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香精市场上游产业 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1、纯碱
2007年是我国纯碱工业发展最好的阶段之一,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是其主要特征。全年纯碱产量1771.8万吨,同比增长13.1%,比06年提高2.6个百分点;出口170.6万吨,同比下降5.7%;表观消费量1605.2万吨,同比增长14.7%。纯碱价格由年初的1500元/吨上涨至年末1800元/吨,涨幅达20%,推涨因素有三个:一是能源价格与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价格的上涨;二是下游市场如化工、轻工、医药以及建筑等 行业 快速发展,需求量不断提高;三是国际纯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价格上扬,对国内纯碱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2007年,国际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由年初的54美元/桶上升至年末的91.27美元/桶,上涨幅度69%。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涨0.4元。煤炭市场价格上涨15%。原盐主流平均价格由年初的160元/吨上涨至年末的220元/吨,上涨37%。
产业政策 对纯碱市场影响2007年,纯碱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零,对出口产生较大压力,使纯碱出口成本上升。此外,人民币对外汇率提高较快,上升幅度3%,对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2、电石
2007年,我国电石
行业
长期以来发展无序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全年淘汰的不合格电石装置比例达30%,全年总产量达1481.9万吨,同比增长18.4%。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内聚氯乙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促使电石价格步步攀升,由年初的2700元/吨上涨至12月份的3100元/吨,涨幅14.8%。
电石工业最大的能耗是电力,电力成本几乎占电石生产成本的65%。2007年,由于国内煤炭价格全面放开,导致电力成本上升,电石生产用电价格提升至每度电0.36元,每度电上涨0.04分,由此电石生产成本每吨提高100余元。国家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不同电价的政策,得到国家环保总局认定并发放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与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分别执行不同电价且差异较大,吨电石成本相差144元。利用电力价格杠杆调节,大型电石生产企业装置利用率升至80%,几乎提高一倍。
煤炭价格普遍上涨。2007年,国内合同电煤价格上涨10%,普通煤炭市场价格上涨20%以上。同年2月1日国家将焦煤资源税额标准由原来的平均3元/吨升至每吨8元。我国电力生产80%是火力发电,而煤电联动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电力成本,推动电石成本上升,直接影响电石价格的稳定。
原料价格全面提高。2007年4月10日,国家对年产能3万吨以下的焦(蓝)炭生产企业全面限制,新建企业须达到60万吨/年规模。受此影响,国内焦炭市场近期已经出现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的局面,这无疑将促使电石价格走高。2007年,电石用蓝炭价格由年初的平均250元/吨上涨至年末的500元/吨,涨幅100%,石灰价格由100元/吨上涨至330元/吨,涨幅300%。
3、硫酸
2007年,我国硫酸 行业 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重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二是市场供需空前紧张,价格上涨至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2007年我国硫酸(折100%)累计产量5390.7万吨,同比增长12.11%,比06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表观消费量5586.2万吨,同比增长11.2%;进口195.9万吨,同比增长9.2%。硫酸企业生产装置处于满负荷状态,但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各生产厂家产品库存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供应呈高度紧张状态,使得市场完全呈现卖方市场,主流出厂价格由年初350元/吨上涨至年末的1050元/吨,上涨幅度200%。
我国硫酸工业发展潜力巨大,高速增长的化工 行业 、医药工业、冶金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等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较低的生产成本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知,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种经营方式必将对化肥及原料硫酸提出更高的需求。硫磺法制酸由于其综合效益良好,以及对环境保护有利,在硫酸生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7年硫磺法制酸已占硫酸产量的37%。
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供应紧张是硫酸市场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硫铁矿累计产量1200.5万吨,同比增长1.4%,较06年下降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由年初200元/吨上涨至年末的300元/吨,同比上涨50%。各项生产资料平均上涨6%。生产管理成本上升10%。国内硫磺主流平均出厂价格由年初的1300元/吨上涨至12月份的3600元/吨,涨幅100%,部分企业出厂价格达到4000元/吨。
