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发展现状总述
得益于汽车整车 行业 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4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同比增长25%。2010年2月,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上升至10788家,从业人员数量也超过了200万人,均好于2009年。
从区域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集群特征较为明显,其中比较大的几个汽车零部件区域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主要依托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江苏亚星、南京金陵客车、南京菲亚特等整车制造厂;珠三角地区主要依托广州本田、广州风神两大整车厂;东北地区主要依托一汽集团,这三个区域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工业总产值共占全国总产值的54.3%。
从产品来看,汽车玻璃、汽车轮胎、汽车音响等产品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2009年中国轿车玻璃OEM市场占有率前五名中有三个为外资品牌;汽车轮胎与汽车音响前装市场出货量前五名中都有四个为外资品牌。而汽车发动机则是以国产为主,2009年销量排在前五位的汽车发动机厂分别为:玉柴、东安动力、潍柴、东风康明斯和上柴,其中只有东风康明斯为中外合资。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
1、中国汽车零部件跻身全球采购体系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是伴随着整车
行业
的成长而崛起的,并先于整车率先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成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作为一项特定的产品从此由特定的公司专营。
我国加入WTO后,汽车零部件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出口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据统计,2000~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年均出口增长率为54.4%,大幅超过了29.5%的进口增长率。
跨国汽车及零部件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加大采购力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汽车零部件第四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在出口金额和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也正在实现出口形式、产品结构、出口区域和出口市场的转变。中国汽车零部件已然迈入全球采购体系。
2、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海外
在出口规模节节攀升的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主动出击,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直面国际市场。
2000年,万向集团与美国LSB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舍勒品牌、技术专利以及专用设备。今年,万向再次成功收购美国DS汽车转向轴业务的所有有效资产。
今年1月,潍柴通过下属子公司竞购获得法国博杜安公司的相关资产。3月,北京京西重工与德尔福签署收购其全球制动和悬架业务的认购协议,交易内容包括上千项知识产权以及多项全球领先技术。
海外收购案数量的增加,说明中国零部件企业实力不断加强。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作为获得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经验和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征程已经起航。
3、一批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壮大
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成为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国有企业只占汽车零部件 行业 企业总数的5%,民营控股企业占65%。
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创收高、对就业拉动大。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80.7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共实现3969.41亿元,占总量的42%。到2008年为止,这些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万,占零部件 行业 总就业量的47%。
民营企业是 行业 中的佼佼者和自主研发的排头兵。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博德汽车电子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电子控制(ECU)系统,打破了这一技术领域的国外企业垄断。
民营零部件企业凭借特有的市场活力推动着 行业 不断前进,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零部件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4、新能源零部件业绽放异彩
最近几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日益增大,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业的支撑。中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正抓住机遇,希望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拥有约1800项专利。在三大核心技术之首的电池方面,我国已有由上千家企业组成的电池产业集群,小功率锂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的1/3。
国内企业仍在不断加大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力度。5月,上海市政府与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就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的生产及磷酸铁锂材料产业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我国正面临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良好机遇。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5、商用车零部件业发展壮大 乘用车零部件业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用车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得到较大发展,部分领域产品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国际市场。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商用车零部件整体水平。
我国乘用车零部件 行业 几乎是从零起步的。经过多年发展,乘用车零部件基本能满足乘用车的配套需求,本地化率达到80%。轿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低,曾经制约了中国轿车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轿车零部件业迅速崛起。国家采取先引进整车、再努力实现零部件国产化的战略,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推动了轿车零部件业发展。
6、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自强不息、迅速成长
伴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业涌现出一批自主品牌零部件产品,自主品牌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步伐令人欣喜。例如,吉利从第一款自主研发的479Q发动机下线开始,不断推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动变速器等自主品牌产品。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基本形成完整的主机配套体系;已经形成有代表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以万向、富奥、东风、湘火炬和延锋等为代表的零部件集团。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7580家,汽车零部件业的就业人数达到159万人,占汽车工业总量的60.7%。2008年1~11月,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8658亿元,产业利润总额达538.8亿元。正是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才使得我国整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渐趋成熟。
7、汽车零部件业成为吸引外资重要领域
根据2004年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70%以上都已在中国开展业务。
跨国公司仍在增加在华投资。2008年,包括大陆集团、博世、博格华纳等在内的近10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华动工建设亚太区或中国区技术中心及地区总部。这股投资热潮还一直延续至今年。
