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行业发展对策建议(资金申请)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09 16:38:50

第一节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食品添加剂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食品工业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食品添加剂 行业 生产、应用日渐活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已渗透到所有食品加工领域,如糖油加工、肉禽加工、果蔬加工以及酿造、调味料、饮料、营养保健品等工业部门,营养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新热点,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世界上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4 000种,我国仅有1 000多种,且品种较单一,尚未形成系列化。如乳化剂是食品工业需求量较大的一类,世界上允许使用的品种60余种,我国仅有30种,且主要集中在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5个品种上。

(2)产品质量差,功能性不强。我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很大一部分是粗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不强。例如,作为乳化剂的蔗糖多酯,国外发展很快,可以代替食用油,不产生热量,还可防治高血脂等病症,前景广泛,而我国只有蔗糖酯,且HLB值较低。

(3)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例如,我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生产能力约50 kt/a,有40余家企业生产,平均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1.2 kt/a,远低于经济规模。

另外,部分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起,造成供大于求,特别是出口产品,自相竞争压价,令渔翁得利,不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同时,全 行业 企业多,技术基础差,缺乏高新技术,离集约化经营模式相差甚远,管理不力、质量不稳定、对外信誉差,少数企业不顾产业改革和人民健康,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极坏。

2、饲料添加剂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饲料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少不了有效管理的支持。饲料是动物的“粮食”,饲料添加剂是饲料的“核心”,它们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肉、蛋、奶、鱼等养殖业的高效生产和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关系着人们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历来受到十分重视。1999年5月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鸡肉、蛋、奶事件引起全球震动,目前为止,损失已高达25亿欧元,还有850万只受污染的肉鸡和蛋鸡需要宰杀、销毁,欧盟的畜产品贸易蒙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一事件使比利时,乃至整个西欧的畜产品生产和食品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正当这个时候,中国酝酿已久的第一个饲料 行业 管理的权威性法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台,不仅使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安全有了“保护神”,而且正是针对我国饲料 行业 的现存问题加强了管理力度。

在饲料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体制不健全时期常有的无序和混乱。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坑农、害农现象严重;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进口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国外一些在本国限用、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非法进入我国;国内一些新研制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投产;部分饲料有害残留严重超标等等。上述问题既影响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又会给养殖业的生产及其产品的安全卫生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节 发展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建议

我国即将加入WTO,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更好地迎接挑战,提高我国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世界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1、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发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新品种。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农副产品十分丰富,今后应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发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新品种,以适应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我国有丰富的玉米资源,利用玉米芯可制成甜味剂木糖醇、增香剂麦芽酚等。我国甘薯资源丰富,年产量约100 Mt,居世界之首,利用甘薯可生产拧檬酸、乳酸、低聚葡萄糖、环糊精等系列产品,每吨甘薯经加工增值达5倍。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可以从大豆油脱臭油馏分中提取天然VE,从油渣中提取集乳化剂、抗氧剂、润滑剂、脱膜剂多功能于一身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大豆卵磷脂。田菁豆是我国的特产,资源丰富,可从田菁豆中提取田菁胶作为增稠剂。此外,我国西北和内蒙地区亚麻油丰富,可利用亚麻油生产亚麻籽胶(富兰克胶)。

2、对市场缺口较大的品种和原料产品向规模化生产发展。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原料产品很多,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大品种和原料产品重点给予支持,提高其生产水平,扩大其生产规模。改性淀粉,世界总产量已达2 500 kt/a,原料易得,我国已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品种少,规格不多,建议增加品种开发,并扩大生产规模。丙酸,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中防腐剂的原料,目前,全部依靠进口,每年进口12~15 kt/a,国内需求量较大,建议建设万吨级丙酸生产装置。山梨糖醇是甜昧剂中用量较大的一种,国内单台结晶生产装置能力为100~200 t/a,应扩大生产能力。明胶国内生产能力3 kt/a,需求量约15 kt/a,目前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应向规模化发展。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原料易得,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目前产量不大,建议规模化生产。我国磷酸盐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起步较晚,包括食品级磷酸在内的生产能力约50 kt/a,实际年产量近万吨,常用品种仅10种,而世界食品磷酸盐的消耗量已超过340 kt/a(以P2O5计),最常用的品种有30余种。因此,今后应加大磷酸盐品种开发,以开发复配型品种为主,并扩大生产规模。

3、开发新技术,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是世界上近百年来兴起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之一,据国外资料介绍,国外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已有90%采用了新技术,因此它又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由于起步较晚,其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今后应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同时加强新技术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应用工作,以突破以下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重点:

3.1 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猛,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最重要的共性技术之一,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许多品种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增稠剂类、酸味剂类等许多重要产品及L-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都采用了生物工程技术,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研究 和应用。

3.2 微胶囊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有精巧制作方法和微妙功能,引人关注,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酸味剂、香精香料、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营养前景广阔,并能大大促进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产业化的发展。

3.3 膜分离技术是当代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包括有透析、离子交换膜与电渗析、微滤、超滤等,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广泛,如天然色素的提取精制、酶制剂和柠檬酸等产品的浓缩精制、大豆蛋白及谷氨酸等生产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资等。