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国内硫酸市场价格走高。我国硫酸产不足需,每年均需进口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07年,国内硫酸进口总量195.9万吨,同比下降9.2%,主要是进口价格的大幅提高所致,进口合同价格由1月份22.7美元/吨上升至12月份54.9美元/吨,全年上涨141.85%。硫酸年平均进口价格31.1美元/吨,同比上涨45.3%。
4、原盐
2007年,国内原盐累计产量5975.5万吨,同比增长10.6%,表观消费量6076.03万吨。尽管产量增长幅度仍保持较高水平,但仍比06年增幅下降7.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到自然灾害影响。2007年一季度,东北地区暴风雪、华北地区暴风雨严重的影响了原盐生产,使上述地区原盐产量大幅下降。年中,华中、华南、西南、华东部分地区水灾也使原盐生产受到影响。二是沿海地区原盐生产用滩涂大幅下降。2007年,我国原盐生产用滩涂转变为经济区域开发、工业用地加快的趋势,尤其是效益更高的海洋养殖业大量占用原盐生产用地现象比较突出,而且这种情况有进一步发展趋势,2007年,原盐生产用地面积减少约10%。这种现象如得不到有效遏制,2008年原盐产量增长将仍不会得到较为显著改变。
2007年上半年,国内原盐市场价格处于低谷状态,下半年开始攀升,全年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主流平均出厂价格由年初的160元/吨上升至年末的210元/吨,上涨幅度37.5%,而且仍呈继续上涨的势头。为提高原盐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原盐生产的长期与稳定,企业积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国家也提供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如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2月7日发布“关于调整焦煤与盐资源税税率的通知”经过国务委员批准,自2月1日起,北方海盐资源税由原来的20元/吨调整为15元/吨,每吨下降5元;同年8月份,国家出台对原盐增值税由17%降至13%。两项优惠政策相当于原盐每吨增加利润10%。
5、黄磷
为了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国家出台 产业政策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国内不少黄磷企业关闭。如云南出台了《关于推进黄磷 行业 结构调整意见》,明确规定在2007年末前淘汰产能5000吨黄磷生产线35条,2008年上半年再关停8条。预计2007年全国黄磷产能180万吨,比06年下降10%。在部分产能关闭以及对高耗能产业限电的情况下,再加上黄磷下游需求平缓,2007年黄磷生产稳中略降,预计全年产量约75万吨,比06年下降1.8%。
黄磷市场表现平淡,上半年出厂价格基本围绕10000-10800元/吨波动,特别是5月份后生产进入旺季,价格持续疲软。但是,7月-8月中上旬,随着云南大电网对当地高耗能企业限电,除一部分自备有小水电的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外,云南地区黄磷企业大部分设备停车,导致云南黄磷大幅度减产,国内黄磷资源供应偏紧,货紧价扬。到9月份丰水期结束,云贵黄磷企业电力供应减少,黄磷生产进一步下降,在成本持续上升的支撑下,10月份后国内黄磷出厂价格加速上涨,从11200元/吨左右涨至12月份的14500-15000元/吨的水平,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每吨上涨了3000-4000元。
出口方面,尽管国家对黄磷出口进行限制,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但是鉴于国内市场销售疲软,价格低迷,出口量一改前几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呈现出小幅增长的势头。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累计出口黄磷8.3万吨,比06年增长4.6%,出口额1.4亿美元,比06年增长5.6%;出口均价1679.5美元/吨,比06年小幅上涨1%。全年出口价格保持平稳,基本在1650-1700美元/吨之间,仅12月份出口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均价达1830元/吨。从出口形势来看,上半年出口下降,出口量为3.3万吨,同比下降8%;下半年出口加速,出口量为4.9万吨,同比增长15.3%。2007年全年黄磷表观消费量66.7万吨,比06年下降2.6%。
由于价格长时期低迷,2007年黄磷 行业 经济效益整体欠佳。特别是上半年,价格基本在成本线下徘徊,价格与成本倒挂, 行业 亏损严重。下半年随着价格上扬,企业效益有所好转,逐步摆脱亏损经营的状态。四季度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盈利增强,但是由于磷矿石、电力、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抵消了部分利润空间。全年而言,黄磷 行业 处于微利经营的水平。
第二节 香精市场下游产业 分析
一、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从07年食品工业供应最关注的产品比例图,可以看出食品占42%,其次包装机械占24%,食品加工机械占21%,添加剂9%。
从07年食品工业供应最关注的产品比例图,可以看出食品占43%,共次包装机械占28%,食品加工机械占18%,添加剂11%。
2007年,食品涨价成为这一年的火热话题。从涨价规模和社会关注程度来看,这是近几年来,最大幅度、最大规模的一次波及食品
行业
多个产业链的价格上浮。从原料的玉米、小麦、面粉、猪肉等大幅度的上扬,到最后涉及到的食品成品类:方便面、牛奶等价格都在随着原料的上涨而见涨。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1至7月食品肉类价格上升8.6%,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市场收购价为每市斤0.79元,比上年同期上涨8.4%,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分别上涨7.6%、6.2%和14.6%。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44.4%、42.6%和35.2%。猪肉同比上涨了79.4%、棕榈油涨了80%—100%。大多数用于食品企业加工的原材料都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扬。
上一篇: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