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农业政策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项目研究 > 内容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分析(立项报告)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09 16:39:16

第一节 中国能源现状 分析

一、中国能源储备

我们国内能源供给的潜力仍然很大。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储量丰富,地质理论资源量为5万多亿吨,保有储量为1万多亿吨,探明可采储量还有1145亿吨,可开采上百年。石油还有一定潜力。据最新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12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25亿吨,平均探明率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增加产量仍有潜力。天然气储量产量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可采储量4万亿立方米,平均探明率只有15.9%,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开发潜力大。非常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2007年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约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总量近11万亿立方米。作为常规油气资源补充的油页岩、油砂和沥青等,资源也相当丰富。另据专家推测,中国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还蕴藏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是未来可加以利用的能源资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加快发展大有可为。全国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约4亿千瓦,目前只开发了1/4;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10亿千瓦,目前只开发了0.13%;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中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7亿吨,其中一部分可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二、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1、水资源利用状况

我国的用水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量大、污染严重,同时海水和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也较少。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0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的0.7-0.8。

2、能源资源利用状况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我国8个 行业 (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我国节能潜力巨大。根据有关单位 研究 ,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

3、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状况

一方面,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矿产资源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及共伴生有用矿物的综合利用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每立方米水的产出效率,世界平均是37美元,我国只有2美元,英国是93美元,日本是55美元,德国是51美元。

4、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低:一是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的潜力(我国尚有2/3左右的耕地为中低产田)。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低,全国城镇人均用地面积已超过国家规定人均100平方米的标准。

第二节 新能源政策 分析

一、世界新能源发展状况

1、新能源的发展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电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在2007年,全球能源生产构成中,石油占40%,煤炭23%,核电8%,天然气23%,可再生能源份额为6%。而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水电为45%,太阳能为1%,包括木材、废物、乙醇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占46%(其中乙醇燃料为6%),风能为2%,地热6%。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发展应用的潜力巨大,表1显示全球近十年来部分新能源消费的动态变化情况,太阳能的消费呈平稳状态,而乙醇燃料和风能的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能源消费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新能源的接受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能源生产的发展趋势,其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燃料电池以及生物质能的发展速度快,产业前景好。

2007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7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5%;在德国和日本的带动下,全球太阳能光伏(PV)市场装机容量达到1727MW(兆瓦),为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于2004年增长了34%;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在2005年也显著增加到1656MW,增长率达45%。近年来,风能成为世界上增长较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2005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59084MW,新装机容量达到11531MW,为历史最高水平,较之于2004年的装机容量增加了40.5%。新安装的风能发电设备总价值超过140亿美元。欧洲是风能开发最为活跃的地区,风能市场为欧洲带来72000多个就业机会。据欧洲风能协会(EWEA)估计,到2020年,世界电力的12%将来自风能,届时,风能市场将为欧洲带来20万个就业机会。

二、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经验

由于20个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1世纪不可避免地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自然环境变迁,人口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消极后果,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的供应和保障是最重要的基础。自1973年中东战争触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能源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期,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持久系统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经历100年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或产品为基础。据1995年的统计,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占27.2%,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1%,核电占7.3%,水电占2.7%。1993年至1994年间,由于北美和亚洲对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94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至29.53亿t(5900万桶/d)。但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7年10月到1998年3月下降了4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近决定石油减产,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利益。据估测,今后几年内石油产量和消费将分别增加2%,供需前景难以确定。但中东丰富的油田已开始达到其生产极限,生产成本将急剧上升,今后石油价格还会增加,这将导致人们寻求更经济的替代能源。

三、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1、明确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中长期目标,建立起稳定的市场规模,保证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明确提出,利用30年左右的时间,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风力发电技术取代核电技术。这一决策,大大增强了企业界对开发风力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装备的信心和步伐,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便迅速建立了装备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的产业体系,2002年风力发电装机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风力发电最为强大的国家。

