湖州以及河北、青海等地。
目前中国石英石国内生产量尚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中国石英石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前10年内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市场继续看好,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石英石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第八节 政策风险
我国虽然对于石英石轴承 行业 的快速发展采取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我国石英石 行业 标准水平发展迟后于经济发展,针对石英石 行业 标准存在许多空白点,没有形成像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全球性的权威规范,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容易受到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政策性技术壁垒制约。
第九节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对于石英石 行业 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由于技术要求提高,企业在短时期内不能提高生产技术,不能最终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更高要求而产生的风险。提高我国的石英石制造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石英石技术,加快石英石制造相关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研发,打破国外企业的制约,已成为我国石英石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十节 市场风险
由于石英石 行业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很多企业纷纷将眼光放在了这块市场蛋糕上,未来投资石英石产业的企业必将逐渐增多,争夺目前市场份额的竞争也将越演越烈;这里还没有 分析 国际上同业的产能增长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 行业 内其它公司石英石项目的投产、供给的增加,长期看来供需必将趋于平衡,而供给的增大可能会伴随价格的下跌。
第十一节 财务风险
2008年我国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缺乏,融资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被进一步边缘化已是即成事实。
第十二节 经营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营系统,也缺乏具有国际化市场能力的管理人员,单纯以订单式生产,管理部门在业务过程中缺乏关键点的监控,信息分解慢,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向相关部门传递,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技术手段来支持当前的管理要求。车间生产作业计划不规范,难免产生缺陷和不周全的情况。
第十三节 防范措施
在中国石英石 行业 下一步的发展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高产、高质、高效、低消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全面增强全 行业 及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
一般中小企业要切实加快由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在做大中求精、求专、求好,培育自主核心技术,用知本实现跨越。"十一五"期间, 行业 内必须培育一两家能引领中国石英石 行业 潮流的现代化企业,崛起若干个具有研发及规模生产石英石或其他中高档石英石的特色企业,拥有一批可规模生产附加值较高的大规模石英石的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技术创新提升品质,以上乘品质铸就品牌,以强化品牌创造名牌。我国工业石英石产品要拥有一批在国内响当当,在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强势品牌、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主要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国际市场。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石英石生产企业,可通过并购、控股国外同类企业,组建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实行产业转移。也可建立强大的外贸公司,提升国际贸易能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