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5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GDP增速锁定在7%。尽管这一数字符合预期甚至比预期略好,但它引发的关注和讨论并没有平息。
那么,如何看待7%这个数字?深刻理解7%的真正含义需要从哪里着手?高含金量的7%和低含金量的10%,我们更需要谁?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经济之声专访,对此做出分析评论。
经济之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锁定在7%。7%的增速主要是由哪些方面增长取得的?这个速度到底是高还是低?
潘建成:这个数字是根据生产法计算的,根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的增长速度,综合计算得出GDP的增长率。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8.4%,整个GDP的增长是7%,它是标准的中高速增长。跟过去6年相比,这样的增速虽然是最低的,但是实际增量、剔除价格因素的不变增量,却是6年来最高的。如果按照2014年不变价格来算,2015年假定7%增长,全年的增量达到44000多亿元,将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量,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个增长。
经济之声:确实像您所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今非昔比,作为世界最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规模扩大,意味着每增长1%,相应的经济增量要远远地大于过去。从另一个角度看,怎么看7%的“含金量”?
潘建成:纵向比,增量是6年来最高的,而且是不变价增量。横向比,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来比,现在能超过中国7%增长的国家屈指可数,在我们是全球第二经济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当前增长7%比过去低,但是质量明显好于过去,结构也有明显优化,主要表现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上半年增长了8.4%,比7%明显要高;第二,消费结构也出现好的变化,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模式。第三是,收入结构也有变化,就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从这几个变化可以看到,第一它有利于就业,因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是最强的。第二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我们现在的增长更多是靠技术产品,服务占的比重也比较高,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相对少了。第三,增长效率更高,创新驱动能力更强。今年上半年增长比较快的,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还一个就是现代服务业,比方说IT服务业,比方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方说科技服务业,这些都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效率的提高。第四,意味着民生改善,老百姓收入跑赢了GDP,老百姓收入提高更快,意味着民生改善程度更高。
经济之声:从国内国际两个纬度来看,7%的增长对于目前我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呢?
潘建成:之所以说7%的增长来之不易,是因为我们在有很大的压力情况下实现了这个增速。第一,今年上半年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国际环境不是非常有利。第二,产能过剩依然十分严峻。第三,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第四,一些部分产业进入到一定程度的换挡时期,比如过去增长比较的汽车,今年出现了换挡,增长放慢。
经济之声:我们说中国经济总体稳中向好,当然不是说一片大好。局部是不是还有一些隐忧呢?
潘建成:隐忧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影响依然延续,尤其是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比方说像煤炭、钢铁、有色等等,这些行业的过剩产能,在目前的复杂环境下,化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第二,当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加剧,尤其是部分地区像东北地区,还有像山西、内蒙、陕西,这些资源密集型地区的发展受到的制约很大,困难都相对比较多。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考虑。
还有一个隐忧来自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出口增长明显比去年滞后,今年下半年也很难说有很大改善空间,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保证平稳增长非常不容易。
经济之声:今年我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左右。现在下半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从这个时点看,今年实现预期目标的难度大不大?
潘建成:难度是很大的,但也是有希望的。虽然我们面临很多困难,但还有一些推动增长的新动力。首先我们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城镇化还在延续,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梯度推动力也在发挥作用。
实际上我们上半年,或者说起始于去年年底的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会在今年下半年发挥进一步的作用,因为政策是滞后的。
还有,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也是在上半年出台的,比如有大量的工程包在上半年审批通过,这些项目要落地,资金要到位,基本上也在下半年。(记者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