3.4 吸附分离技术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在提纯和分离过程中最常用的新技术之一,他是利用不同成分与吸附树脂不同的吸附性,将主要成分与杂质进行分离和精制,如甜叶菊糖的提取就采用了该技术。

此外,分子蒸馏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中,都可以作为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的新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4、加强应用技术的开发,同时提高制剂化水平。

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的开发过程中,其应用技术开发十分重要。国外对应用技术开发十分重视,投入的力量约占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一半。国外产品的型号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应用技术开发得好。如日本公布的已投放市场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复配品就达1252种之多,主要得益于其复配化和制剂化技术水平高。在我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技术较落后,已经成为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去, 研究 开发单位考虑资源多,而考虑市场和用户需求少,因此往往造成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品种开发衔接不上,从而影响了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的重点是复配技术和制剂化技术。多个产品的复配应用可提高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的功效,如抗氧剂、甜味剂和增稠剂往往都不是单一品种使用,而是几种复配在一起,产品产生协同效应,达到用量少、效果好的目的。新剂型可以使某些产品具有独特效力,同时扩大应用范围,今后应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加大力量,加大投入。

第三节 中经纵横结论

我们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推广力量薄弱、政府监管缺位、媒体片面报道,严重制约了我国添加剂 行业 的健康发展。只有认真 研究 这些问题,并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添加剂 行业 稳步发展。 

我们认为当前影响添加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1、添加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偏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企业大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雷同。不少企业的生产厂房简陋、设施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有的企业就是标准的家庭小作坊。例如,一些食用香精生产企业,因自有资金不足,就在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租赁几间破旧的平房,买一两个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资料和几个配料桶,再招几个工人,便土法上马,生产香精。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食用香精,不仅会给操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合格,无法保证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用户一旦用了这样的产品,将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部分中小型添加剂企业,由于负责人的素质不高,不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几乎没有设置“开发新产品”这个岗位,而是花钱简单地买几个产品配方来,然后模仿生产。这样模仿的结果是,市场上的普通产品泛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便采取恶意降价的策略,使得添加剂的利润一降再降,导致 行业 整体利益受损、 行业 发展缺乏后劲。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技术人员,对买来的配方和工艺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导致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客户也就越来越少。 

2、添加剂企业的推广应用力量不足。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原料,不是用来直接吃的终端消费品,只有很好地用于食品生产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众多,特性和作用也各不相同,一个食品企业在正式使用其所需的添加剂之前,要想将每种添加剂的应用方法弄清楚,既不现实,也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剂企业就应该主动向食品企业即用户介绍某种添加剂产品的特点、作用、用法及用量,并教会用户如何使用,以达到成功发展客户的目的。但是,由于许多中小型添加剂企业重生产,轻技术服务,缺乏相应的应用技术和应用人才,即使靠模仿手段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难以做大市场。因为,技术服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求技术服务人员具有添加剂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技术服务人员懂得相应的食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另外,对技术服务人员的沟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3、政府的监管措施不力。首先,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的部门很多,包括卫生、质检、工商、食药监局、 行业 协会等。管理部门过多,容易产生不协调的问题。而且,有些部门对添加剂了解不多,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有时还会闹出常识性错误。其次,政府的很多监管工作停留在表面。监管部门对某种食品添加剂发放卫生许可证之前,主要查看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书面材料等是否符合要求,至于添加剂的日常生产和流通、应用领域的实际情况,则很少监管。另外,相对于迅速扩大的添加剂 行业 而言,原有的行政监管力量也显薄弱。 

4、媒体的片面宣传。长期以来,非专业媒体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正面宣传很少,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偏见,加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片面报道,使得添加剂的推广难度变大。 

综合以上 分析 我们认为,促进我国的添加剂 行业 的健康发展需采用多项措施: 

1、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创新、调整添加剂产品结构,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添加剂企业应围绕市场需求,立足现有条件,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天然、营养、安全、多功能是添加剂的发展方向,添加剂企业可大力开发这类产品。为了提高创新水平,企业可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争取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 

2、要重视人才的作用。技术创新、营销、技术服务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首先,企业应重用观念开放、思维和心胸开阔、积极进取的关键管理人员,让其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 

其次,引进和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营销人员,并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另外,要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好的生产方案需要好的工人去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对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要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改革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制,除对添加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应从严外,还应对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应用进行全程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监管机制。很多因添加剂引发的食品质量事件,并不是由添加剂本身的质量引起的,而是由于食品企业乱用引发的。由此可见,应加强对添加剂的销售和应用环节的监管。 

在监管的同时,政府还应该扶持添加剂 行业 的发展。可以参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办法,在资金、技改立项、贴息贷款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加大对添加剂 行业 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引导企业从低层次的恶性价格竞争转向高水平的技术与质量竞争。 

4、要加大对添加剂的正确报道的力度。政府职能部门、 行业 协会、添加剂企业和媒体等相关单位,应该联合起来,正确宣传添加剂的作用,引导食品企业正确使用添加剂,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添加剂。特别是非专业媒体,在报道添加剂的新闻之前,首先要学习添加剂的专业知识和法规,以免误报或以偏概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食用油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下一篇:香精市场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