跨国公司增加对华投资的背后是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博世为例,尽管遭遇金融危机,2008年在华销售额仍逆势上涨25%,为228亿元。博世在华投资额已达30亿元,共建有44家工厂,它还计划于
2008~2010年增加对华投资8.5亿欧元。
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本土化等要求,推动着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汽车零部件业成为吸引外资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8、汽车零部件业软实力增强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软环境的改善和软实力的增强。
随着人才培养的成熟和研发体系的完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零部件
行业
2008年申请专利数多达2万项,可见我国零部件
行业
自主创新活动非常踊跃。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当前,国内很多零部件企业正在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从零库存、精益生产到实现成本最低、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等先进的管理理念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标准,使得零部件产业环境得到改善。各地政府也纷纷发展零部件产业园等,为零部件企业研发和生产提供良好环境。软环境的改善,软实力的增强,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技术发展现状 分析
一、新技术应用情况
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技术创新已成为获得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在整个汽车产业当中的附加值占到70%,因而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核心的还是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在节能、环保、安全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的前提下,世界各大零部件企业已把主攻方向从追求规模效应转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来改造汽车工业,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重点领域,不断开发研制各种新产品,抢占竞争制高点。特别是汽车电子技术将得到更快发展,汽车燃油的经济性将得到普遍重视,汽车排放标准将更趋严格。与此同时,对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给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升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主要 技术工艺 特点或流程
汽车零部件技术有大力向通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便为给更多整车车型提供配套服务,先进零部件企业开始把汽车构成中不变的总成、模块、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平台,匹配各种可变的总成、模块和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化水平。
面对汽车产业新技术发展新动向,科技部有关人士指出,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汽车产品和产业,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核心技术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第四节 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与国外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己领先于整车企业。国外一辆新开发的整车,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但在我国,汽车产业一直比较侧重于汽车整车的发展,而忽视了零部件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许多零部件企业要从主机厂获得技术甚至加工图纸,地位类似于整车厂的“加工车间”。精力主要用于满足某个主机厂的既定要求,即使现在大多零部件企业也只能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适应性开发,没有能力做到与整车同步开发,更不要说具备从事超前开发、高科技开发和系统开发的能力。一方面,许多关键的零部件技术为合资零部件企业所掌握,以专利技术为例,合资或外资零部件企业所占比例为78%,而本土零部件企业专利数仅有22%。近两年来随着整车市场竞争的需要,新车型推出速度明显加快,国内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压力变得非常大,传统配套市场有被合资企业蚕食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零部件研发投入太小,积重难返,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身处上游原材料和下游主机之间,身受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和主机厂压缩采购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企业效益普遍堪忧,仅仅靠自身的积累而进行的技术投入业非常有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去年进行的汽车零部件 行业 基本状况和产品研发能力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左右,远远低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即使是国内排名第一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与世界前百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销售差距也在10倍以上。提升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实力,远比扩大产业规模重要得多。事实上,在国内,像浙江万向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第五节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行业 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问题
1、本土企业竞争力弱,产品技术附加值低,价格低廉,轿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外资企业也开始实行低成本战略,产品向低端 市场发展 。本土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压力增大,市场地位有下降的趋势,生存将更加困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技术实力差距大,我国本土企业尚没有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目前中国零部件 行业 研发现状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他们目前主要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整车的新产品研发;二是在华设有生产企业的外资企业,新产品研发依赖其国外母公司;三是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技术基础不牢固,不具备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这些企业大多是这些年兴起的民营企业,他们错过了引进技术的年代。而当年为轿车配套引进了技术的企业,有的为了获得新车型的零部件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和外方合资,成为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有的由于各种原因破产倒闭。
其次,本土零部件企业没有和整车同步开发的条件与机会。合资企业的产品都是在国外完成开发后,转移到中国来生产,而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整车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研发实力比较薄弱,对零部件研发能力的锻炼和技术的提升还不明显。另外,整车企业在开发或换型过程中,不重视零部件企业的参与,也是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整车配套的原因之一。如果整车的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将丧失与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2、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亟待调整。概括而言,目前我国汽车 行业 存在三种配套关系模式:即欧美模式、日韩模式和中国模式。在欧美模式中,零部件跨国公司数量多,综合实力雄厚,虽然具有较强独立性,但和整车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日韩模式中,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独立性,和单一的整车公司保持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两种模式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零部件和整车企业之间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中,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不稳定,双方常常处于博弈状态,尚未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企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我国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营观念有关。我国一些整车企业自我意识强烈,不是按照自己的生产批量,合理配置配套零部件厂家。其做法是,为了控制价格和规避供货风险,多家布点,货比三家;不考虑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及工装磨具上的投资成本的回收,而让零部件企业独自承担因车型停产或换型带来的投资损失;单方压低零部件采购价格,迫使零部件供应商经常在价格和质量之间进行抉择。不少零部件企业反映,有些大型整车企业把零部件采购价格压得特别低,致使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空间非常小,但是因为这些大企业汽车产量比较大,零部件企业又不舍得丢弃订单,只好隐忍不发。
