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包装设备的简介
包装设备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设备。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和拆卸等。此外,包装还包括计量或在包装件上盖印等工序。使用机械包装产品可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并满足清洁卫生的要求。(立项申请)
第二节 包装设备 行业 的发展现状
中国包装设备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
行业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包装设备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逐步实现了国产化生产,包装
行业
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品种基本配套的工业体系,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
行业
之一,为我国包装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现在正迎来了包装
行业
蓬勃发展的时期,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4年全球包装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4290亿美元增至5300亿美元,其增值速度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调查统计,我国包装设备
行业
每年保持16%左右的增长。食品包装设备发展更为可观,增速保持在20%左右,而且产品的水平有了不错的提升,开始出现规模化、成套化、自动化的趋势,传动复杂、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开始出现。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包装设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其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5.3%左右,2005年仅有290亿美元,而到2014年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目前包装设备产品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相关包装设备
行业
发展势头迅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制造、装配、计量和系统性能等,特别是液体灌装设备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效率高等优点。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包装设备设备上的应用,包装设备设备在性能上有较大改进,自动化程度提高,而自动化包装设备设备的需求迅速增加,未来数年内对不同种类包装设备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由于我国包装设备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大部分技术都落后20年左右。高端设备仍然依赖于进口,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多年。而且目前我国包装企业的分布为80%~90%都是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合资和独资占10%~20%,几乎没有国有企业。只有大约5%的国内包装设备企业拥有全套包装系统的生产能力。而且大部分规模偏小,每年有近15%的企业转产或倒闭或新加入,极其不稳定;有的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而且大部分产品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节 包装设备 行业 的存在问题
我国包装设备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诸如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层次低和可靠性差、进口依赖严重、开发能力低下、研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也使国内包装设备产品饱受诟病。包装设备自动化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弱,缺少科研生产中试基地,产品质量差距表现在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表面处理粗糙,许多元器件质量差、寿命短、可靠性低,影响了整体产品的质量。
(1)总体水平与国外差距依然很大
我国包装和食品机械 行业 整体水平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20 ~ 30 年,大约5 ~ 10% 的产品差距在5 ~ 10 年。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指标、可靠性、能耗等方面。如啤酒生产线,我们可以比较稳定地运行在2. 4 ~ 3. 6 万瓶/h,而国外已出现8 ~ 10 万瓶/h 的生产线。我们的贴标机,高于3 万瓶/h 就需进口。基础产业,如气动、真空、材料、控制元件方面依然落后。封口用的材料聚四氟乙稀质量不过关,寿命短,经常破损,影响效率。包装材料的厚度均匀性及性能的均一性也影响自动包装机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是突问题,稳定开机时间一般不足进口设备的一半。能耗高,如洗瓶机,水耗为先进设备的1 ~ 5 倍,杀菌机能耗为进口设备的2 ~ 5 倍。这些都影响了 行业 的发展。
(2)进口依赖严重
我国高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只有少数国内企业能够提供成套的生产线。我国与国外先进的包装设备的差距还很大,最主要是技术上的差距。我国进口的多为成套或大型设备,出口结构中呈现“小而散”的状况,以单件产品为主。可见我国目前的包装设备出口与进口相比,无论从产品质量、数量还是技术含量等各方面而言,都与国外产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3)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包装企业多,产量多,产品结构零散成为制约我国包装设备 行业 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装设备 行业 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进入门槛低和调控手段不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因。因为包装设备企业起点低、企业规模较小,“先天不足”且跨部门,存在统筹 规划 、宏观指导难的问题,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往往一哄而起,出现低水平重复的无序竞争。