2、政府重视,依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各国共同的特点

脱离政府的大力支持,仅靠可再生能源自身能力是无法发展的。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的发展,无论本着什么目的,政府高瞻远瞩,从政策、法律上给予支持,是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同国家先后采取了配额制、强制购买、有限竞标、绿色证书、特许经营等激励政策。尽管这些政策的效果因地而异。但是不论采用那种政策,只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其政策效果就明显。德国、西班牙为了鼓励风力发展,颁布了“购电法”以吸引投资;英国早期实施“非化石燃料公约”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条件;美国有些州及澳大利亚实施配额制(RPS),要求在电力供应中可再生电力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些措施针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对可再生能源的起步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另外,以立法的形式强制社会接纳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提供了保障。

3、营造公众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氛围

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长期宣传教育的结果,公众普遍接受与环境有益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高电价政策、绿色能源政策都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在纽约、伦敦等主要国际股票市场上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长期以来都是绩优股。在很大程度上,公众的认同成为政府和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主要动力。例如以壳牌为代表的石油财团都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概况

一、新能源储量与分布

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源为3.78亿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了11%;每年我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煤;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4亿千瓦;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相当于4626亿吨标煤,现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0万分之一;可开发的潮汐能也在2000万千瓦以上;同时,我国还有着丰富的生物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可供发展沼气电力。

我国的新能源分布广泛,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5万千瓦及以下小水电资源量为1.25亿千瓦,遍及全国1600多个县、市;我国的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内蒙古、新疆、东北、华北北部、甘肃、宁夏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海上风能资源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我国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资源也分布广泛,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二、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状况

1、太阳能热发电

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受经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开展的工作比较少。在“六五”期间建立了一套功率为lkW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模拟装置和一套功率为lkW的平板式太阳能低温热发电模拟装置。此外,我国还与美国合作设计并试制成功率为5kW的盘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样机。

2、风能发电

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最具有大力开发利用的前景。风力发电技术在本世纪70年代发展迅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几十kW发展到当今2~3MW,更大单机容量的风力发电机组也正在研制开发之中。截止1997年底,全世界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800MW,其中德国2080MW,美国1800MW,丹麦1030MW。预计到本世纪末全世界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0~20000MW。

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相继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和广东等省区建设了数个大型风力发电场。预计本世纪末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将接近1000MW。

第四节 中国发展新能源原因及目标

一、能源环境压力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

2001年以来,全球化石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至2007年已突破至65.5美元,但是高昂的价格并不能抑制人类对于石油需求量的剧增。随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石油开采量持续扩大,世界石油储量逐渐减少,石油价格必然呈不断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涨,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07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达13884.3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和化学工业 规划 院院长顾宗勤表示:“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在没有大的技术突破的前提下,石油的储量将越来越少,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届时石油资源的短缺将极大地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我国作为用油大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危机”。
目前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3.4,远低于世界石油58.6的平均储采比,储备和开采能力日益窘迫。在这种形势下,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石油消费和经济运行,为了减轻国家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价油带给市场的巨大压力,各种石油替代能源的 研究 日渐活跃。

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煤基液体燃料(包括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等在近两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建设热潮。这些石油替代能源的迅猛发展只反映了我国能源战略转变的一个侧面,而大力发展多种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能源界的共识—作为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混合动力汽车、乙醇汽油等诸多新能源领域都呈现出繁荣发展局面。未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难度增大,国内油气供应快速增长的潜力较小。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合理调整并完善现有能源结构乃是我国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战略由此跃上历史舞台。

二、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巨大,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就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生活在农村,每年要消耗6亿多吨标准煤的能量,其中很大部分的能源是靠砍伐焚烧树木和作物秸秆获得的,而这则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亿多人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既可满足这些地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又可以和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相辅相成之势。西部是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同时,西部地区又是我国人均用能水平低、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迟缓,收入低下,市场购买力不强,又限制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则能够为推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基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上一篇:纤维板制造行业发展动态
下一篇:水泥黄砂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风险及防范措施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