在对“问题”零部件索赔事件的处理方式上,有的整车企业不具体 分析 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概由零部件企业赔付,而且包括整车企业人员的交通、通讯等各项费用,索赔金额高达零件价格的3倍多,有时候零部件企业还见不到“问题”零件。此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有的4S维修店借机谎报错报索赔零部件,从中牟取利润。零件虽小,损失却大,有的零部件企业每年被索赔的费用高达销售额的4%-5%。以上列举的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整零关系还处于初级,幼稚阶段,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总结和改进过程。
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已存在多年,有其文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事实证明了其合理性。当前,三种配套模式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运行,都在经历市场的检验,哪种模式有竞争力,市场高速增长时也许看不出来,一旦市场出现较大下滑,合理模式的优越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
虽然零部件依赖于整车才能发展,但是在能源、环境和安全法规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许多技术创新都需要由零部件来完成,如果没有稳定的关系,零部件企业就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反过来又制约了整车的发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零部件决定了整车的命运。在这里,我们呼吁整车企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习国外模式的经验,加强与零部件企业的沟通,调整好和零部件企业的关系,双方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关系,同舟共济,一起应对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冬天”。
3、2004年新的汽车
产业政策
取消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股比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外资控股或独资的倾向比较严重,我们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实施30年的对外开放政策,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活力和进步,我们要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积极从对外开放中汲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正确对待竞争,机遇和挑战。各种类型企业都在一个市场里竞争合作,共同发展,本土零部件企业要与外资企业和谐相处。我们欢迎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技术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
4、我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没有准入门槛,是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最高的 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到零部件 行业 ,成为零部件 行业 的主力军。虽然不少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落后、人才缺乏,但是,他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
5、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打造品牌方面努力不够。和自主品牌的整车厂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创品牌方面还有相当差距。在品牌推广方面,国内零部件企业投入的精力和资金明显不足。在满足于眼前利润和拿出利润大头去投入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之间,很多企业放弃了后者。
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亟待解决。提高我国本土零部件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科学配比研发方向及投入、协调整零关系、规范市场运营等是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策略
为适应汽车和零部件同步开发与系统开发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开发资金的投入,提高零部件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技术为核心,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集团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集群。
国家应 研究 出台鼓励政策,引导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解决我国零部件企业生产批量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国家应扶持零部件专业化的小 行业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汽车产业的专业化就是汽车产业不同环节的分工不断推进、演变的产物。随着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产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细化和深化。一个汽车产品往往不是由一家企业单独完成的,一家企业生产汽车产品的某一部分,提供某种工艺或某种技术性服务。汽车产品全过程专业化分工的生产体系,有力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变革,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大发展。
一般来说,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独立性增强,它面向整个汽车 行业 ,面向全球市场,摆脱以往为某一汽车制造商提供单一化服务的性质;
二.不断实现高新科技的系统集成化应用,产品模块化供货能力增强,不断开发汽车零部件的新兴市场;
三.对传统零部件产品进行强有力的信息化改造,这部分产品仍是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基础 研究 ,实现原创性创新,为新型汽车的开发提供同步工程和超前工程的服务;
五.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将大为减少,并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而二、三、四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却显著增加,实现专业化产业链的大延伸和产业重组;
六.零部件企业不论大小,都要努力提升企业全球化的影响力和品牌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七.不断变革营销渠道和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网络。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促使企业不遗余力地采用新技术,尤其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从而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当前,我们已拥有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企业,尽管他们仍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有不少差距,但他们的崛起,给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树立了榜样,也给了大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
上一篇:印花机产品概述及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印花机项目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下一篇:银行机具项目产品专项调查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