(4)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创新平台
国内的包装设备生产厂家大部分规模偏小,“小而全”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目前, 行业 内大约有1 /4 的分企业存在着不顾 行业 发展要求,重复生产那些成本低、工艺水平比较落后、易于制造的机械产品。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包装设备市场的混乱,阻碍了 行业 的发展。投入不足,科技开发技术力量不足。企业科研开发或新产品开发投入费用一般应占到销售收入的3 ~ 5%,但国内多数企业科研投入都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企业多数投入在8 ~ 10%,如德国海德堡集团1200 人,研发人员达800 人,科研投入达10%以上。另外我们的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其结合多流于表面,难以开展原创性 研究 。长期以来, 行业 一直缺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科研手段和设施,人才与技术资源分散,设计以测绘为主,很少进行再创新。
第四节 包装设备 行业 的未来趋势
近几年,中国包装 行业 的年增长率虽排名于传统 行业 之首,但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得加快包装科技开发,使其向经济、高效、多功能方向发展。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规划 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要为包装工业、食品工业提供1000亿元至2000亿元的装备,为“菜蓝子”提供800亿元至1000亿元的装备,这对一些企业来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笔者从有关部委获悉,“九五”期间,将给包装工业投资100亿元,扶持和改造大中型包装企业。
中国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理应把握这一机遇。
包装机械装备的全面性更新换代是中国乃至世界包装机械发展的总趋势。更新换代的主要特点是:大量移植采用民用和军用工业的各种现代化高精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边缘技、模糊技术,加速进一步提高包装机械装备和生产线的可靠性、安全性、无人作业性等自动化水平。智能化将进入整个包装机械装备和生产线领域。
当今世界,包装机械装备和生产线的更新换代遥遥领先的首推日本,在这个领域赚取了大量美元。东南亚四小龙也步日本后尘,在包装机械装备和生产线的制造方面有不凡表现;在欧共体中,意大利的包装机械装备和生产线更新换代的步伐远远比其它成员国来得快。
更新换代的方式是采取更换局部零、部件或关键性部件和关键性技术,从而达到更换一台机组的目的,使原包装机械装备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性能、效率、机型和组装方式等得到更新。这样对大部分部件、机组零件获得重复利用,既达到提高装备价值,且又节省了原材料和大量劳动力,降低了成本。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包装机械装备、生产线愈来愈向标准化、系列化、综合化、组装化、联机化的模式发展。民用、军用高技术也将愈来愈广泛地进入整个包装机械装备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将加速包装机械装备在各行各业中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步伐。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包装机械装备、生产线制造集团和跨国公司,都在投入巨额资金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开发 研究 ,力争加速包装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进程。其开发 研究 的重点内容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节能(水、电、油、汽等)节约资源(原材料、辅助材料等)消耗指标的机种,以及废料再生利用的机种。
2.开发耗能小、输出功率大、动态稳定性能好、噪声低、污染小的机种。
3.开发多形状包装机,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枕形、条形、以及奇形异状等包装物进行多功能包装的机种。
4.开发多料态包装机(充填机、灌装机),可对液态、半流态、粘态、浆汁态和固态的微粒状、颗粒状、粉状、片状、块态、条状以及奇形异状等物品进行多功能包装的机种。
5.开发多种基材袋的包装、充填、灌装以及封装的多功能机种,可对纸、塑、铝箔、复合材料等基材的多功能包装进行作业。
6.开发多基材制袋机,可对单一多层纸袋与塑料薄膜袋,铝箔复合袋与纸塑等复合袋加工制造的多功能机种。
7.开发多种树脂成型机,多种树脂挤出机、多种吹膜机,以及多种树脂流涎的多功能机种。
8.开发减少自重、减少占有空间、结构紧凑、安装更换方便、少维护无(少)故障作业,以及在线快速修复与不停机修复的生产线。
9.开发多范围秤重机,从克—公斤,从公斤—几十公斤(更换秤重、料斗),除一进步改善机械、电子传感秤重外,开发无干扰的光传感器件,确保对物料的秤重精度。
开发纸、塑、涂布、印刷等设备也是包装机械 行业 发展的需求。
1.开发多种瓦楞形瓦楞机组、生产线,可在快速更换对接压摆辊下,达到生产A型、B型、C型和E型瓦楞纸板生产线。
2.开发多种树脂双向位伸机组、生产线,主要更换挤出蛔杆,扩大对模唇的粗调范围,根据各种树脂的性能设计长径比、双向拉伸比等有关机械装置。
3.开发多种涂布机,既能作刮刀涂布,也能作气刀涂布与计量涂布,同时可作各种涂料的不同涂层,对涂层厚度可作精调。
4.开发多功能印刷机,既能作胶印、也能作凹印和苯胺印(柔性版印刷)不仅印纸,也能印塑料薄膜、复合塑料、复合材料、铝箔(含真空镀铝)等包装、装潢材料等。
包装机械装备发展动向涉及到多种
行业
,愿我们的企业调动各方力量攻下一个个课题,使包装机械装备走向世界先进行列。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