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处方”
如何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瞄准9项改革任务,推出30余条具体举措,力争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时表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张大良说,要通过实施改革新政,使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毕业后成为主力军。
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大瓶颈。新政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实施意见》给出了8条途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荆德刚介绍说,新政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都做了具体部署,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此外,大学生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新创业奖学金、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专项资金,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机会获得奖项资金。
谁来指导创新创业?新政提出,高校要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看来,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也是新政中最难在短期内见效,但又保障着目标达成的基础能力建设。
“我们学校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将教师分成教研、教学和研究三个系列,但结合形势发展,我们感觉到有必要开拓非事业编制的实践系列。”杨斌认为,但凡是教育教学中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都迫切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人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灵活设置,但清华的做法是,不管他如何参与,都要与受教育者建立反馈评估机制,对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的人要严格把关。
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针对结合专业不紧密等问题,如何健全课程体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介绍说,新政提出三大举措,不仅着力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还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同时,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实践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如何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新政提出,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同时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张大良表示,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地各高校可以建设一批新基地,也可以拓展原来基地的内涵,关键是要把资源用好。(记者 万玉凤)